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2015-2016 学 年 ) 二一 六 年 十 二 月0 目 录 引 言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02 1.指导思路与培养目标 02 2.专业设置与招生情况 0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02 1.师资队伍建设 02 2.教学经费与设施建设 03 3.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 0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04 1.专业结构与 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04 2.“质量工程”建设成果 06 四、教学活动组织实施 08 1.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 08 2.实验与实践教学 09 3.创新与创业教育 09 4.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10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12 六、质量保障体系
2、12 七、学生学习效果 14 八、特色发展 16 九、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7 附 :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附表 1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2015-2016 学 年 ) 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形成了船舶、海 洋 、蚕桑三大特色,形成了学士 -硕士 -博士比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 发展成为一所工、管、农、文、理、经、教、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 高水平 大学。 学校具有 38 年的本科办学历史, 至今已为国家培
3、养了 近 10 万 名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本科教学一直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工作 , 多年来学校本科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取得 较大 突破,教学建设取得 显著 成果,教学 秩序 平稳 良好 ,人才培养质量 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 当 前 , 学校有 11 个优势本科专业分别获批 为 国家级 和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3 个专业获批 为 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 1 个专业获 批为 国家级综合改革专业试点, 7 个专业 类 获批 为 省级重点专业建设 项目 , 5 个专业获批 为 省级“卓越计划 ( 软件类 ) ”试点专业, 4 个专业列 为 省级“卓越计划” 联盟 试点专
4、业 , 4 个专业获 批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 建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 个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 个 。“十二五”期间 获省级一、二等教学成果奖 5 项。 学校按照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要求,围绕建设国内 “ 一流造船大学 ” 的 宏伟目标,着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多科性、开放式 教学研究型大学 。 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坚持学、研、产全面协调 发展。 作为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 行业特色型大学 ,本科教育争创 国内 先进 水平,成为学校 总体 建设工作的 战略
5、重点。 2015-2016 学 年 ,学校 继续 以全局重点工作任务为牵引 ,全面带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本着“稳步推进、深化提高、注重实效、常抓不懈”的 工作 方针 , 启动 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 以全员教学业绩考核激励 教师 教学投入 , 扎实开展 “审核评估”迎评促建, 推进 实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标准, 强化 教 风学风建设力度 。经过一年 时间 的努力,各项任务计划得到系统推进和全面落实。 2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学校本 科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坚持党和国家的办学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全力发挥学校的社会职能,立足于本校人
6、才培养方向、层次的功能定位,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出发,追求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创办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满意的高等教育。 “以生为本、改革创新、 开放办学 ” ,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贯秉持的基本原则。 学校 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 新形势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致力 培养“ 综合素养发展水平高,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和社会实践能力强,专业适应面宽,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创新 性 高级专门 人才 ” 。在开展常规专业教育的同时,注重“知能复合型”、“优秀拔尖型”等多规格人才的培养。 弘扬 “ 笃学明德、经世致用 ” 校训 精神 , 造就“吃得了苦、扎得下根、干得成事 ” 的人才
7、 特质。 2. 专业设置与招生情况 学校设有 15 个学院 (含张家港校区) , 开设 52 个本科 招生 专业 ,涉及理、工、经、管、文、教、法 、农 等 八 个学科门类。 2015 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 18450 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6144 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2202 人, 国外留学生 104 人。普通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数的 87.50%。 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批同意为 140 名 本科 学生转专业。 当学 年,学校面向 31 个省(市、自冶区)招收本科生 4063 人, 其中,有 25 个省(市、自治区) 进入 本一 批次招生 , 在江苏省招生的规模约占招生总计划的 50%。
8、 本一批次招生人数占生源总数的 60%以上 。 新生 录取志愿率为 95.90%, 实际报到率为 98.10%,与往年基本持平。 近三年, 招生 男女生比例为 2.45:1,文理科生源比例为 1: 4.7,农村考生与城镇考生比例为 1.27: 1,学生涵盖汉、回、满、壮等 24 个民族。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 始终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 基础保证 。 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全面贯彻“重在培养、积极引进、改善结构、提高水平”建设方针, 坚持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并举的原则,努力接轨国家、地方各种人才计划, 实施 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探索人才引进评
9、估、青年教师培养、聘期考核机制 和 人事 管理 制度改革创新 。 师资队伍建设取3 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已初步建成了一支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目标相适应,满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的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共有专任教师 1086 人, 外聘教师 149 人 ,折合生师比 17.1:1。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 称者 108 人,副高级职称者 405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47.23%。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523 人 ,占专任教师比 48.16%; 硕士学位人数 456 人 , 占专任教师比 41.99%; 专任教师中博硕占比90.15%。具有 3 个月
10、以上境外培训进修经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超过 25%以上 。 多年来,学校坚持实行正高职称教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各学院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其教授总数的比例为 75%(含机关教辅部门教授职称人员)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全校总课程数比例为 10.99%。 师资队伍在数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职称结构、年龄结 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不断持续优化。 当学 年,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同时完善国家、省、学校三级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去海外名校访学平台,加快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进程,鼓励专任教师进行学历学位提升。 学校全面滚动施行青年教师助理教学培养制度,
11、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联合 各学院 多样化 、常规化 地 开展 各项 教师 教学 能力 培训 活动 ,充分发挥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力提升 中 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 教学经费与设施建设 学校每年预算安排都把教学经费 放在重要位置优先考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年增长。当学 年 ,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3195.54 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0.24 万 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0.04 万 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0.03 万 元。教学经费投入能够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教学设施、设备条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善。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6
12、.62平方米,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 6.72平方米; 折合在校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2.03万 元,当 学 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4320.43 万 元。 学校注重信息、情报资源建设,学校馆藏 图书 188.37 万册 , 折合在校生生均图书 94.20 册 ,已建有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各类中、外文文献检索数据库 38 个,提供 270 万种电子图书和 3.2 万种电子期刊的阅览支持服务。本科教学教务管理系统、课程辅助教学与数字化资源建设平台系统、毕业设计教学平台系统等已投4 入多年使用,教学管理信息化与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已具规模。 3. 校内 外 实验实践 教学基地 学校现有 36
13、 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3 个; 建 有计算中心、网络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教学保障平台。实验室专业布局合理 ,很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需求 , 在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间的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资源共享、联合办学的新途径,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等单位保持着深入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学校共建立、建设各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近 200 余 个 ,各专业平均有 4 5 个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在上海江南长兴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高
14、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 4805厂、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 司、江苏现代造船技术有限公司等 10 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与国内知名大型造船企业,共 建 有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三、教学 建设 与教学 改革 1. 专业结构与 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学校专业规划与建设委员会专项负责论证审核新专业设置与已有专业的调整,切实加强对专业建设规划的审定与执行 指导 力度。 出台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专业结构优化与发展规划( 2015-2033 年) (江科大校 201524 号) ,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分类指导
15、、分步实施” 的发展思路, 力求 合理设置本科专业 。 不断 彰显船舶、海洋和 蚕桑特色,适当拓展涉海学科专业,淘汰不适专业,专业总数 预期 稳定在 65 个左右 ; 构建工学 占 60左右、管理学占 20左右、理学 占 10左右、其他学科 占 10左右的专业结构 布局 。 着力 形成 “优先建设类、重点建设类、培育建设类”专业建设体系,集中 办学 资源对重点学科相关专业进行优先建设,通过分层建设带动全校本科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学校 同步实施 江苏科技大学本科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实施方案 (江科大校 201527 号) ,每两年开展一次本科专业状态调查,围绕招生、就业、师资队伍结构、教学和科研
16、水平四个方面对专业进行 监测 预警 和动态调整 ,不断优化学校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 。 5 表 3 现有本科专业分类数据统计表 学科门类 专业数 占总数比例( %) 工学 29 56.0 管理学 10 19.2 理学 5 9.6 经济学 2 3.8 法学 1 1.9 教育学 2 3.8 文学 2 3.8 农学 1 1.9 合计 52 100.0 近年来, 学校 实施“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 , 保障 提高优势专业建设水平。 系统规划设计改革方案, 推出 系列教学改革举措,从 专业建设 、师资建设、学风考纪、 教学管理、 教学保障等诸多方面同步实施。 2015 年 制定颁布江苏科技大学品牌专业建
17、设管理办法(江科大校 2015 230 号),对优势专业在 建设内容、项目管理、考核验收、经费使用等方面 提出了目标要求 。 新 立项建设 11 个校级品牌专业,其中有 4 个专业获 批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在此基础上, 依托 已有的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省级专业类重点建设项目 、国家和省级 “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 , 深入 推进 高素质 工程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系列 改革。 实施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改革。 2015 年出台了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子选拔与培养 计划(试行) 和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子导师聘任与管理办法 ,成立深蓝学院,
18、实施“ 1+3+X”人才培养模式, 重构课程体系, 确立 了 造就“ 理想远大、创新创业潜能突出、具有国际视野” 的 优秀 拔尖 人才培养目标。 为 学生 分别 配备全程指导老师 , 开 出 3 类素质 教育 创新课程 , 构建“多 类别 -多层面 -多学科”的创新 性 人才培养体系。 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模式 。 施 行 “ 3+1”人才培养模式,编制“学校与企业学习相结合”、“科技与人文相结合”、“课内主渠道教学与课外养成教育相结合”、“全面素6 质提升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一体化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及校内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等措施,加强双师
19、型师资队伍建设。创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 先后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 4805 厂等多家国内著名企业,正式签署“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协议。企业不仅参与制订培养目标、参与课程体系建构、 梳理 教学内容, 而且 参与实施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评价,承担学生到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和管理任务。 试行宽口径本科人才 大类培养 模式 。 出台江苏科技大学本科生大类培养实施办法,实施“基础知识 宽厚、专业素质突出”大类人才 培养 。在经济管理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部分专业进行 先期试点,学生进校后两年内淡化专业方向,加强基础课程教育。在第一、第二学年打通公
20、共通识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为学生合理搭建宽口径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从第三学年起,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大类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人才适应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质量工程”建设成 效 当学 年, 学校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以“回归、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促使教职员工正确认识大 学本质,坚守大学精神,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强抓“ 教学改革与 质量 提升 工程 ” 实施力度 ,大力加强 优质 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建设 。 近年来,先后制(修)定、颁布了 江苏科技大学“十三五”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工程实施规划 江苏科
21、技大学精品课程评选与奖励办法 江苏科技大学优秀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江苏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江苏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与奖励办法 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与奖励办法 等一系列管理和保障政策文件,从体制和机制上为“质量工程”建设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学校先后有 11 个专业获批为国家级、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 在继 2011 年获批 为 国家级“卓 越计划”试点高校、省级培养计算机服务外包人才试点高校之后, 学校 又获批 “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 9 个 专
22、业 也同步 获批 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立项 (含“卓越联盟” 专业 ) 。另有 7 个专业类 获批省级 “十二五” 重点 建设项目立项(内含 20 个本科专业) , 4 个 优势 专业获批省级“十三五”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资助。 7 表 4 学校获批省级以上专业 建设项目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建设荣誉或建设立项 1 船舶与海洋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省级品牌专业 ;省级 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 目 2 焊接技术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省级特色、品牌专业 ;省级品牌专
23、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品牌专业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4 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省级 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 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省级“卓越计划”联盟专业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7 工业工程 省级品牌专业 8 会计学 省级特色专业 9 金属材料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 10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 11 土木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 12 软件工程 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13 物联网工程 省级
24、“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14 电子信息工程 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15 机械电子工程 省级“卓越计划”联盟专业 16 工业设计 省级“卓越计划”联盟专业 17 能源与动力工程 省级“卓越计划”联盟专业 学校完善课程评优制度, 形成 了 国家级、省级、校级 三级 精品课程建设与培育体系 。每两年组织评选一次校 级 精品课程,建立滚动评选和复评机制,使精品课程评选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共建成 省级精品课程 9 门,校级精品课程 34 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0 门。 积极 引进“泛雅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实现教学互动、资源共享和移动学习 。 搭建基于互联网的辅助学习、自主学习交互式教学应用平台,积极
25、探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 混合式教学模式 。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先后 立项建设“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示范课程” 41 门, 建成 一批特色示范课程 。 进一步规范教材建设立项条件、立项程序、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办法, 加大 对 重点 教材建设 项目的资助 力度。近三年 , 学校 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 18 部,江苏省立项建设重点教材 13 部,出版教材、教学参考书 57 部。 学校 重视 “名师培育工程” 建设 ,陆续出台了江苏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江苏科技大学实施“中青年教师海外进修计划”暂行办法江苏科技大学公派出国进修管理办法 江苏科技大学青年教 师 工
26、程实训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科技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江苏科技大学各类优秀人才工程配套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优秀教师培养政策文件,着力选拔、培养、造就一批直接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能够发挥示范性作用的高水平教师。学校重点培育了 近 200 名校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和教学新秀 ,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劳动模范、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名师工程”的实施,培养造就了一支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政治上成熟、业务上精湛、作风上严谨的优秀教师队伍。在江苏省 首届 高 等学 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 1 名教师荣获特等奖, 2 名教师荣获一等奖,居全省高校领先地位。 三年来, 在全国
27、微课比赛中, 2 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在江苏省微课比赛中, 2 名教师获一等奖, 10 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 。 另有 2 名教师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4 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研究,每两年组织一次校级高教研究课题和教改课题立项。 三年来,有 12 项教改课题获省教育厅立项资助(含重中之重课题 2 项) , 3 项 成果 荣 获 省级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学校 投入 专项 经费 用于 支持 “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重点课题 研究 ,立项 校级 重点研究课题 3 项 ,培育课题 1 项 。 同时, 加强省、校课题的过程检查与验收管理 力度 ,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
28、根本目的, 以点带面, 着力 将 教育 教学改革 推向深入。 四、教学活动组织实施 1. 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 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实施模块化 课程体系 ,由 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主干及方向课程等 构成 。各专业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理工科 专业平均 为 26.73%,其他经、管 、农、文 等 类 专业平均 为 23.93%,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为17.47%。 2015 年, 学校 颁布江苏科技大学自学考试自办助学专业本科第二学历教育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进一步完善了 专业学历证书辅修制度 。 学校长期坚持 对专业、学科基础和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实行小班 化 和中班化教学。 当 学年,全校共开设课程 2230 门。 学校长期开展校、院两级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有力保障了重点课程的教学效果和 教学 质量。 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青年教师中涌现出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多年来, 绝 大部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