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章 抗精神病药,精神失常类型:,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 躁狂症 抗躁狂药 抑郁症 抗抑郁药 焦虑症 抗焦虑药,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分为: 型:以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症状为主。 型:以情感淡漠、意志缺失、主动性缺乏症状为主。,抗精神病药分类:,吩噻嗪类 硫杂蒽类 丁酰苯类,作用机制,1,DA系统功能亢进学说: 促进DA释放的药物可加重精神分裂症。 减少DA合成的药物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病情。 多数抗精神病药阻断中枢D2样受体。 病人死后尸检壳核,伏隔核DA受体数目增多。2,5-HT受体学说 阻断5-HT受体,脑内DA神经系统通路,黑质-纹状体系统 D1样受
2、体(D1、D5) D2样受体(D2、D3) (锥体外系运动)中脑-皮层系统中脑-边缘系统 D2样受体(D2、D3、D4) (精神活动)结节-漏斗系统:D2受体 ,垂体激素分泌,一 吩噻嗪类,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D2样受体而发挥疗效。,氯丙嗪,【药理作用】:阻断D2样受体,其次可阻断5-HT、M、H1受体。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镇静,抗精神病作用 镇吐作用 对体温调节作用,2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受体 阻断M受体,3,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阻断结节-漏斗系统D2样受体 催乳素增多 性激素下降 糖皮质激素下降 生长素下降,临床应用,1,精神分裂症特
3、点: 对型效果好,对型效果差 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 连续用药6个月能完全显效,而且需要 长期用药。,临床应用,2 , 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用于药物和疾病引起的呕吐。 顽固性呃逆。 对晕动症引起的呕吐无效。,临床应用,3, 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 低温麻醉: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 “人工冬眠” : 患者深睡,体温基础代谢率,组织耗氧量均下降。增强患者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有利于机体渡过危险的缺氧缺能期,为治疗争取时间。 氯丙嗪与其他药合用 如哌替啶、异丙嗪,【不良反应】,1 ,常见的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 M受体阻断症状 受体阻断症状,【不良反应】,2,锥体外系反应阻断黑质-纹状体系
4、统的D2样受体(D1D5),Ach功能相对增强。 帕金森综合征 静坐不能 急性肌张力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不良反应】,3 ,精神异常4,惊厥与癫痫5,变态反应6,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不良反应】,7, 神经阻滞药恶性综合症8,急性中毒9,其他,体内过程,口服给药不同个体血药浓度可相10故给药时 应注意给药剂量个体化。,其他吩噻嗪类药物,氯氮平,属于苯二氮卓类,是一个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 特点:1 ,对于型、型精神分裂症都有效2 ,起效迅速3 ,阻断5-HT受体和D4受体4 ,几乎无锥体外系反应和内分泌方面的不良反应。5, 可用于长期给予氯丙嗪引起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同时也可使原有的精神病得到
5、控制。,第二节 抗躁狂药,躁狂症: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行为活动过多抗躁狂药:锂盐、氯丙嗪、卡马西平等,碳酸锂,是治疗躁狂症典型且常用的药物【药理作用及机制】不完全清楚1,使Na+外流,细胞膜超极化,降低细胞兴奋性。2,抑制中枢NA和DA的释放,促进神经元突触的再摄取。,临床应用,1起效慢2对躁狂症有显著疗效3对抑郁症也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碳酸锂的安全范围较小很容易中毒,应随时监测。,第三节 抗抑郁药,抑郁症: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识活动减少,严重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 抗抑郁药: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NA再摄取抑制剂、5-HT再摄取抑制剂。,一 三环类,包括:丙米嗪、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多
6、塞平(多虑平) 丙米嗪使最早使用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阿米替林。,丙米嗪,【药理作用及机制】:1,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阻断NA和5-HT的再摄取,使其在突触间隙浓度增高。 阻断中枢1和H1受体作用。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阻断M受体作用。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阻断1受体。,丙米嗪,【临床应用】:1,抑郁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症2,遗尿症3,焦虑症和惊恐症,其他三环类的药物特点,阿咪替林:伴有失眠症疗效好。 氯丙咪嗪:是治疗强迫症首选药。 多塞平 :对各类焦虑抑郁状态疗效好。,二 NA再摄取抑制药,地昔帕明 马普替林 去甲替林 共同作用机制:抑制NA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NA浓度增高。,三 5-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帕罗西汀,四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药理作用及机制】: 抑制中枢神经末梢MAO,使得NA, 5-HT分解减少,发挥抗抑郁作用。,吗氯贝胺,临床应用: 各种抑郁症。 尤其是不典型抑郁和重症抑郁。 三环类治疗无效时可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