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张先桥:17 年的坚持自费修建“农民公园”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国道 210 旁的月华镇川心村,有一位 68岁的老人张先桥。从 17 年前开始,他便自费为村里进行绿化,种植各种花草树木。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川心村的环境绿化已经小有规模,张先桥为自己的成果取了一个名字农民公园。今年 2 月,张先桥被中央文明办表彰为“全国最美志愿者” 。 3 月 28 日上午, 成都商报记者来到月华镇川心村。刚进村子,道路两旁的花草就让人眼前一亮。农村的道路多岔道,但每条支路的两旁都种植有低矮的毛叶丁香和香樟树,错落有致;临水的道路旁,柳树的枝条随风摇曳。如此美丽的景致,让人感到像来到公园一般。 张先桥的家就在村
2、道的尽头处不远,沿途的绿化带到了这附近,更显得浓密。他家门口有一个大池塘,池塘临着村道的一侧,是他自己打造的一个花园,种植着木槿、梅花、红叶李等植物。池塘周围的人行道两旁,则是碗口粗的行道树,这些树已经种下了 17 年。绿荫道尽头有块一人高的石墙,写着“农民公园” 。 “当时是因为环境太差了,我想做点什么来改变一下。 ”据张先桥介绍,17 年前的 1999 年,川心村是远近闻名的家禽养殖大户,不少村民靠此发家。有钱了的同时,是环境的日益恶化。由于没有系统的排污渠道,大量家禽的粪便没有妥善处理,整个村子笼罩在一股臭气之中,再加上家家户户有钱了盖新房,大量的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张先桥觉得,居住2环境
3、实在难以忍受。 于是,张先桥不顾妻子的反对,拿出大半辈子存下的 6 万元养老钱,开始种树,不仅在自家门口种,还沿着村里的道路开始种。 “当时我自己都没想到,居然坚持了 17 年。 ”张先桥说。 在当时村民们眼中,张先桥“疯了” 。 “村道从各家各户门口过,有时候他刚种了别人就给他拔掉,以为他要占地。 ”村民李志玲告诉记者,最初张先桥的举动并没有得到乡邻的支持,总觉得他是别有用心。但没想到张先桥不但种树,还自己买来管道,在道路两旁修暗渠,导流各家各户的粪便污水。对于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他自己用钢钎、锤子一个个敲碎,再从别处背泥巴来填埋。慢慢的,村民们也对他从怀疑变成了支持。 张先桥的老伴冯仁秀告
4、诉记者,从丈夫最早开始搞绿化,她便反对,但并没有效果。冯仁秀记得,刚开始种树的时候,儿子才 5 岁,也被丈夫拉去帮忙。 “种了树、种了花,他还要修池塘。 ”冯仁秀称,为了修这个占地五亩的池塘,家中的田地被丈夫拿去和别人置换,后来还花了好几万,才修建成功。事后,丈夫患病住院近一年,治病又花了好几万,全是借的,家里过年都没钱。 如今,绿化也搞好了,池塘也有了,丈夫将它命名为“农民公园” 。令冯仁秀有些难以接受的是,丈夫居然还负责日常的维护,还要扩大规模。 “一个月挣一千多,每年的维护费就要五六千,每周还要至少花两天侍弄花草。 ”冯仁秀感叹。 “当时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叫农民公园 ,都以为他要以自己的名
5、字3命名。 ”村民程天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当时张先桥回答:“公园是农民修的,给这些农民用的,就叫农民公园。 ” 另一位村民邓葵容告诉记者,张先桥曾当众表态,自己种的树,都是集体的,他只负责维护,不要所有权。正是因为张先桥的行为,让很多村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记者采访时看到,下午 4 点左右,不少村民自发拿出扫把等工具开始打扫枯枝落叶。 “张大哥栽树,我们乘凉,如果打扫这些还要他一个人干,就太过分了。 ”村民张国祥如此说。 川心村村支书陈先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如今村子里的乡邻思想都发生了转变,前年村子里有人扩建房子,砍伐了张先桥种下的树木,在村子里都引发了声讨,最终那家人自己拿出钱赔偿。张先桥只要了一小部分用来购买树苗,其他的都交到了集体。 (摘自成都商报本文作者:周子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