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媒介生态视域下河南省的红色文化传播“媒介生态”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麦克卢汉的著作理解媒介中,他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将关注点从传播内容转移到媒介本身,强调媒介自身特性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媒介生态概念包含三个层面:即媒介与社会,主要指整个媒介体系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所形成的外部关系;媒介与媒介,即各类媒介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媒介自身,单个媒介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媒介本身的影响。媒介生态取自生态学的概念,核心是“互动” ,即各系统之间的互动,媒介生态正是通过各媒介系统之间的互动达致一种协调、健康发展的环境。 当今社会正处于融合传播时代,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相互
2、关系以“融合”为主基凋, “合作与共生”是当下媒介问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河南省红色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传播活动既有现实重要性也有特殊性。河南省红色文化传播体系的建构,需要由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共同支撑来形成,而这就要求这一体系中的各类媒介形成良好互动的态势,以媒介的特性为基准,明确各类媒介在河南省红色文化传播生态圈的定位,互相取长补短,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河南省红色文化传播概述 河南省红色文化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具有很高的现实传播价值。在文化层面,传播是继承河南红色文化的第一要义,河南红色文化2的网络传播在构建网络主流文化阵地以抵制不良思想方而有着重要的建没性意义。在经济上,以红色文化为
3、依托的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苏区精神也成为新时期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在政治领域,依托河南省红色文化的导向功能可以达到教化人民的实际功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可见,河南省红色文化的传播有其坚实的现实土壤和当卜语境。 红色文化传统传播的生态定位 新传播媒介出现之前,河南省的红色文化传播是以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影视、书刊以及主题活动等传统媒介和渠道作为主要传播手段的。这些传统传播途径虽然在推动人众化传播层而上存在自身的局限性,但凭借其准确的传播生态定位,仍将成为河南省红色文化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场传播 近年来,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形成了经
4、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红色文化的传播有其特殊性,革命的岁月已经远去,书本中的革命故事和理论难免抽象,要想让受众对红色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就必须增强其对当时革命环境的感受度,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革命遗址和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的重要原因。以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为重要凭借的红色旅游,其传播活动是直接性的,面向事物本身,是无遮蔽的历史呈现,游者真切的感受带米的是强烈的文化在场感,这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 2.影视传播 3影视是电影和电视的统称,可以理解为传统途径中的视频传播,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比文字和图片更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型符号媒介。革命题材影视剧大转折挺
5、进大别山 、桐柏英雄 、 上将许世友等,都是这一符号环境下的产物。但影视传播具有明显的易逝性特征,其传播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为一种快餐文化,受众收获的只是碎片化的信息,而且难以深入。因此,河南省革命斗争题材的影视作品要力求经典,在有限的传播时间里浓缩精华,选取最感人的故事、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事件,用内容的优质来弥补媒介的不足。 3.书刊传播 相较于影视的通俗,河南省红色文化方面的书刊具有学术性和理论化的特征,虽然它很难让处于浅阅读时代的受众接受,但红色文化传播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而走向通俗甚至低俗。在追求传播效果的同时必须有一定的坚守,既要借助影视的形象生动来拉近与当代受众的距离,也要注意通过系统
6、而有理论高度的相关书刊来对受众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培养。从整个传播生态着眼,两种传播状态将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虽然目前河南省红色文化著作多是积压在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或图书馆内,暂时还无法实现真正的大众化阅读,但决不能因此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它们才是红色文化在当下的系统性记录。 4.主题活动传播 主题活动传播是策划学中“先事件后传播”理论的现实体现,即先策划个事件或活动形成影响力,然后推动相关内容的传播,这种形式4更容易通过受众的选择性接受推动传播活动向理解和记忆等更深层次发展。河南省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传播,主要指以当地红色文化为背景,拟定一个主题而开展的或大或小的社会活动,并由此而达到文化传播的
7、效果,从整个河南省红色文化传播体系的建构来看,主题活动的开展应该是“量” 、 “质”并重的形态。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生态定位 网络媒介开创了不同于传统媒介的“第二媒介时代”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传播途径的问题与不足,在构建新型传播生态的同时形成了一种媒介合力,对于促进河南省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时空消解的便捷传播 网络是典型的异步媒介,传播活动可以由受众在任意时间选择开始和结束。这种异时性特征,消解了传播中的时问概念,而其全球互联的技术形态更是消解了空间距离。这种超越时空的媒介特性,带来的是传播活动前所未有的便捷性,极大地降低了文化传播的接收成本。通过互联网,受众可以在任意
8、时间足不出户地接收信息,而这种“低成本”正是红色文化实现大众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网络传播本身而言,必须更加注重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易接近性,做好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页面设计、网络合作平台选取等基础工作,让网民在信息的海洋中能够轻松发现并接触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 2.多向互动的全民传播 网络媒介的反中心和反权威,解构了在传统大众媒介环境下形成的自上而下、以少对多的金字塔型的传播系统。相较于影视媒介的单向式5传播,网络传播可以形成受众与受众、传者与传者、受众与传者间的全方位互动,这种多向的交互将形成一种文化的全民传播态势,增强传播的效果,推动文化的多级传播,扩大传播的影响力。因此,利用网络传播河南
9、省红色文化,要注意借助博客、论坛、微信等极具互动氛围的网络平台,通过设置话题、开展线上活动等方式形成广泛的网络交互。而一些线卜的大型主题活动,也要及时开设官方网站,将活动的热潮由线下转到线上。 3.多媒体化的融合传播 凭借网络的多元符号环境,能形象而生动地展现红色文化,对受众感官形成充分的调动和刺激。利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直接将现实中的革命遗址、博物馆等实地场景“搬”到网络,综合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符合来展示红色文化,给游者营造一种身临实地的意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网络的虚拟性而造成的传播距离感。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还可积极引入游戏、动漫等新形式,建设高度融合的网络传
10、播生态,提升传播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4.海量信息的持续传播 从物理特性来说,网络是由不计其数的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相互连接而形成的虚拟场域,信息的广泛分布决定了网络信息容量的无限性。而网络凭借其巨大的信息容量,在充分展示红色文化的同时,也随着传播过程的延展而扩充了其整体性。网络信息的广泛存储,也使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有了良好的持续性,受众可以在任意时间对网络上的相关内容进行反复浏览。因此,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要尽可能地提升传播主体6的规模,以当地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建设数量众多的传播站点,以广泛分布的海量内容来实现红色文化的持续性传播。 从媒介本体出发,无论是传统传播途径,还是网络媒介,都有其传播特征,而这也正是其在红色文化传播体系中的安身立命之所。因此,明确各类媒介或渠道的传播生态定位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在传统媒介之间、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之间形成紧密配合的关系,是建构河南省红色文化传播体系的重要前提。而从媒介行业的角度来看,书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的联动,也应该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特点之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