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的层面,在生活中形成的感知和情感需要依靠自身的体验来获得,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中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小学生通过自身对生活中事物的体验,获得自身对事物的感知,提高自身的认
2、识。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的情景,开展多种活动等方式引导小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提升自身的发展。 一、模拟生活,让学生获得体验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中的真实体验相对来说比较少。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认识、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常常在课堂上创设某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从而有所收获。模拟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的好坏并不重要。例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前,2我们学校正好组织观看电影一样的人 ,讲的就是残疾人的故事。在看电影时,有些让人落
3、泪的画面,在学生眼里成了非常滑稽的搞笑,我的心里留下极深的印象。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模拟自己见到过的残疾人,为上课做好准备。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演盲人用手帕把自己的眼睛捂住,有的演一只手或者一只脚坏了的残疾人用红领巾把自己的手或者脚绑住。一节课上,演盲人的小朋友连简单的从讲台走到自己的座位都足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了。而其他的学生也真实的感受到到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方便,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不幸啊!过后几天,有学生向我打小报告:“老师,小朋友昨天跟我一起上街,看到一个跷脚 ,他笑话他呢!”那个被打报告的小朋友马上反驳:“老师,我马上就不笑了的,我觉得他有点可怜!”
4、孩子的话是幼稚的,也是真实的,从这里我看到了体验所带来的收获,虽然这收获及其细微,相信经过努力,它一样会成为“燎原之火” 。 二、提出问题,推动教学体验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未知生活的体验和探索,而问题是激发学生对生活和知识探索的关键点。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关键点在于为学生设置各种问题情境推动学生根据问题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求知。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层次,在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解答问题,获得自身的体验。例如在秋天在哪里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问:在自己的生活中从哪里可以看出秋天来了?3由于小学生缺乏逻
5、辑思维,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小学生会对生活中反映秋天变化的事物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花草树木开始,观察他们身上体现的秋天的变化。这样学生通过对身边树木的观察,很容易的可以得到秋天变化的体验。另外问题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层次,让小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从而实现认知提升。 三、开展活动,实现互动体验 开展活动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获得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活动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因此活动一定要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符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积累生活的经验,对这些经验和认知进行认
6、真的思考和总结,对自身的发展是一种很大的提升。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中活动的形式多样,可以开展学生乐意接受的小游戏、文娱活动等,活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与小组和他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多的获得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并在课堂中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获得自身的提升和发展。例如在我是家中小成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开学生的自我介绍,介绍自己家庭的成员,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班级中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填写调查表进行汇总。班级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制作成一个班级家庭画册,主题定为“我爱我家” ,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父母的爱以及自身对父母爱的回馈。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形成互动和情感的交流,学生4获得情感的体验。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体验,一定要从真实的生活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体验;一定要以活动为纽带,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碰撞、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小学生通过体验可以实现情感和认识上的统一,并且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经验和情感价值,塑造人格,实现小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