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8.50KB ,
资源ID:346094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609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抹不去的声音.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抹不去的声音.doc

1、1抹不去的声音在视死如归、舍身取义的雨花台英烈群体中,大多是坚守党政军机密的共产党人,绝不背叛自己的组织,绝不背叛自己的信仰。然而我们不应该忘却,同样宁折不弯,值得后人铭记的,还有“文萃三烈士”这样的爱国文化人。是的,他们手无寸铁,只有一支笔,用墨水也用生命,写下了自己想写的文章。 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抗战胜利后的大上海繁华再现。石库门的水泥格局里,似乎最适宜生长商业细胞。一夜暴富的大老板,勤谨勉力的小职员,在弄堂的声声叫卖中走过,留下了精打细算的人生足迹。毕竟,国民党政权挑起的内战纷起,离上海灯红酒绿还很遥远。偏偏就有人“不识实务” ,他们放弃了挣钱谋生的机会,把理想与信念的光芒,投射在一本

2、起名文萃的杂志上。 主编陈子涛、编辑骆何民、经理吴承德,共同的追求使他们心心相印,人生由此有了重大的转折。 文萃不以赢利为目的,只因为它的良好口碑不胫而走,很快在国统区的民主人士、进步青年中得以传播,杂志的发行量逐渐递增。 文萃声名在外,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警觉。中统局派人追踪侦查,原主编黎澍不得不离沪前往香港, 文萃也成为秘密刊物 说起来, 文萃的创办,是一些文学青年的激情之作。1945 年 10月,大西南的几位青年记者来到上海,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忧虑民族前2途,决定办一家名叫文萃的刊物,创刊号封底的“编后小语”写道:“沟通内地与收复区的意志;传达各方人士对于国是的意见;分析复杂善变的国际情势

3、,应是其办刊宗旨了。 ”这篇“编后小语”就是它的创刊词。杂志最初定位是周刊,着重选摘重庆、贵阳、昆明、成都等大后方报刊的文章。 1946 年国内局势风云变幻。 文萃杂志由文摘改为特约专稿或作者投稿,发表政论性时评、通讯、专访,积极宣传和平民主,报道解放区见闻,还刊登随笔、诗歌、漫画。郭沫若、茅盾、田汉、许广平、费孝通等文化名人都成为文萃的作者。不久,全国内战一触即发,在香港的胡绳凭着政治敏感,给老友黎澍写了信,劝他停止文萃发行,尽快到香港去。 黎澍作为文萃负责人树大招风,撤离是必须的。中共上海局认为, 文萃在社会上有了影响,它的宣传作用很大,于是决定黎澍撤离后,由编辑陈子涛继任文萃主编,使刊物

4、得以继续发行,成为地下党组织联系群众的一个桥梁。 清瘦而文弱的陈子涛,是 1946 年 10 月由成都来到上海的。他是广西玉林人,为人耿直,爱憎分明。20 岁时他到广西日报当外勤记者,就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 ,萌生了献身于新闻事业的崇高理想。后来,他受华西晚报主笔黎澍的赏识,应邀赴成都任华西晚报编辑。 华西晚报的经理、总编辑、主笔都是共产党员,陈子涛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社会的责任,他也由此锤炼了扎实的新闻报道的文字功底。 3继任文萃主编,陈子涛当然知道它的危险性。临危不惧的他没有退却,而且在特务环绕的恶劣环境中,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一种逐步成熟的坚定信念,使他在共产党的直接领

5、导下坚守新闻战线,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战斗。 在中统局的眼皮底下, 文萃的发行可谓斗智斗勇。陈子涛与同事商定,发行部和编辑部分开,成立经销各种期刊书籍的“人人书报社”作为掩护。编辑部流动办公,主编单线联系,编辑互不来往。刊物 16 开本改为 32 开本,以不定期丛刊秘密发行。改版的文萃是便于携带的小册子,刊名一次一换。等特务弄清这本论喝倒彩就是原来的文萃 ,书都卖光了,另一本台湾真相又摆上了书摊,来不及禁售,文萃又卖光了。 陈子涛名义上是文萃主编,其实他身兼多职,改版后文萃的约稿、编辑、校样等工作,他都亲力亲为。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他拎着装满稿件的皮包,躲进公园里,借住朋友家,每天修改稿件到深

6、更半夜。陈子涛指着皮包对可靠的朋友说:这就是我的办公室,我走到哪里,办公室就在哪里。 中共地下党组织考虑到陈子涛的安全,交给他一笔数目可观的专款,让他租赁像样的公寓以掩护身份。他却把这笔钱作为作者的稿费,自己还是借住在友人家里。他运筹的“人人书报社”在四川北路开业后,晚上他悄然而入,开水泡饭,就地而眠。他宁可当“苦行僧” ,一个铜板掰成几瓣花,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朋友送的一支派克钢笔,也是他时刻不离身的战斗的刀枪。 4眼看四处搜查风声日紧,在承接印刷活儿的印刷厂老板眼中, 文萃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借口排印书籍的单子多,老板拒绝接印文萃 ,这给陈子涛出了个大难题。 危险日益逼近,有谁愿意接手?恰

7、在这时,又一个共产党人出现了,而且是一个尚未恢复党籍的共产党人。他叫骆何民,刚从福建监狱出来。骆何民得知文萃印刷遇上了麻烦,主动揽下了筹办印刷厂的重要任务。他找妻兄费骝借了一笔款子,地下党组织也补了些钱,他以个人名义,用最短的时间开办了一家“友益印刷厂” ,自己出任经理,接过了文萃的印刷工作。 此时的骆何民,比谁都清楚,要把文萃印出来,很可能要冒坐牢甚至杀头的风险。而他早就上了“黑名单” ,在国民党监狱中多次进出,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骆何民是江苏江都人,出身于大户人家,少年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被捕时他是一个中学生,不足 16 岁,被法庭以“共党嫌疑”判处 3 个月徒刑。后

8、来他赴上海从事群众运动曾 3 次被捕。1939年,黎澍时任开明日报总编辑,聘请骆何民出任编辑。 开明日报刊登国军作战不力、频频丢失国土的真相,当局非常恼火,变着法子刁难报社,1940 年初黎澍被迫离职,骆何民继任总编。次年 1 月, 开明日报被搜查,骆何民第五次被捕,不久出狱。1945 年夏,骆何民在福建又一次被捕,随后被福建省高等法院判决无罪释放。这是他六次坐牢的记录。 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形容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一句话,也确实是那一代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骆何民出狱后,与妻子女儿团聚5了。不久,他们一家人来到上海。按常人理解,吃尽了苦头的骆何民,应该明哲保身,与危险保持距离吧。骆何民并不这样想

9、,他一到上海,就与文萃杂志主编黎澍取得了联系。当时文萃被中统局盯上了,黎澍出于关心,劝骆何民另谋职业,可以兼顾家人。1947 年 4 月黎澍离沪前,再次真心劝告他。骆何民懂得文萃的危险,更懂得文萃存在的意义。他不仅投身于文萃的工作,而且把自己家提供给文萃作为工作场所。 就这样, 文萃改换名称,一本又一本地印出了,发行了。书摊上杂志这么多,怎么能让读者一下子辨认出来呢?第三期丛刊起,封面印上了“扛笔尖兵”的标志。第六期丛刊以论纸老虎为名,介绍了毛泽东“论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谈话。 文萃触痛了当局的神经,中统局派出大批特务严查街头巷尾的书报摊,对上海所有的印刷厂展开了秘密侦查。 1947

10、年 6 月,特务发现上海襄阳北路报摊悄悄出售文萃丛刊,逮捕这个摊贩,追出了发行据点“人人书报社” 。虽然,陈子涛预感到危险的临近,借郊游为名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宣布暂停书报社一切活动,然而,书报社随即被查封,抓走了一些员工。叛徒供出了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三人。 特务如获至宝,赶紧根据线索,包围了承制文萃的友益印刷厂。当时,负责发行的经理吴承德,正在组织员工装订刚印好的文萃丛刊。这一期是第 10 期文萃丛刊。没来得及发出去的杂志,也就成为文萃的最后一期。 6在第 10 期文萃丛刊的前言中,陈子涛挥笔写下了肺腑之言:“亲爱的读者们,这本小册子是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希望你保藏它,并把它传遍开去,让

11、每个人都知道:几千年的压迫快要被消除了,一百年来志士仁人奋斗以求的中国就要诞生了!大家快行动起来,迎接这个新的伟大事变吧!” 吴承德被捕后(后来被杀害在浙江) ,陈子涛、骆何民相继被捕。他们被关押在亚尔培路二号上海中统特务机关,后被解押到上海蓬莱路中统看守所。1948 年 5 月,坚贞不屈的陈子涛、骆何民,被押解到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陈子涛是一介书生,他表现出了书生的硬气,经历酷刑绝不低头。陈子涛曾对要求入党的同志说:要入党吗?很好。但请你先考虑一下,你准备为革命献出自己的生命吗?被敌人逮捕了,你能保守秘密吗?你能永远服从党的组织吗?这样的问号,陈子涛问过别人,无疑也问过自己,而且早已有了

12、答案。 被捕后的陈子涛,是如此地瘦弱,却又如此地坚强。黎澍在回忆陈子涛的文章中,以老友的身份深情地说:“这个骨瘦如柴的人,原来是那么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骆何民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又是一个有悲剧色彩的共产党人。他一生 7 次被捕,多次与组织“失联” ,曾被同志或朋友误解,但他始终对党痴心无悔,用忘我的工作倾诉了他的真诚。这一次被捕,也是最后一次被捕,他并没有党员的身份。狱中他设法托友人带出信件,请地下党组织审查他,考虑恢复他的党籍。而他心系的党籍,不能给他带来一点实7惠,只能增加百倍危险! 在临上刑场之前,骆何民的内心是平静的。他通过一位同情他的医生,带出了一封手纸上的遗书,写给妻子费枚华:“

13、枚华,永别了!望你不要为我悲哀,多回忆我对你不好的地方,忘记我;好好照料安安,叫她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协!” 1948 年 12 月 27 日,陈子涛、骆何民在南京英勇就义,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1949 年 7 月 1 日,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作出关于追认骆何民同志党籍问题的决定 ,恢复了骆何民的党籍。可惜,他生前没能看到他的政治生命的延续。 1949 年 12 月 27 日,为纪念文萃案的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三烈士死难一周年,上海文化新闻界举行了追悼会。讣告曰:“文萃在上海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最黑暗时期,真实报道消息,指示正确方向,为千万人民增强了革命信心。 ”夏衍代表中共中央华东局讲话,刘晓、潘汉年、刘长胜等送了挽联。 1950 年底,上海虹桥公墓“文萃三烈士”衣冠冢落成,后迁至龙华烈士陵园,并为三烈士分别建立了墓碑。上海新闻界知名人士金仲华、刘火子等为三烈士写了挽联:“生为人民喉舌鞠躬尽瘁生的伟大,死于匪特毒手坚贞不屈死的光荣” 。 穿越 58 年的风云聚散,历史老人的目光依然严峻。 “文萃三烈士”以英勇牺牲的人生壮举,树立了共产党人义薄云天的精神丰碑。他们的情操、他们的鲜血凝聚而成的文萃 ,是推翻旧世界呐喊新生的文字,也是面向新世界呼唤明天的声音。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征程上,这文8字这声音昭示着后来者,请记住先烈们当初甘洒热血为了什么,请记住共产党人当初前赴后继为了什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