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禅宗“性空”思想与苏州古典园林审美摘 要 禅宗的“性空”思想揭示了世界变化、发展的根源是“空” 。造园家在“性空”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宛若天成”的造园理念,并通过运用“借虚”的造园手法力求将这些形而上的概念通过某种形式再现出来,使人在游园时心境产生空灵、虚静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禅宗思想 古典园林 造园理念 表现手法 禅宗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禅宗思想在园林审美活动中的集中体现,苏州园林以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彰显了文人私家造园艺术的独特魅力,苏州园林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明清,留存至今较为完好的有 60 多
2、处, 其代表有拙政园、狮子林、网师院、留园、沧浪亭等。 最早将禅宗思想运用于造园可追朔到唐代,以王维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将诗境上升至禅境并运用到园林审美当中,便建立起禅宗思想与园林设计间的联系。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佛教文化在江南地区传播达到鼎盛,禅宗思想在文人中也倍受推崇。因此,以苏州园林为首的私家园林的设计理念与审美表现都会流露出禅宗思想。现代园林实践家叶放提出,“苏州古典园林的灵魂在于空间观,善于利用有限的园林空间,营造出无边的妙趣。 ”可见,园林的意境美与禅宗“性空”思想有着必然联系。 一、 “宛若天成”的造园理念 2“性空”思想反映出禅宗的世界观,禅宗视天地万物的起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归因于
3、“空” ,故称其为“缘起性空” 。佛陀在般若经上讲“诸法空相” ,其目的是为众生揭示一切法的本来面目即是“空” ;印度高僧龙树在中论第二十四品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法” ,指万事万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缘生成,本身是不存在的,所以称之为空。禅宗在指导人们修行过程中强调“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才能渐入“空”境。文人在造园实践中因受到禅宗“性空”思想的影响而讲求率性而为,主张在无造作中体现其浑然天成的妙趣。为了表达园林的自然乐趣,通常采用藏露结合、虚实相融、动静相依的形式。 (一)藏露结合。藏就是隐藏,露就是显露。为了体现出自然的妙趣,园林家要尽可能地将人工的痕迹隐藏起来。山林是园林
4、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亦是园林审美的主体。园林中的山林(假山)是对自然的石材进行艺化,但又要不露任何加工痕迹。因此,假山的营造采取叠山垒石的方式,材料上必须选取天然石材,而审美上要体现自然山林的气势。如: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来塑造假山的山峰,而雄浑沉重的黄石则多用于假山的垫基或仿造悬崖峭壁。同时,通过对石材的轮廓的变化控制与均衡布置,把自然山林的巍峨雄健或险峻挺拔之美呈现出来,做到假山虽小但其气质丝毫不亚于真山林的雄伟和奇险。 苏州的“狮子林”有中国假山王国的美誉,园内假山面积多达 1200平方米,狮子是百兽之王,在佛教中是无畏的象征,佛之说法称为“狮子吼” ,喻“百兽皆慑伏” ,即一切外道邪见皆伏
5、,因此,狮子林实是禅林的象征。狮子林中虽无一真的狮子,但的确有不少石头呈现出狮子的3造型,并且这些造型都是以表意的方式设计的,由于造园理念讲求“虽由人作,宛若天开” ,园内的石头和山林都不经人工雕刻,而是从自然界中精心筛选后再根据石头本有的形状进行搭配,以呈现出不同形态狮子的意向造型,营造一种巧夺天工的妙趣。 (二)虚实相融。 “空镜含万象” ,空是园林的灵魂所在,水则是赋予园林灵动生趣的重要元素。因此,古典园林的中央通常会设计一个大型的水体环境,并且池水如镜面般平静。其目的就是为了突显园林的空,湖面可纳万千气象,特别在秋季,湖面犹如调色盘,将色彩斑斓的园林秋色纳入进来,丰富了园林的色彩景象。
6、而月夜的湖景又是另一番滋味,晴朗夜空中的众星拱月的天象被纳入园林之中,园主通过池水就能感受到无垠的星空,顿时可获“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翰灿烂,若出其里”般的成就感;湖中之景是虚,而自然美景是实,园林家正通过水体的设置,将虚景与实景融合,创造活泼、多彩的精神家园。 (三)动静相依。园林中,水倒映着山,山环绕着水,形成一幅和谐生动的山水画卷。山与水是构成园林的主体元素,山在园林中主静,水在园林中主动,山水的一动一静恰好产生了园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依的无边妙趣。古典园林的布局讲求“山贵有脉,水贵有源” ,山无脉则孤,水无源则死。文人的园林就是对自然山水的演绎与高度的浓缩,所以,园林中的山石
7、都会沿着水体呈聚散关系分布开来,但凡人们在园中游览时,从视觉上给人一种群山环抱的感受。而水的设计都会把江河或湖泊的活水引入园林,在流经园林的水网循环系统后,从人们不经意的角落流出园林,这样既可实现园林水体的自然净化,同时又让人4觉得园林亦是自然的组成部分。 二、 “借虚”的造园手法 “性空”思想还包含了禅宗的价值观,禅宗的“空”并非是虚无缥缈或等同于不存在,而是形而上的概念,佛家称其为“性空妙有” ,亦指事物高妙的存在方式。禅言:“空”虚灵而不昧,因其无,所以空,因其空,故能涵容一切。可见, “空”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空”背后却承载起事物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如口袋不空便无法容下物品,鼻腔不空
8、人就无法完成呼气等日常事例,也可反映禅宗的“空”是有真实价值的。 “性空”思想在造园家眼里是创作灵感的重要素材,在园林中通常以“借虚”的手法表现出来,所谓“借虚”是指借助虚空中的元素,如光影、声音、风等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园林家在禅宗“性空妙有”的启发下,运用这些人体触摸不到,却能通过心灵感知的元素,使园林充分展现出东方的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 (一)光影。光影是自然光(日光、月光)照射物体在地面或墙面留下的影子。光影的运用增强了园林的韵律感,将时空微妙变化融入到园林的审美当中。园林的墙面恰似一张宣纸,当光线穿过园林的植物时,将其投影留了下来,产生了妙趣横生的黑白世界,并且光照射的角度随季节不同
9、而变化,即便在一日当中也随时辰的推移而变化,因此,停留在墙面的树影是时时发生变化的抽象剪影。造园家正通过光影的营造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孕育出无穷的变化,这无穷中却包含了文人士大夫对宇宙人生的无常变化的赞美。 (二)声音。园林本是一个无声5的世界,园林家在造园时恰恰要于无声处求声,并期许在自家庭院中能听天籁之声,描绘“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境。因此,在园林建筑的窗外都会植种阔叶植物,每逢下雨时,雨滴打在叶子从而发出惬意的响声,岭南戏剧雨打芭蕉的创作灵感就源于这种体会。同时,刻意将太湖石立于屋檐下,太湖石具有瘦、漏、透、皱的特点,雨水沿屋檐落下恰好溅落在太湖石上,而太湖石的构造使得水滴击石的声音变得
10、更有层次感与质感,仿佛具有一种穿透力量直达人心,使人的心声与自然之声产生共鸣。 (三)风。风是流动着的空气,在园林家眼里却是一支无形的画笔,它能勾勒出大自然的形态与色彩。苏州古典园林的墙体处理上与扬州园林略有不同,扬州园林是露砖的,而苏州园林是会刷白的,并且在雨水的洗刷后,墙体的表面会有粉粉的感觉,所以人们称苏州园林的墙体为粉墙。粉墙又经过风吹日晒,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东南信风作用,湿漉漉的风在时间推移下对墙体有微弱的侵蚀作用,使得墙体出现细小且微妙的变化,形成淡淡的水墨画效果,正是这种变化在文人眼里充满了妙趣。如在夏日里,被风侵蚀过的墙面犹如清澈荡漾的湖水,在其前置的翠竹衬托下,会使人有置身于湖
11、畔的清凉感受;而冬日,尤其是在雪后,竹叶更显苍翠,与其一旁矗立的湖石的共同点缀下,又会让人联想起中国画中高山云海般的气氲景象。无论如何,园林的墙体与竹、石的搭配能够相映成趣,形成园林中一道独特的视觉景观与审美。 结语 园林是文人的精神家园,园林审美营造的背后反映的是文人的心境,6而心境亦是禅境,是文人对禅宗“性空”思想的体悟后,通过园林艺术将审美体验与感受诠释出来,园林也就成为禅宗思想的物质承担者。禅宗思想旨在激发人内心的正能量,引导真善美的人生态度。因此,造园的过程就是对禅宗思想的领悟过程,游园亦是一种提升境界与美的享受。参考文献: 1吴言生著.禅宗思想渊源.M.中华书局.2001 年 8 月 2方立天著.禅宗精神.M.哲学研究.1995 年 3 月 3张节末著.禅宗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7 月 4李静著.园林概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年 7 月 5任晓红著.禅与园林艺术.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年 12 月 6居阅时著.园道.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 4 月 7蒋晖著.读城?行走苏州古典园林.M.古吴轩出版社.2015 年 10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