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4.50KB ,
资源ID:3458644      下载积分:8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58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先秦时期主要的人性善恶观.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先秦时期主要的人性善恶观.doc

1、1论先秦时期主要的人性善恶观【摘要】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个思想学派对于人性的善与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本文主要分析了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以及老子为代表的超善恶论。 【关键词】先秦 孟子 荀子 老子 人性善恶观 一、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 (一)以四善端的存在论证人性本善 以善论性发端于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和良知和良能,就能产生善德,善出于人的本性,是天生的,所以人人都具有“善端” 。 即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

2、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 ) (二)以“寡欲、存夜气、求放心”作为修善德的方法 孟子虽然主张性善,但又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只是仁、义、礼、智之端,故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公孙丑上 )孟子认为,虽然善端生而有之,但人的具体作为却有善有不善,恶的产生主要来自两方面:耳目之欲的泛滥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孟子曰:“耳目2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 ”(孟

3、子?告子上 )如果心官不思,耳目之官就会收到外物蒙蔽,在声色物质的诱惑中丧失本心。此外,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将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孟子?告子上 ) 这就说明行善还需要后天的努力,将善端转化为善德也是需要修炼的。为此,他提出了三条最主要的措施:一是寡欲。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那些具有善端的人,由于不保养善性,而放纵自己的私心所欲,不断扩张这种欲望,便成了恶。因此寡欲,对与养心,存性是很关键的。一个人,欲望不多,其善性纵然有所失,也不会失去太

4、多;一个人,欲望太多,其善性纵然有所保存,也不会保存的很多。唯有寡欲,才能立善心,否则很容易迷失于耳目之欲,遮蔽了善端。二是存夜气。孟子认为“平旦之气”的好恶与人的本心很接近,此时的良心是最澄明的,能够存此夜气是养浩然之气的重要途径。三是求放心。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 )仁义礼智都?仍谟谌耍?是人心、是人路,不必外求,找回亡失的本心,即根本之道。 二、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 (一)以生而好利论证人性本恶 孟子认为人性是一种自然的质朴的属性, “凡性者,天之就也,

5、不可3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荀子?性恶 ) 。孟子认为人生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而荀子则认为人性“生而好利焉” , “生而有疾恶焉” ,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荀子?性恶 )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本来固有的良知、良能,而荀子则认为“伪起而生礼义” ,即礼义是为改造恶、制止乱而制定的。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荀子?性恶 ) (二)以“化性起伪”作为修养之手段 荀子认为,礼义是出于圣人君子之伪(为)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为与不为。 “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

6、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 ”( 荀子?性恶 )性与为既是有区别而对立的,又是一致而并存的,小人循性而不知为,君子化性起伪,不舍于性而求有为,所以成为君子。人性生来有耳目之欲,自利之心,但只有不加以节制时才乱,才变成恶。所以荀子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荀子?礼论 ) 三、以老庄为代表的超善恶论 (一)以自然状态否定善恶分别 道家的老子、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无知无欲,无所作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保全人性的天然状态,主张人应回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中去,人应完全顺应自然。所以老子和庄子从

7、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超善恶的。他们不赞成对人性作善恶分别,反对人为的4“扩而充之”或“化性起伪” 。道家之谓人性或人的本质,是指从道那里获得的自然本性,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就不存在人为制造的善和恶。道家也讲善,是指没有恶作对立面的善,是比儒家所讲的善更高级的善。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庄子也说:“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 ”意思是说,最纯正的道德并不没有改变它的自然本性。庄子则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

8、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 (庄子?齐物论 )按照庄子所说,是非的双方无所谓绝对的错与对,所以善恶也就没有固定标准了。讨论孰是孰非似乎并无意义。(二)以“绝圣弃智”作为养心性的途径 他们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人的自然性的恢复,主张回复到与自然相合的状态,在“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过程中,要求做到知常,知常既是对“道”的顺从,也是对人间秩序的认同。对自然人性的珍视,使得道家对仁义礼智等采取强烈的拒斥态度,主张“绝圣弃智” 。老庄的人性论则强调了人性的浑然天成,推崇人性的解放和复归自然。老子大胆地提出“绝圣弃智” ,使被礼教束缚的人们重新审视人生。对权威、规矩的过分信任和推崇,长期以来压抑了人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它提示我们不要迷信圣人、不要轻信仁义、不要追逐名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