1、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什么是最智慧的 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和谐,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谐,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一) “和谐”的含义 早在甲骨文中,“和”就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了,其基本内涵就是强调调剂、平和、和睦,通过兼容各种矛盾关系达到相济相成的和谐状态。中国古人谈及“谐”时,多与“和”连在一起,并以“和”与“谐”
2、互释,“和”即是“谐”,“谐”就是“和”。“和谐”一词最基本的意思即指各方面调剂、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因而也是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3、民主),(法治),民主法治,和谐,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正义),(公平),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友爱),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竞争),(奋斗),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全),(友谊),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二、和谐社会的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和为贵,孔子,1我国历史上关于和谐思想的论述,和谐,兼相爱、爱无差,墨子,和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和谐,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小康”、“大同”社会的描述,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和谐,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替代。,2空想社会
5、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和谐,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着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和谐,欧文 “新和谐公社”,1842年,德国空想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3.马克思主义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美好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6、,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和谐,论十大关系,4.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和谐思想,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和谐,和谐,和谐,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和谐,和谐,十六大
7、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和谐,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了全面部署。,和谐社会提出的现实依据,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
8、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生活丰富多彩,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多发和突出的时期。,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不管多
9、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2.应对各种挑战的必然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不同国家的文化互相交流、彼此融会、借鉴学习的趋势迅速发展。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的碰撞、冲突和斗争日趋激烈。,提出背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3.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
10、的群众基础,就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失事煤矿工人,群体事件对社会的安全运行必然会造成十分有害的影响。,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二是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三是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和谐,(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和谐,第二,提
11、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谐,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和谐,(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谐,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和谐,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二、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12、建设,和谐,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和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
13、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和谐,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和谐,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
14、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和谐,(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和谐,十七大对目标和任务的进一步概括,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
15、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和谐,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
16、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国家有关部门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部分政策措施一览,2008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大力手机岗位信息,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2009年2月,科技部等五部门发出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意见,鼓励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2009年3月,教育部、商务部共同下发关于加强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每年在服务外包领域或新增2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标。 2009年4月,中组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统筹适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统治,强调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2009年4月,财政部等三部门出台新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办法,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 2009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联合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明确从2009年到2011年,组织100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