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渐进的改革:英国政治现代化道路透视,南京大学 刘金源 教授,一、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模式,1、权力结构下的政治制度 A.专制制度:一个人的统治,是一种向上的结构,权力逐渐向上负责,最后集中于一个人手中;例如君主专制、军事独裁制、政教合一体制等。,B.寡头制度:少数人的统治,或某个阶级或阶层的统治;也是一种向上的结构,权力逐渐向上负责,但最后不是集中于一个人手中,而是集中到一批人手中,这批人之间相互制约,不承认有一个最高的权威。例如早期的君主立宪制、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的过渡体制、从集权向民主的过渡体制。,C.民主制度:多数人的统治;与前两者不同,这是一种向下的政治结构,权力虽然集中在国家手中,但国家权
2、力向下负责,即民众对于官员有很大程度上的制约力,这种制约力的大小决定着民主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民主的范围以及民主权利的真实性来衡量;例如议会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2、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及内涵,A.目 标: 专制制度 寡头制度 民主制度B.内 涵: 民主与自由 政治权威合理化 大众政治参与,3、政治现代化的三条道路,A.暴力革命道路 即权力的转移是通过暴力革命方式完成,人民群众用武力方式将政治权力从专制者或政治寡头手中夺走;如法国大革命、俄国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等。手段较为残暴,有流血冲突,秩序动荡,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不过旧势力清除彻底,社会变迁剧烈。,B.渐进改革道路
3、即当权者在不断增长的压力之下,推行至上而下的改革,实现政治权力和平的、渐进的转移,最终过渡到民主政治制度,英国是改革模式的代表,其他还有日本的明治维新等。,C.外力作用下的变革道路 即内部当权者处于绝对强势,要求变革的力量不足以促成内部的革命及改革,最终依靠外力介入来推动本国的政治民主化。如二战后日本、德国的民主化改造;冷战后中东、北非诸国,如利比亚、伊拉克等国出现的政权变更(革命)等。,二、改革前的政体框架,1、从英国内战到光荣革命:权力结构的变化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 虚君制?,2、君主立宪制下的权力结构,君主(王权)的日益衰落,王在法下原则的确立 1)作为王权制约的议会成
4、为常设性机构 2)王位继承权由议会来确定,上议院-贵族院 House of Lords,上院议员均为世俗贵族与宗教贵族,上院席位由贵族阶级所垄断。1688年光荣革命时,上院贵族约160人。汉诺威王朝时期,君主敕封了一批贵族,造成上院人数的增长,1800年达到267名,19世纪20年代的议会改革前夕增长到约300名。上院的封闭性以及对其他阶级的排斥性,使得上院的立法权力完全被贵族阶级所垄断。,下议院-平民院 House of Commons,议员由选举产生,这在理论上为平民百姓进入议会、参与政治提供了可能性,但现实却并非如此。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议会下院由四、五百名议员组成,议员从全国各地选
5、邑通过选举产生。但议会下院席位基本上也被贵族阶级所掌控,这主要缘于中世纪延续来的议会选举制度。,3、议会(下院)选举制的弊病,1)议席分配的不合理性 英格兰202个选邑,选民数少于50人的有56个,51100人的有21个,101300人的36个,301600人的有24个,601100人的有22个,10015000人的有36个,5000人以上有7个。 在50人以下的选邑中,20个人口在2050之间,4个人口在1019之间,1个人口只有5名,还有两个根本就没有人住。 新兴工业城市所获议席很少或没有议席。1820年时,新兴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人口总计50万,却未能分配到一个席位。,2
6、)中世纪延续下来的选举制度十分古怪,郡选邑:1429年选举法,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持有农 市镇选邑:官员选举权、户主选举权等 地产选举权:至1832年议会改革前,英格兰以地产、产业来规定选举权的选邑有70个,至少能选出135名议员,约占英格兰489个议席总数的28%。,3)选举方法及手段的腐败性,选民人数很少,改革前夕占总人口的2.6% 公开投票制有利于贵族控制选举 当选议员的高额财产资格限制 贿选情况的普遍性及其危害,4、贵族寡头垄断国家政权,1)贵族对上院的控制 2)贵族对下院的控制 3)贵族对政府的控制,三、风起云涌的议会改革运动,1、英国为何走上改革道路 A. 光荣革命后用和平手段
7、来限制王权所积累的经验 B. 君主立宪制提供了一种民主制度框架,2、中等阶级的改革运动,1)威尔克斯事件与“权利法案协会” 2)北美独立与“宪法知识会” 3)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激进运动,3、工人阶级的改革运动,1)伦敦通讯会的成立 2)伦敦通讯会的纲领 以和平方式推动年度议会及平等代表权,4、贵族阶级的改革运动,1)辉格党的分裂及失势 2)“人民之友社”的成立 3)1793及1797年的议案及其失败 4)重要意义:在两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避免暴力冲突,四、改革驱动下的政治现代化,1、艰难的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 1829年天主教徒解放法案 1830年 威灵顿公爵的托利党下台 1832年 两党间
8、的较量以及君主的干预,改革议案:取消一大批衰败选邑,将空出的议席重新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尤其是工业城镇;扩大选举权范围,实行财产资格限制,除原有选民之外,新增选民依据下述标准:农村年收入10英镑以上的公薄持有农及50英镑以上的租地农,城镇则实行10英镑财产的房产持有人选举权标准。,1)三次在议会下院通过,两次被上院否决; 2)1832年4月,格雷辞职,威灵顿准备重新组阁; 3)全国性政治动员,部分地区的群众骚乱 4)乔治四世的让步,1832年6月4日获得成功 5)改革的历史意义,2、1867年议会改革,(1) 两党的变化及其对改革的竞相支持(2)法案内容:在城市,年收入10镑以上的有产者,在
9、农村, 年收入5镑的财产者均有选举权;人口数量较少的城镇减少 其议席,将多出的议席分配给大工业城市。(3)意义:工人阶级的主体获得选举权; 现代意义上的两党制度开始形成,3、1884年议会改革,农村与城镇选区的划分取消了,依据人口比例重新划定选区,实行单一选区制,即每个选区产生一名议员; 法案还规定要对选举中的舞弊、贿赂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法案取消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实际上将选举权授予所有成年男子。,4、妇女选举权改革 A 女权运动的高涨 B 一战时期妇女地位的提升 C 1918年改革法案 30岁以上的女业主或男业主的配偶才有选举权 D 1928年改革法案 年满20岁的成年男女平等享有选举权,五、英国政治现代化的特点及启示,1、政治现代化模式特点 (1)和平、渐进式改革 (2)经历时间较为漫长 (3)稳步推进没有反复 (4)经济起飞与政治民主化的非同步性,2、改革道路的形成需要具备相关条件,1)人民群众坚持不懈的斗争 2)统治阶级的适时妥协与让步 3)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及其对改革的支持 4)保守主义思潮的深厚土壤,4、若干思考,1)政治现代化内涵的普世性 2)民主在西方的历史并不悠久 3)民主制的建立非一日之功 4)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之间的关系,谢 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