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构筑充满活力的教育2016 年 10 月 30 至 31 日,首届明远教育论坛成功举办。在此次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石中英、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民生、山西省教育厅正厅级督学张卓玉、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浙江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俞正强以及来自一线的校长、教师们,围绕教育活力这一主题做了报告。石中英教授所在的课题组在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做了“办学体制机制和学校活力关系”的研究,石中英教授的报告呈现了这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俞正强校长、窦桂梅校长和张卓玉督学立足于人、立足于课程与教学,探讨如何焕发学生的生命力;张民生委员和屈哨兵书记则
2、在区域的站位上分别介绍了上海和广州在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活力方面的经验。 一、 “学校活力”的概念与指标体系 在本次论坛上,石中英教授作了题为“学校活力”的概念与指标体系的主旨报告。这份报告提出了“学校活力”这一概念,强调了教育或学校活力的重要性,明晰了“学校活力”的概念并介绍了“学校活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活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 在报告中,石中英教授首次提出:教育的活力问题应该是和公平问题、质量问题同等重要的教育政策问题。石中英教授认为,公平问题主2要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得其所得”的问题,目的是让社会公众的教育权益(包括机会、资源、个人发展的前景等)得到充分满足,但是公平和
3、质量并没有直接关系,有时候教育的公平只是低质量的公平,而我们要追求的公平应该是有质量的公平和优质的公平。教育活力与教育质量紧密相关,教育如果缺乏生气,缺乏活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办学就无质量可言。就当前我国的教育实践而言,学校活力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且当前对于学校活力问题的研究也非常不充分。石中英教授提出:“十三五”期间在加强教育质量和公平问题研究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教育活力或学校活力问题的研究。 2.“学校活力”的概念 石中英教授的报告指出, “活力”概念有其生物学来源,指生物充满生机的状况,既与该生物的本性有关,也与该生物所生长的环境有关,是生物的本性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充分表达和实现的状
4、态。 “学校活力”也是一个隐喻,喻指学校这个专司教育工作的社会组织的本质特性教育性在合适的内外环境下得以充分实现的状态,充满着生气、自信和创新精神。学校活力既是学校发展及其健康状况的内在根源,又是其外在的综合表现。从构成上说,学校活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师生在教育生活中所拥有的和所绽放出来的旺盛生命力。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整个学校充满了自由的精神,让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没有倦怠感、疏离感,双方都充满生机、充满生气。二是指学校办学体制机制的活力,即办学体制机制为释放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力创造适宜的、良好的环境。 33.“学校活力”的指标体系 如何
5、对“学校活力”进行量化的评价?这是当前学校活力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石中英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运用德尔菲法初步提出的分析和判断学校活力的四个维度指标。一是胜任力,即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学校组织成员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有胜任感,这是“学校活力”的核心构成要素。二是自主性,即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在自己的主要活动领域都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校长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拥有办学的自主权,教师能够在法律和职业规范的框架下拥有教育教学的自主权,学生则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拥有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权。三是认同感,即校长、教师和学生对各自所从事工作的内在价值的认同,因为只有让学校的每一位成员对自己的工作有较
6、高程度的认同感,他们才会投入地工作,学校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四是开放性。参与研究的专家认为,一个有活力的组织必定具有开放性,注重和组织之外的环境不断地交换信息、能量和资源。石中英教授表示,这一指标体系还会在后续的实践调查中进一步完善和修正。 二、活力之本: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力 就“学校活力”的内容构成而言,石中英教授认为,学校活力就是人的活力,学校活动主体包括管理者、教育者和学生这三个不同的部分,学校活力则相应地包括校长办学活力、教师教育教学活力和学生学习与发展活力这三个部分,而释放这三类学校教育主体的活力,其任务和途径也不一样。石中英教授表示,首先要释放的是校长的办学活力,关键是释放教师的活力
7、,但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释放前面两者的活力来释放4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力。 石中英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没有活力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重视和提升。在本次论坛中,清华附小的窦桂梅校长和山西省教育厅的张卓玉督学分别带来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释放学生内在生命力的经验与思考: 1.让儿童站在学校中央 清华附小究竟是如何“让儿童站在学校中央”的?窦桂梅校长在论坛上与我们分享了三个特殊孩子的故事:一个孩子记忆力超群却从未上过一天幼儿园,也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学校为这个孩子单独设计了课表,如今这个孩子的生活能力已经比较接近正常的儿童,在三年级数学竞赛中还一举夺魁
8、。另一位孩子疯狂地迷恋足球,甚至晚上都要穿足球服睡觉,因踢球太累而无法完成家庭作业,这个孩子得到了学校的“特殊礼遇” ,比如他的作业可以第二天到校完成。还有一个孩子生性腼腆,照相都要躲到大石头的后边,老师们最终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让他登上了话剧的舞台:他躲在开了口的大纸箱子里,以一个石头的形象全程参加了演出 三个故事只是清华附小经验的一部分,学校以儿童为中心,针对小学阶段时间跨度大、小学生个性差异明显、构成复杂的特征,构建了基于儿童立场的“1+X 课程”体系。据窦桂梅校长介绍,这一课程体系是在尊重并优化、整合国家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留出裕度补充“X” 。 “ 1+X”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一种课程结
9、构,这种“1”与“X”的结构组合指向基于学生素养的基础性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整合则是5依据学科属性,根据学科的不同特征而进行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有三种类型的整合:学科内渗透式融合,如在语文课堂上借用电子设备将音乐、图画等元素融入教学;学科间融合式整合,即以两个学科之间的共同价值和学科属性的相同点为基点进行整合;超学科消弭式整合,即将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全部整合在一起,完全模糊学科边界。 从温柔地对待学生个体到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1+X 课程”体系,清华附小无一不体现出“让儿童站在学校中央”的行动理念,窦桂梅校长向我们展示了清华附小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原因。 2.以项目学习释放学生活力
10、山西省教育厅正厅级督学张卓玉带来的山西经验项目学习,给我们提供了激发学生学习与发展活力的又一种思路。如何开展项目学习?张卓玉督学介绍了项目学习的整体思路: 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项目主题。项目要把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培养的能力、拥有的态度都融入其中。例如, “整理家族历史”这一项目,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综合地锻炼了阅读、写作、合作交流等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二是明确项目活动流程。项目学习非常注重过程,实施过程大体上分四步:明确任务,由学生自主制定完成项目的方案;个人独立实施或者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形成项目成果;分享成果、评估总结。 三是保证项目实施的时间。例如,语
11、文学科每一个项目的时间为两周。其间统筹课时,将常规课时、自习、周末等时间打通使用,使每个项目的实施时间加起来有 20 个学时,保证学生对项目有深度的探索。 6张卓玉督学阐发了项目学习的意义和效果:将碎片性的内容转化成整体性的项目,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做题转化为主动完成项目,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活动中成长。张卓玉督学表示,项目学习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有的学生甚至脱口而出:“原来语文还能这样学!” 三、区域力量:焕发学校活力的重要保障 正如石中英教授所言,评价学校活力的一个维度是开放性,学校只有注重与学校个体之外的环境不断地交换信息、能量和资源,才能持续不断地焕发活力。学校是区域
12、中的学校,作为具有更高站位的区域教育“掌舵”人,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民生和原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现任广州大学党委书记)给我们带来了依靠区域力量焕发学校生命力的有益经验。 1.“弱弱联合” ,协同创生 张民生委员在到第一线发现和学习改革智慧的主题报告中展示了上海市桃浦学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的实践探索。 桃浦学区从幼儿园到高中,共有十八所学校。由于经济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尤其贫乏,教育发展比较滞后。八年前,桃浦学区成立了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这一发展联合体很“特殊” ,因为它不是通常的“强强联合” “强弱联合” ,而是“弱弱联合”这个联合体里面根本没有名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联合体不
13、断创造奇迹,将桃浦学区的教育整体做大、做强,区域内的学校也在联合体的带动下获得新生。 据张民生委员介绍,桃浦学区的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成立至今7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抱团取暖,困境突围” ,主要是为抱团发展构建组织保障。第二阶段是“组织发展,实现均衡” ,有三件大事:聚焦内涵,实现五个“联”党建联建、教工联聘、学科联赛、学生联动、项目联创;外延拓展,形成五“结合”警教结合、医教结合、文教结合、体教结合、社教结合;巩固深化,构建五“平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社区资源整合与应用平台、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平台、学业质量检测与调控平台、学生特长发现与培养平台。第三阶段是“成团创新,勇攀新高”
14、 ,进一步发挥联合发展的优势,充分整合各项资源。 张民生委员指出了桃浦学区的发展思路:在各种教育资源条件发展滞后的现实面前,学区并不把希望寄托于引进一两所强校,而是依靠教育协作联合体的机制释放各校优势资源的活力。虽然该学区的学校都面临着资源不足的困境,但每一所学校总有自己的亮点,学校互通资源之后,对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校长资源、社区资源进行开发、开放、共享、共建,让资源在流通中实现效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发展最大化,最终实现共赢。张民生委员启迪我们:“内在的联合、资源的共享、内力的迸发就是活力的起点。 ” 2. 涵养个性,和谐共进 广州市打造“广州好教育”的实践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又一种在区域整体
15、视阈下提升教育活力的思路涵养个性,和谐共进。 据屈哨兵书记介绍,广州市每一个区的基础教育都有自己的亮点,例如,天河区的经典教育做得比较突出;番禺区利用区域特色乡土8文化,实施“上品教化” ;黄埔区以体育作为抓手,以“阳光体育”提升整个区的教育质量就学校个体层面而言,广州市不主张一个学校把所有的“牌”全拿下,而是每个学校有不同的亮点和特色,以此让各个学校之间形成和谐共生的局面。 这正是“以特色促均衡” ,也是“以多样促均衡” ,最终实现教育的动态均衡发展,释放教育内部源源不断的活力。 其实不管是“学校活力”概念的提出、学校个体层面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还是区域层面的整体统筹、协同共生,最终的目的都是要给学生最好的教育,焕发学生的内在生命力。当我们的目光凝聚到这一点上时,浙江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俞正强给我们呈现了另一种“表达”:真正的好教育,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教育,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置身于同一个情感场时彼此之间心灵相通、相互感染的教育。 “真正的好一定来自于心灵” ,俞正强老师说,所以他认为,只要拥有一颗对学生、对生命有深切关注的心灵,任何人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去提供一个好的教育,创建一所好的学校。俞正强老师的话,给了我们这样的启迪:教育,是师生相伴而行的一段旅程,是用美好感发美好,用生命唤醒生命。 责任编辑:宁小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