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52.50KB ,
资源ID:333652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33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涪陵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为本站会员(天***)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涪陵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OC

1、 1 涪陵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汪永忠 李 欣 (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 重庆 408000) 摘 要 : 文化产业 是国际公认的 21 世纪的 “ 朝阳产业 ”。 改革开放以来, 重庆市 涪陵 文 化产业发展较快 。 但也存在量小、质弱、基础设施差、演出市场无活力等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问题, 也有体制、机制和环境问题。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明确目标、 重点, 提高思想认识,端正 思想方法,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关键词 :涪陵区;文化 产业;发展研究 文化产业 是国际公认的 21 世纪的 “ 朝阳产业 ” 。 笔者拟就重庆市涪陵区文化产业发展亮点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探讨

2、。 一、 文化产业 及其分类 “文化产业” 是 德国 法兰克福社会学派的 学者 阿多诺( Adorno) 与 霍克海默( Hockheimer) 在 1947年 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 提出 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 的 的概念。 1989 年,日本 日下公人 在 新文化产业论 一书中, 从 经济学理论出发 阐释了 文化产业 : “文化产业的目的就 是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 90 年代,美国 用“版权产业”来说明文化产业状况,将文化产业视为“可商品化的信息内容产品业”。其“版权产业”分为核心 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分销版权产业、版权相关产业等。

3、英国则称为“创意产业”,即“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其范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等 13 个行业。之后,创意产业迅速地被欧洲、美洲、亚洲等 许多有意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和地区略作调整后采用。 1998 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 : “按照工业标准 ,生产 ,再生产 ,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 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 “ 统计内容包括 传媒、卡通、影视、娱乐、游戏、旅游、教育、网络及信息服务、音乐、戏剧、艺

4、术 、 博物馆等行业 。 我国过去只看重 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而漠视文化的商品性质和产业功能,因而限制了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 “文化产业”概念 的 是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党的十六大报告 明确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是我党在文化建设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2001 年 , 中 国 政协与文化部所组成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 对国内 2 省 1 直辖市所属 9 个市进行了实地考 察。在总结各省实践基础上,联合调查组对文化产业作了如下的界定: 文化产业是

5、指从事文2 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初步认为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 4 个领域。 2003 年 9 月 ,文化部制定下发了 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延续了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对文化产业的界定。 2004 年 3 月 ,国家统计局颁发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 ,将 “文化及相关产业 “界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以 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 首次从统计上对文化及相关产业作了科学 、 权威的规范和界定 ,并 将 文化产 业分为 核心层 ,外围层和相关层 三个层次 。 ( 核心层 主要 包括: :新闻、书报刊、

6、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 、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他文化等。 外围层 主要有 :互联网、旅行社服务、游览景区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网 吧、文化中 介代理、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等。 相关层 主要是 :文具、照相器材、乐器、玩具、游艺器材 、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2009 年 7 月 2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振兴规 划), 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

7、、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 9 个方面。 9 月 10 日,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演艺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游戏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与工艺美术、艺术创意与设计、网络文化、文化产 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等十个重点领 域。规划和意见 为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 发展、振兴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 二、 涪陵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 涪陵地处乌江与长江的交汇处,自古地连“五郡”,舟会“三川”,西通渝戎,东走宜汉京沪,南进酉秀湘黔, 素 为 长江上游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中心。巴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等诸多文化种系曾在这里相依并存

8、,互相融汇,逐步形成了底蕴较为丰富,并且源远流长、有着自身鲜明个性的地方文化 , 如巴文化、易理文化、水文文化、榨菜文化等。 改革开放以来 ,涪陵 文化产业 得到了长足发展。 到 2008 年,全区共有文化经营单位 476 家,实现 文化产值 8.1 亿元,创利税 1.5 亿元,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占 GDP 的 3.16%。 (一) 出版印刷业发展较快 。全区共有各类印刷企业 124 户,其中主要出版物印刷企业 7 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 17 家、其他印刷企业 30 家、打字复印 70 家 ,资产总额 6.6 亿元。 2008 年,全区印刷产业实现产值 7.1 亿元 ,年销售总额 6.6 亿元

9、 , 占全区 GDP 的 2.77% 。产值在 1000 万元以上的印刷企业有21 家,其中宏声印务、太极印务、诚信包装、理想包装 4 家企业产值均在 1 亿元以上。全行业的资金总量、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生产能力等在全市区县排 名第一,已成为该 区文化产业的支柱。 (二 )传媒服务 业 影响扩大。广播电视初步完成体制改革 ,媒体宣传影响不断扩大 ,形成“今晚 10 分”、3 “阳光热线”、“涪陵往事”、“城际新闻”等精品栏目, 2008 年实现广播电视产业收入 2100 万元。“巴渝都市报社”按照“立足涪陵区、关注大重庆、辐射渝东南”的思路,不断开拓发展, 2008 年报纸发行量达到 3.2

10、万份,实现总收入 13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85.7%。 (二) 旅游文化产业 有地域特色 。重庆直辖,涪陵设区后,涪陵旅游重新起步,发展迅速, 2008年接待游客 110.8 万人次 ,实现 旅游收入 30300 万元 ,同比 分别 增长 25.3%、 20.7%。并且呈现出如下特色:一是特色文化不断向景区渗透,形成 了 不同文化主题的旅游景区 。 白鹤梁、 小 溪 等 景区,从不同侧面表现 了巴文化的风采 ;周易园 展示了 中国易学发展史;雨台山 展现了 祈雨农耕文化 。 二是 开发利用 节会 文化 , 集聚 人气 , 谋 求发展 商机 。举办了武陵山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大木葵花节、南沱

11、镇龙眼 文化 节等旅游促销活动, 为景区注入了特色文化品味,提升 了 景区的形象和知名度 。 三是注重商业文化资源开发。如榨菜成功打入 2008 北京奥运会,美心集团红酒小镇竹木工艺品注重民俗文 化人物形态或吉祥符号图案的使用,彰显了 地域 文化色彩。 (三)体育文化产业稳 步推进。 已初步形成以体育彩票为支柱,以体育场馆经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为主的 体育文化 格局。据统计,到 2008 年,全区有体育经营单位 56 家,实现产值 2000 万元 。 其中,体彩销售 1200 万元 ,同比增长 33.3%,体育本体产业实现年收入 180 万元 ,同比增长 33.3%。 (

12、四) 网络文化产业起步良好 。 巴渝都市报社以“巴渝传媒网”为依托,创建 “手机报”、“数字报”; 2008 年全区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达 125 家,从业人员约 5824 人,信息产业产值已达 12.15 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 27 家,产值 7.25 亿元,信息服务企业 98 家,营业收入 4.9 亿元。 三、涪陵文化产业发展中 的 问题 及原因 涪陵文化产业虽 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 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 存在 的 问题 也不少 。 (一 )量小 。 从总量上看,美国文化产业产值从 1998 年起,就已超过航天航空业及农业,占本国 GDP 总量的 18%到 25%,在国民经济

13、中位居第 4 位。国内一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去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已经达到 10.3%,长沙 达到 9.5%,深圳达到 6.7%。 重庆市南岸区达到 8.08%。 涪陵仅 3.16。从经营单位来看, 2008 年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平均企业产值只有 170 万元, 主要以低投入 、少风险、快回报的短平快项目为主。 (二) 质弱。印刷 业虽然在全市占有一席之地, 宏声、太极、鹏程等企业也 有了一定的规模 和知名度 ,但其业务范围仍然较窄,没有形成统一的集群化的响亮品牌。蔺市在红酒小镇和古镇的打造上,作了很大的投入,但由于宣传 不够 和旅游配套

14、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未形成旅游知名品牌。重庆长美影视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开发了系列动画片巴蔓、生态移民动 画片巴方岛,由于 运作机制的封闭性,与4 市场缺少联系, 成为 “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产品,在文化市场上知名度不高 。巴 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长期被闲置,迟迟不开发,在旅游文化产业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白鹤梁题刻虽然知名度很高,而且水下保护工程 也 已完工,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 仍 没有对外开放, 从 而没 能 发挥它的品牌 作用 。体育文化产业虽然每年都举办了许多大型的赛事活动,但由于缺乏整体包装打造,没有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所以也没有形成对外的品牌效应。 (三) 基础设施差。

15、 城区公共文化设施 缺乏, 服务功能差。 由于移民拆迁 、旧城改造等原因,原有专业性剧场或影剧院已经拆除, 城区长期无专业性演出场所 。 区文化馆馆舍窄小,功能不全,无法投入使用 。 区图书馆在发展上面临安全 、环境、经费三大困境。 区少儿图书馆因三峡四期移民的迁建,现有馆舍面 积 再次缩小 ,难以发挥作用 。新华书店缺乏 自身 经营场所 。 电影公司只有一家影院,难以满足观众需求。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 50%以上面积窄小,设施老化,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的需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活动阵地少 。 (四)演出市场死气沉沉。 目前全区只有一个专业演出团体即区歌舞团,但仍按传统计划经济模式

16、运行 ,演出活动局限在政府采购的城区节假日庆祝、下乡慰问演出等内容。注册登记的民 营演艺团体虽然有 7 家,但主要是面向农村市场,满足农村群众婚丧嫁娶、生日庆典等文化演出需求。外地优秀演艺团体和精品剧目的引进演出也多年不见。 探究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一)思想认识与思想方法障碍。在思想认识上,过分强调 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忽略 其商品属性; 习惯于将文 化看作花钱的“事业”,忽略 了文化的投资功能和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突出地表现在 旅游文化开发 没有区级重点项目, 而 由各个部门、乡镇单打独斗,不能不受到其认知、鉴赏 、 创意、艺 术、技术、资金、经营管理 等能力或 水平 的限制,

17、造成旅游文化开发起点低,散、乱、差,难以形成拳头产品。 在思想方法上, 习惯于单一、孤立思维, 缺乏系统、创新思维, 突出表现在旅游文化开发上,只注重旅游景点的开发,而不注重 对 相关景点及 周边环境 的系统开发,故难以形成真正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景区。 部 分文化企业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凡此种种,都 阻碍 了 涪陵文化产业的发展 。 (二)体制 、机制 障碍。 管理体制不顺、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使文化、广电、旅游、新闻出版等文化资源难以形成一个彼此关联的文化产业经济运行大系统,阻碍了 文化产业大发展;政企、政事不分的管理体制既影响了国有文化企业走向市场的步伐,又影响了民营文化产业

18、进行平等竞争。 经营机制不活, 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混杂 ,脱离市场,缺乏活力;文化企业“国企病”突出, 缺乏主动性 ; 用人机制不活,分配机制“平均主义”较重 ,压抑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 (三)环境障碍。一是 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文化投入不足 ,近年来虽已大幅增加,但底子太薄;可用于经营的文化资产数量少、质量差;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高,制约了 文化生产;文化市场发育5 不健全,主体经济形式单一,市场产品和服务形式单调,要素市场缺乏,市场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二是政策法规引导 有待加强。对民营文化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好,文化产业的投入缺乏保障,没有建立相应的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政策

19、措施,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强劲动力。动漫创意、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网络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刚刚起步,由于缺乏牵引动力,发展速度较慢。三是 人才匮乏。文化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素质不高, 专业性不强。 在文化系统 288 名工作人员中,具有文化专业技能的只有 124 人,占 43%,其中高级职称 29 人 ,占 10%,中级职称 43 人 ,占 14.9%,初级职称 52 人 ,占 18%。产业开发所需的创作、创意 、开发、推广人才 奇缺,丰富多彩 、寓意深厚、地域特色突出的文化资源长期转化不成优秀文学艺术作品 ,更难以形成吸引人们眼球的大市场。 四、 涪陵发展文化产业的 目标与 重点

20、涪陵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必须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 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关于 建成“重庆中部区域文化中心”的 总体 目标 和新一届区委提出的 建设 “ 人文 涪陵”的新任务,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文化产业发展 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优化文化 产 业 发展环境,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 进一步 完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深入挖掘、研究和认识涪陵地域文化资源, 进而把握优势, 突出特色, 明确 重点,打造品牌, 加强营销, 增强涪陵文化产业的 影响力、 知名度和美誉度。 进一步 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

21、中的重要作用, 使之 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支柱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到 2015 年,全区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区 GDP 的增长速度,达到重庆市先进水平,文化产业占GDP 的比重达到 5%以上,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柱,部分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全 市前列;基本建成重庆中部区域文化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区 。 根据涪陵文化资源特点和现有基础,可重点培育 七大主导产业。 1、新闻传媒产业。广播电视台重点抓好数字电视转换工程、 MMDS 系统工程、网络双向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数字电视建设,利用广电平台开发游戏、电视商务、电视短信、远程教育等服务领域,推进产业

22、化发展。“巴渝都市报” 社依靠现代网络信息传媒技术,积极开发创意媒体产品,拓展动漫创意、户外广告、新闻旅行社、报型产品印刷业、巴渝传媒网视频中心等领域,打造“巴渝”系列的报业产业服 务经济。 2、印刷包装产业。立足涪陵印刷行业优势,在李渡工业园区建立 1000 至 1500 亩的“涪陵印刷包装工业园”,引进品牌企业,做大产业规模,做亮“宏声”、“太极”、“鹏程”等印刷产业品牌,形成20 30 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印刷产业集群,把涪陵建成“三峡库区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在李渡建立经营面积在 10000 平方米左右的出版物发行批发中心;依托重庆新华集团,在南门山6 建立图书大型卖场。

23、3、演艺、娱乐产业。积极发挥艺术表演团体和演出中介机构的作用,培育演艺经纪商,加强演出协作网络建设,拓展国内外 演出市场。规范发展传统娱乐业,提升娱乐品位;积极开发现代娱乐项目,拓展娱乐市场。努力挖掘民间优秀文化和地域特色演艺资源,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健康发展。依法规范文化艺术培训活动,繁荣文化艺术培训市场。培植、引进、包装一批演艺、娱乐、艺术培训行业的名人名品。重点打造精品歌舞剧巴国风,集中展现白鹤梁、小田溪巴人遗址、周易园、榨菜等特色文化内涵,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开发展现涪陵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的工艺美术、书画作品,培育市场,形成规模产业化发展。 4、文化旅游产业。

24、充分发挥我区文化产业 优势,组织有关专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将我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特色鲜明、构思新颖、制作大气的文化旅游精品。抓住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对外开放时机,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遗址按照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小田溪巴人遗址公园集中展现巴王陵墓文物、巴人民俗民风文化;进一步做好周易园的旅游开发规划,并尽快付诸实施,将周易园打造成展现易文化发展脉络和内容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景区; 816 军工洞开发,融入“三线建设”与军工建设 的特殊历史文化,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围绕白鹤梁

25、保护、小田溪巴人遗址、周易园等特色文化、文物资源,组织举办水文科学、石刻、书法、文学艺术、巴文化、水文化、易理文化等内容的高层研讨会,举办榨菜文化节,发展文博会展产业。规划建设滨江路民俗文化产品一条街,集中展示涪陵民俗文化,形成特色旅游商品市场。加快蔺市红酒小镇和古镇建设,推动以青羊镇为代表的后山坪上农耕文化旅游开发,促进以大顺乡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武陵山森林公园、雨台山、石夹沟、御泉河等自然景区,重点打造具有特色文化内涵载体的避暑休闲旅游品牌。 5、文化创意产业。集成长江师院、金渠企业孵化器等区内优势资源,支持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民俗文化体验区的建设,重点培育广播影视、音像、传媒、

26、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动漫制作等方面的创意群体,逐步形成一批以提供文化数字信息、影视、演艺、地方剧制作、文化资讯等内容为主,实力较强的大型内容提供商。发挥市场机制,以需求拉动生产,推进动漫产业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6.体育服务产业。在发展体育传统产业的同时,借助实施“健康重庆”契机,发展健服务产业,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体质。 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发挥我区体育传统项目优势,建立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储备体系,突出重点运动项目,打造特色运动项目。开发体育服务业、商业竞赛等领域,培育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培训、技术服务、体育用品等服务产业。探索打造以“巴文化”或“白鹤

27、梁”命名的商业体育赛事 ,打造体育产业品牌。 7 五、涪陵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一 ) 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观和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地认识文化产品的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 正确认识文化产品的认知功能、传播功能、娱乐功能和投资功能等多元功能,并处理好各种功能间关系,充分重视 和发挥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运用系统论与重点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全区文化产业建设。 如在旅游文化产业建设中,应 根据景点与景点 、景点与环境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要求,确定不同的主题景区,在突出重点 景点的基 础上,建好配套景点及配套环境,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以增强景区对游客的的吸引力,提高

28、其认可度 。 (二 ) 改革体制、机制 。坚持“宏观管好、微观搞活”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实现政府职能逐步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创新企业经营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增强活力和竞争力。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加快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三) 抓好产业品牌建设。 充分挖掘丰厚的涪陵文化资源,通过提高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策划、明确品牌定位、实施品质控制

29、、保护品牌知识产权等措施,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城市影响力的优势文化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吸引资金, 开拓市场,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策划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编制“涪陵区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把文化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通过 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发展,吸引战略投资者和合作者。建设涪陵文化创作园 , 以特色文化资源、优美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吸引全国的著名文化人来此休闲、度假、 讲学、 创作 。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加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体育的结合,推出一批舞台艺术精品和大型实景演出

30、项目 (四)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加 快实施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推进城镇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城乡文化互动工程等建设项目,并不断完善文化功能配套设施,提高管理和使用水平。对乡镇和城区文化设施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功能,发挥综合效益。二是实施重点突破。鉴于图书馆面临发展受限的现状,建议区政府在李渡新区规划建立一个标准图书馆;按国家二级图书馆标准,增加购书经费,使全区人均购书经费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及以上。完善服务设施,增加购书量,满足市民学习阅读的需要。在老城区8 和李渡新 区规划建立图

31、书大型卖场,在老城区和李渡规划建立电影院,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三是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发挥综合使用效益。对文化艺术中心建成的使用功能进行认真研究,对其相关功能进行整合,建议将歌舞团、文化馆、电影放映等融入文化艺术中心,提高场所综合使用效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五 ) 优化发展环境。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则让”原则,允许企业、个人、团体、境外资金等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兴办影视制作、放映、演艺、娱乐、发行、会展、中介 服务等文化企业,并享受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 完善 发展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市场,着力培育面向

32、大 众的文化消费市场,拉动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 挖掘 全区 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积极发展行业组织,重点发展经纪、评估、咨询等市场中介机构,培育和扶持一批诚信度高的文化中介组织,使之成为连接文化生产、服务和消费的有效环节。健全和完善市场管理法规,规范文化产业经营活动,禁止不正当竞争,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其他文化权益,依法打击破坏文化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抓紧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下大力气培养、造就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文化领军人才,挖掘、保护和利用好优秀民间文化人才,建立高端专家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创造优秀人才脱颖

33、而出的环境,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彩凤 苏红燕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04 2. 日 日下公人 新文化产业论 东方出版社 1989.07 3.国家统计局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 BB/OL北京统计信息网 2006.09.14 4.国务院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BB/OL 新华 网 2009.9.26 5.文化部 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BB/O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09.29 作者简介 : 1.汪永忠( 1962.12),安徽休宁人,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 毕业 ,中共党员,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马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李 欣( 1977.4),四川武胜人,浙江传媒 学院广电文秘专业毕业,中共党员,重庆市涪陵区编办,研究方向:文学 评论 创作分工 :汪永忠负责调研材料的汇集,李欣负责理论梳理、 提炼加工、统改定稿。 (原文发表于经济研究导刊 2010.4)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