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平实而朴素,真挚而醇郁摘 要: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构思巧妙、裁剪精细,选材独辟蹊径、自成一格,情感真实细腻、沉厚浓郁,艺术手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充满了诗情画意。他的给亡妇作为现代文学的回忆散文的名篇,以独特的特色诠释散文的魅力,通过对其主题选材、语言风格特色和艺术结构特色进行散文分析,从而说明它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朱自清 给亡妇 回忆散文 艺术结构 朱自清先生于一九一六年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扬州名医之独女武钟谦结婚,当时两人均为十九岁,婚后感情甚好,不幸的是武钟谦于一九二九年因病长辞于世。 给亡妇这首散文就是在其妻子过世后的第三年创作的,全文
2、中充满了朱自清先生对于妻子的缅怀与悲痛之情。 给亡妇是一篇“哀歌一曲悼亡妻”的抒情性散文1,先生启文第一个字是“谦” ,足以见得对亡妻的思念和爱。李广田在作品中有关乎对朱自清先生的评价,其意思大致为朱自清先生的典型的个人特点就是“至情”的品质,与他相交的人,都能够在相互接触中,被其“至情”所感染,正是基于这一丰富情感,才有了给亡妇这片散文佳作的创作。他又说,那时每当教师教这篇文章,有多少女孩已暗暗地把眼睛揉搓得通红2,体现它的感人至深,它的款款深情让人回味无穷。 一、主题 2纵观整篇散文,其包含的情感可谓十分丰富,既有对自己的自责,又有对已过世妻子感激、怀念等情感的寄托,充分彰显了朱自清先生对
3、于已过世爱妻“平实而朴实、真挚而醇郁”的爱,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塑造了一个温顺贤能、操劳终生的亡妻形象。 (一)选取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对于万物之灵的人类而言,其情感、思想的表现往往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与举动当中,正是于这种不经意,才有了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真挚的情感。在给亡妇这篇散文当中,朱自清先生基于与过世妻子的日常生活的描写,从点滴的生活相处与细致动作的刻画,将妻子的形象和特点进行了充分的展示,让读者不自觉地在脑海勾勒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生动人物。 看这篇文章,有对妻子病情的描写,皮包骨的妻子对自己的病情没有了信心,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 ”妻子在夜晚会哭,哭声一长就会过去看。这些都
4、是朱自清先生对于日常生活与琐碎细节的描写,但就是如此平淡的生活,才将其那饱满的爱妻之情给予了充分的呈现,即点滴生活才是真,才是生命的本色。 通过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动人、无私、温顺、勤劳的亡妻形象。 (二)以家庭生活为题材。 朱自清先生以书信体的形式创作了给亡妇这篇散文,其取材于同亡妻的日常生活,12 年的时间跨度,将过世妻子对于自己,对于孩子那饱满、深沉的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3纵观散文的内容描写,于文章最开端就从日常家庭生活的视角描写了妻子的生活细节,在家庭的操劳中满是妻子在时对于孩子那无私、无尽的爱。 “六儿这孩子生了几个月,你的肺病就重起来了。我劝你少亲近他,只监督着
5、老妈子照管就行。你总是忍不住,一会提,一会儿抱的。”还有,先生在北平任教,亡妻一人在家承担着哺育子女的重担,回忆亡妻为照顾孩子常常半夜起床,休息不足;即便临终前,亡妻挂念不已的还是孩子们的将来,等等。通过日常琐碎的事情展现了亡妻的无私母爱。 (三)既有自责,又有对过世妻子感激、怀念的情感表达。 朱自清先生与亡妻于一九一七年结婚,两人一起生活了十二年,先生是在亡妻病逝三年后写了这篇悼念亡妻的散文,自然以一种怀念的心情来写。妻子在世时的点点滴滴,生活琐碎都是朱自清先生所怀念的,这里有他们的美好回忆,也正是在这些真挚的回忆中,充斥了先生对妻子的感激,即妻子在长达 12 年的时间里对于孩子和自己的无私
6、付出。 先生对亡妻生前所给予的无私的、真挚的爱有深切的感受,而自己对亡妻的爱也是真挚的,并充满了感激之情。 “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为我吃苦,更为我分苦” , “我现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给培养的” 。细细品味这篇散文,朱自清先生与妻子间的感情已经上升到了相知相爱的层面,这是夫妻情感境界的一种升华,在妻子过世之后,朱自清先生涌出来的思念之情,更不是以牵肠挂肚能够简单表述的,那时在情感寄托丧失之后的自责与挽留。武钟谦可以说是因劳累而死, “谦,你将我的责任一股脑儿担负了去,压死了你,我如何对得4起你!”这是发自人内心的怀念、感激、自责,令人感动。 二、语言 杨振声半个世纪前曾评
7、价朱自清的散文语言:“风华从朴素中出,幽默从忠厚中出,腴厚从平淡中出。 ”语言特点朴素自然,先生不用华丽的辞藻,不过分雕琢粉饰,都追求一种朴素自然的本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正是这一质素、自然的艺术手法,才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属于至高境界的语言表达。朴素自然看似平常,实际并不平常;它以其本色感染读者,很实在很亲切,并非靠“包装”取悦读者;它能让读者一读就懂而且百读不厌。 (一)絮语散文。 所谓絮语散文,讲求的是一种琐碎、散漫的表达方式,带有个人情感的主观性,就如同朋友间的闲聊,没有盛气凌人的基调3。 朱自清先生在对于妻子在世时艰辛生活的描写时,在语言上选择了对话的形式,就如同夫妻
8、二人的当面交谈。在文字当中,更多的是对之前往事的回顾,平淡的心情,平淡的语言,没有渲染极度悲伤的情感。但就是这种平淡,却将读者带进了先生的回忆里,思念之情不能自已。这大抵是先生以切身体验写成的缘故。 (二)音乐美。 就叙事类型的散文来看,朱自清先生在塑造语音形象上有着独到的心得与体会,赋予了文章别具一格的音乐之美。朱光潜先生是著名的美学大师,其强调了声音节奏对于散文的重要性,指出“语体文的声音节奏就是日常语言的”4。 5朱自清先生对于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十分注意,通过恰当的语言形成特有的声音形象,从而将音乐之美注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当中。写孩子们吃饭,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等
9、等,你要吃萝卜,他要吃豆腐,等等,简短的排比话语,塑造了波浪形的句子。碗筷的争抢,饭菜的争抢,节奏与语气变得紧张、生动,从而将一个普通家庭热闹、融洽的场景煞有情致地描写出来,先生以此达到寄托情感的目的。 (三) “平缓中显诚恳,质朴中见真情”的语调。 先生为人淳厚、朴实,他文如其人。在给亡妇中用舒缓的语调,毫不修饰地表露自己的心声。所诉的都是平平淡淡的话语,而正是那一桩桩、一件件平凡小事的平淡的叙述中,渗透着对亡妻的诚挚的思念和痛惜的深情。 “在短短的十二年里,你操的心比人家一辈子还多,谦” 。这是何等的平淡朴素的文字,不饰雕琢,不着色彩,袒露的感情,又是何等真诚,而无半点矫揉做作和浮夸。 (
10、四) “第二人称”的“谈话风”和“试用不欧化”的口语。 在这篇散文当中,朱自清先生将第二人称叙述同谈话的方式相结合,使两者的文字特点均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是采取了第二人称的叙述手法,才使得口语化的表达更加彰显了本色,更富有生动性5。 朱自清先生在给亡妇的创作中6,首次尝试了不欧化的口语,而是运用地道口语,并在文字结构、语气等方面均做到了地道朴实接地气,从而赋予了文章语言的口语化韵味。正是这种地道,彰显了文章自然、质朴且生动、鲜活的语言表现力。 三、艺术结构 6(一)长线穿珠式结构,采用“五段论” 。 该篇散文中,朱自清先生将自己浓厚的悼念与挽怀之情贯穿于往事之中,松散但不杂乱,如同串珠子一样,
11、给读者以一气呵成之感。 “珠”共五珠,即全文共五段,首尾圆合,过渡自然,衔接紧密,非常精致7。作品一开始便以深沉低回的调子,作者向亡妻讲述几个儿女的情况,因为她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们,以此告慰她的在天之灵;第二段紧接上文,详细回忆她十二年中她如何为儿女们操劳的情形,突出表现她的母爱;第三段紧接写了她为丈夫所做的牺牲,对丈夫的支持和理解,集中表现了她对丈夫的爱;在文中的第四段,是先生对于妻子趋势原因和情况的描写,从中表现了妻子对于孩子和自己浓浓的爱意。 文章的尾段是对上坟这一场景的描写,从中表现出了先生对于妻子的愧疚与哀思,并告知妻子孩子们一切都好,让她放心安睡,很自然照应了第一段,先生的深
12、情越写越浓,最终达到了极点8。 (二)抒情和“第二人称”叙事相结合。 朱自清先生随着颤动的心弦,将 12 年当中妻子的艰辛与付出娓娓道来,通过在对自己的体贴与对孩子的养育的细节描写寄托自己那满满的挽怀之情。在这篇散文当中,朱自清先生并未将妻子的全数生活事迹照搬,而是从中选取了几件极富代表性的事情描写。 叙事主要是一系列生活细节,如“菜照例满是你做,可是吃的都是我们;你至多夹上两三筷子就算了” 、 “重病缠身还一直瞒着我,明明躺着,听见我的脚步,一骨碌就坐起来”语言中没有粉饰与渲染,哀7嚎与痛苦更是没有痕迹,只是一件事一件事地讲着,而后形成一层层的情感波浪带给读者情感上的波动与共鸣。相比于传统性
13、质的悼念诗文,给亡妇在叙事手法上是极具特点的。 朱自清先生通过运用第二人称和过世妻子间的谈话,进行情节的铺叙,从而营造了深切哀婉的情感基调,将情感寄托于一件件的生活琐事中,由此,读者被先生带入到自己那悲痛的情感当中,先生的情感跃然纸上。 (三)反弹琵琶、对面落笔。 虽然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先生为缅怀妻子所写的,但是全文中都是对妻子爱和付出的描写,是妻子对于自己和孩子的不舍与无私,基本不存在先生对于过世妻子爱与思念的直接描写,除了在文章末尾稍稍诉说外,但也并非直接的情感抒发9。 在对于上坟事情的描写中,讲到妻子的坟所处位置无人看管,但并未移动,而妻子在活着的时候则为照顾自己费劲了心血。妻子在世时因为
14、照顾自己和孩子积劳成疾而死去,而自己却因一些原因而将其坟搁置一旁,对比之下,先生霎时心痛不已,且先生在此抒发的是愧疚。 至此正文与题目的关系似乎形成了倒错,应该是“我”为主体,但在先生笔下,亡妻取代了“我”的地位。这样的协作手法,既是情感的升华,又在艺术表现上卓尔不群,有着其特殊的韵律。 四、结语 朱自清先生用自己至真的情感写出了这篇感情深切的给亡妇 ,纵观整篇文章,语言素雅,清凉透彻,在家常谈话间将一件件事情娓娓道8来,层层递进下,浓厚的愧疚与思念之情喷涌而出。朱自清先生在散文结构的设计上是十分缜密的,构思精妙,且运用结构技巧的运用上也极富多元化。先生对于叙事类型散文的理解,不论是在取材、构
15、思,还是语言运用、情感表达上,都独树一帜,彰显质朴、纯真的美感,这从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影响,为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选集.百花艺术出版社,1981. 2李广田.最完美的人格.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4. 3方大卫.朱自清创作思想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4李乐.论朱自清的语言艺术.上海:上海人民大学,2007. 5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杜运通.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 7杨联芬.现代小说导论.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8吴周文.朱自清散文艺术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9韦海英.朱自清抒情散文.北京:作家出版社,199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