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人文教育与引导摘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明确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目的,利用高校的强大专业优势,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只有这样,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才能顺应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人文教育 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人文在当时指的就是礼教文化。到现代,我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广义的讲人文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 那么,人文如何能被清晰的感知?而就影响力的广度或深度而言,没有哪种社会文化能与设计艺
2、术相提并论。艺术设计具有审美功能和物质功能,它还具有文化上的意义,具有明显的人文精神。所以,纵观世界艺术设计史,任何一项设计都是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的产物。 一、人文精神在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1、人文精神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艺术设计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没有“技术”的支持,一切只能是“空想” 。但是只有“技术” ,是无法创作出具备审美性,独特性,功能性的产品。人文知识就是提供给设计师依据和灵感的源泉。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古典园林的设计大都是出自文人学士之手,无不体现了当2时的人文思想。著名的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
3、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在建园之初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名景境,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体现了中国文人清醒的世俗理性精神、强烈的政治伦理色彩、礼乐和谐的审美和幻想浪漫的气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2、人文精神在艺术设计中的必要性 清代学者沈宗骞在文章中说“笔格高下,亦如人品,故凡记载所传,其卓乎昭著者,代惟数人,盖乎几千百人中始得此数人身。 ”道出了人文知识的必要性,道出了直接影响笔格高下的内在原因。所以说“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
4、” , “心”就是品质、修养。先天人品固然不足,必须以丰富的人文知识修身,通过内心的认定、取值、积淀、拓升而定型,人品高学问深,设计自然精妙。 3、人文精神在艺术设计中的延伸性 艺术设计的结果演变成为商品后,商品的出口不仅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变化,而且意味着人文和意识形态的交流和渗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的设计文化受到压力,设计师应该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审美传统,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人文精神,在设计中彰显民族性。 二、高校艺术设计中人文教育出现的问题 3近几年来通过用人企业的反馈情况暴露了学生的很多问题,大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及地方文化知识,语言沟通及文字表达能力差,缺乏敬业精神
5、,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热情,价值观金钱化,缺少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等。究其根源,反映在艺术设计人文教育方面的问题是突出的。 1、教学安排上的不重视 2、实用主义的浮躁心态 为迎合市场需要,急功近利,在这种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学生们一味追求实用价值,认为凡是马上能用的,能带来财富的,就是有价值的,就值得去学习和获取,变成了一批研究能力弱、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转变能力差的“机器人” 。 3、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设计艺术教学战线上的教师,这部分专业老师们盯着的是做好该门课程学习,殊不知没有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是空洞的,无力的。 三、高校加强艺术设计专业人文教育的手段 1、有
6、针对性的加强艺术设计专业人文类课程,提高综合艺术素养 文学、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等都是关系非常亲近的艺术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接触各门类的艺术,如带领学生去听音乐、品味绘画、观摩戏剧等方式和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展学生的艺术欣赏领域,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 2、在专业课中潜移默化人文素质的教育 4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融入设计专业的每个环节中,使二者有机地结合。 总之,艺术设计绝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或者是几门技术和艺术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综合体。它反映的是国家和民族审美趋向和意识形态。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以本民族几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为前提,以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创新的艺术潜能为后盾,厚积而薄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明确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及目的,利用高校的强大专业优势,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只有这样,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才能顺应世界艺术设计发展的大趋势:也只有这样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优秀人文精神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