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3.50KB ,
资源ID:3464684      下载积分:8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646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陶刻艺术.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陶刻艺术.doc

1、1浅谈陶刻艺术摘 要:文中华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据 5000 年史料记载,7000年实物考证,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我国就有了原始彩陶文化,大量实物证明,陶瓷图案和和陶刻文字都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绘画和文字,比甲骨文早了 3000 余年。 关键词:紫砂壶;刀法;陶刻艺术;画案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18-01 中国陶瓷自问世以来,陶刻就是它不可缺少的装饰内容。最早的陶刻来自于古代人在制作原始陶器时在泥坯的上划刻,烧成后留下的印记和符号紫砂陶也是如此,最初是机械的没有生命的刻划印记。后来在紫砂发展的明清两代,许多当时的大画家

2、,大文人参与,如文征明,董其昌,陈鸿寿(号曼生) ,人们将文学、书法、绘画和金石手段融入紫砂陶刻之中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段和风格。在工艺流程中演变为相对独立的陶刻行当。其文化内涵随着紫砂文化的发展而博大精深。 紫砂陶刻艺术是伴随着紫砂造型艺术发展而发展的。它是融合书画、诗词、金石、文赋等多种传统文化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看陶刻者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刀法如何,更要看他所刻作品所表现的文化、修养、韵昧、意境、艺术功底等各方面。陶刻者不是简单的被动的临摹,而是要表现出与载体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书法陶刻的施行一般是在泥坯(半2成品)时铭刻。近年来有人创造出一种紫砂在烧成成品后铭刻的新工艺,即窑外刻。二

3、者不同之处在于载体的性质不同,前者泥坯容易刻划,烧成后不易漫漶磨损,后者成品坚硬如石,极难操作, 特别是要讲究字体的起伏跌宕和格局变化,用丰细不等,肥瘦不同,大小不一的字迹流动出活泼生动的气韵,这不是一般陶刻者所能做到的,至今能够掌握手工窑外刻(不是电脑刻)新工艺的人寥寥无几。以下就书法在陶刻上的应用,就刀形,执刀,技法三方面作个简略论述。 一、刀形 陶刻多为薄型斜口刀,它的切口整齐光滑,细如毫毛的牵丝和书法中笔锋,止、行、留的精彩细部。而在表现书法的运笔转折处能笔意连绵地用刀尖轻轻带过,相当于书法用笔的提。 二、执刀的方法 紫砂陶刻的执刀法是用执笔法。陶刻用刀薄而利,陶坏质地润而嫩,以执笔法

4、执刀只须指腕用力,就能运刀如笔,心手相应地表现出十足的笔味。用执笔法执刀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陶刻用刀需要捻管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因为陶刻中要以刀就坯,而捻管法是将陶刻用刀的把柄套在一个圆形空心笔杆中,坯件不动,只要稍稍捻动刀(笔)杆,就能调转刀锋的方向,如此便可解决以刀就坯的问题了。 三、刀法 紫砂陶刻的刀法,主要有两种,即为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而这两种刀法也是围绕(笔杆)这个中心来设计的。双刀正入就是从墨迹的一边下刀,刀杆微侧,用来表现书法中的侧锋。而用刀的轻重,深浅,3粗细,力度的刚柔,线条的曲折.则皆能表现作品的意念和思想。 双刀正入一般要在陶刻前,先用笔墨书写,后循真迹而运力

5、,技法讲究运行自如,不留痕迹,上刀吃力重,复刀轻行,迹可顺刀自左至右逆刀自右至左,但行刀时要一刀到底,不要滞刀,恰到好处,各种书体和画面的表现也有不同用刀的方法来处理。其中要领是以明快果断,气息相通来表达笔墨的神韵。单刀侧入,一般不易掌握它要汇集书画,金石,文学修养而综合的表现操作,并且一定得具备双刀正入法的熟练基础,扎实的运刀技巧,并能通晓诗书、画、金石等诸艺术恰到好处地融汇在一体,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则要操作者胸有成竹,意在刀先,下刀时准确而干练,一刀起落,都要注意笔划的起落和收势,刻时要全神贯注,一气啊成,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准,干净利落,胆大心细才能从刀中见神采,刀下见神韵,这样的作品给人以

6、气势磅礴奔放雄浑的感觉以及极大的精神享受。 前人云:“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此话应作两面观。紫砂器是无釉陶,制作工艺的高低直接影响壶的价值,而书刻虽说是紫砂器最佳装饰手段,只属次要位置,这与奖品上对字画的要求不可相提并论。玩古董的朋友都知道景德镇”珠山八友”和任淦庭各自作品的价值。因此壶价高低的决定因素在壶的本身,好壶无字自是好价。有时好壶刻了字画,反而对壶是一种破坏。什么壶要刻字画,谁刻,怎么刻,壶艺家的创作时不能不考虑,应多一些讲究。 另外字因刻,因烧,其本来面目已失些许,也不同于纸上的字,所传之字也只是“误传”而已,其刻才是“正传” 。只有做到壶、铭文、字4画、镌刻结合俱佳,融为一本,方能“壶随字贵,字随壶传” 。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美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2王安维.论书法与瓷艺装饰J.中国陶瓷,2005(0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