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44KB ,
资源ID:3465600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656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清商乐流传考略.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清商乐流传考略.doc

1、1清商乐流传考略【摘要】 清商乐始于三国曹魏,流行于西晋时期;西晋灭亡后,“魏晋清商旧乐”在北方辗转流传于多个政权之手,最后随着东晋刘裕灭后秦而被带到南方。宋齐以来,这批旧乐和南方的吴声、西曲结合而形成“南朝清商新声” 。由于战争掠夺等原因,清商新声又多次流传回到北方,从而对北朝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至隋唐时期,清商乐逐渐走向衰亡,但其艺术因子却被法曲所吸收,并对南曲及傀儡戏音乐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 清商旧乐;清商新声;流传;转变;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清商乐又名清乐,是中古时期最为流行的音乐之一,其曲辞也是中古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清商乐兴起于北方的曹魏政权之中

2、,流行于西晋时期,世称为“魏晋清商旧乐” ;其后传入南方,与吴声、西曲结合,逐渐形成了所谓“南朝清商新声” ,并一直盛行至唐代始见衰亡。有关这种音乐流传的具体情况,前人已曾关注,比如孙楷第先生的清商曲小史指出, “南朝的乐”传入北方者凡四次: 第一次是齐、梁之际,传入后魏。见魏书卷一百九乐志云:“初,孝高祖讨淮、汉,世宗定寿春,收其声伎。江左所传中原旧曲明君 、 圣主 、 公莫 、 白鸠之属,及江南吴歌、荆楚西声,总谓清商 。 ”(清商也唤作吴音, 魏书 、 隋书所称吴音,即清商)2第二次是梁末传入北齐。见隋书卷七十五何妥传云:“宋齐已来,至于梁代,所行乐事犹皆传古。三雍、四始,实称大盛。及侯

3、景纂逆,乐师分散。其四舞、三调,悉度伪齐。 ”第三次是西魏恭帝元年平荆州,大获梁氏乐器,以属有司。见隋书卷十四音乐志 。 (西魏所得,盖只是梁雅乐与铙吹,且未施行。至周武帝时始用之)第四次是隋平陈,得南朝旧乐。见隋书卷十五音乐志云:“开皇九年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陈太乐令蔡子元、于普明等,复居其职。 ”1304 引文提到“南朝的乐” ,主要指宋齐以后逐步形成的“南朝清商新声”。不过,就上引一段话而言,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足需要修正和补充:其一,宋齐以前,魏晋清商旧乐的流传情况非常复杂,孙氏的研究未能顾及,所以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其二,南朝清商新声传入北方并非如孙氏所云只有

4、四次,实际上至少有五次,况且孙氏所说的四次中,有一次实与清商新声并无关系;其三,清商新声北传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在孙氏文中没有说清楚,同样值得我们稽考;其四,唐朝以后清乐逐渐衰亡,但其流向亦不应被忽视,这在孙氏文中却被疏略了。有鉴于此,本文拟补辑史料,对清商乐流传的问题再作一番探讨,以祈对过往的音乐史、戏剧史研究有所补正焉。 一 清商乐最初兴起于北方的曹魏政权之中,也就是宋人王僧虔所说的:“今之清商,实由铜爵,魏氏三祖,风流可怀。 ”2552-553 其后盛行于西晋,世称之为“魏晋清商旧乐” 。自胡人乱华、西晋瓦解以后,这批旧3乐就在北方历经飘泊, 魏书?乐志对此有较为完整的记录: 永嘉已下,海

5、内分崩,伶官乐器,皆为刘聪、石勒所获,慕容平冉闵,遂克之。王猛平邺,入于关右。苻坚既败,长安纷扰,慕容永之东也,礼乐器用多归于长子,及垂平永,并入中山。自始祖内和魏晋,二代更致音伎;穆帝为代王,愍帝又进以乐物;金石之器虽有未周,而弦管具矣。逮太祖(即道武帝)定中山,获其乐悬,既初拨乱,未遑创改,因时所行而用之。32827 由此可见,自永嘉(307-312)之乱发生以后,西晋趋于衰亡,其“伶官乐器”最先被侵华的汉王刘聪所得。刘聪是匈奴族后裔、汉王刘渊之子,刘渊死后,聪杀兄自立,并于公元 316 年灭掉西晋。由于当时清商旧乐颇为流行,西晋曾专门设置“清商署” (1)管辖这批音乐,因此刘聪所获的“伶

6、官乐器”中,必有不少是清商乐曲、清商乐器和清商乐伎。从流传的角度来讲,这应当算作清商乐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转移。 及后,刘聪死,汉乱,聪族弟刘曜平乱后自立为帝(318) ,国号赵,史称“前赵” ,刘汉的清商乐伎遂归前赵所有。再后,羯人石勒灭前赵,建立后赵(330) ,清商乐伎又转而归石氏所有。由于石氏政暴,汉人冉闵起义,灭赵称帝(349) ,国号魏,西晋的清商乐伎由是转入冉氏之手。到了公元 352 年,冉魏被前燕慕容?y 所灭,也就是前引魏书?乐志所说的“平冉闵,遂克之” ,西晋的清商乐伎从此落入鲜卑慕容氏手中。至公元 370 年,前秦主苻坚遣王猛“平邺” ,一举灭掉了前燕慕容政权,这些清商乐伎又

7、落到了氐人政权手上,也就是前引魏书?乐志所讲的“入于关右” 。至此,在短短的五十余年(316-370)时间内,魏晋清商4旧乐便至少辗转流传于刘汉、前赵、后赵、冉魏、前燕、前秦等六个北方政权之中。不过以理推之,苻坚灭前燕时所得到的西晋清商乐伎大约已很少,毕竟距刘聪之灭晋已五十余年,历经飘泊,所余无多。 但事有凑巧,当中原板荡之际,本为西晋藩属的凉州张氏政权(前凉)却长期维持着独立、稳定的状态。张氏在西晋未亡之前因受朝廷所赐而拥有一部分清商伎乐,它们竟幸而保存下来。其后随着苻坚于公元376 年灭掉张氏,它们又落入了前秦之手,这有隋书?音乐志所载为证: 清乐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来旧曲。乐器形制,

8、并歌章古辞,与魏三祖所作者,皆被于史籍。属晋朝迁播,夷羯窃据,其音分散。苻永固平张氏,始于凉州得之。宋武平关中,因而入南,不复存于内地。4377 所谓“始于凉州得之” ,即指苻坚灭前凉得清乐一事,但此次所获肯定远较灭前燕时为多。及至公元 383 年,前秦于淝水一役大败于东晋,国力衰竭,不久遂为后秦姚兴所灭(394) ,西晋的清商乐伎和前凉清乐多转为羌人姚氏所有。二十余年后,这些伎乐更开始了由北入南的经历,这就是上引隋书?音乐志所说的“宋武平关中,因而入南” ,指的是东晋刘裕(后为宋武帝)于公元 417 年破长安、灭后秦,并把当时仅剩的魏晋清商旧乐都带回了东晋。 (2) 另据前引魏书?乐志记载:

9、“苻坚既败,长安纷扰,慕容永之东也,礼乐器用多归于长子,及垂平永,并入中山。 ”照此推测,苻坚未被姚兴消灭之前,由于鲜卑慕容氏东走,一部分“礼乐器用”曾流入西燕5慕容永和后燕慕容垂政权之中,这里面是否包含了清商旧乐呢?答案是否定的,因据魏书?乐志所载北魏道武帝天兴六年冬(403)时诏云: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h、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b 百尺、长?、缘?H、跳丸、五案以备百戏,大飨设之于殿庭,如汉晋之旧也。32828 自上引可知,北魏道武帝时期朝廷只有太乐、鼓吹、总章三个乐署,与西晋时四乐署(太乐、总章、鼓吹、清商)并立的制度相比

10、较,独缺一个“清商署” ;由于道武帝恰恰是“定中山” ,并“获”得西燕、后燕慕容氏“乐悬”的君主(见前引魏书?乐志 ) ;因此可证,北魏并未从后燕获得过清商乐伎,所以才没有设置清商署。而这也进而说明,苻坚政权中的“礼乐器用”虽“多归于长子” ,但清商乐伎却没有流传到西燕和后燕国中。前引隋书?音乐志说宋武“平关中”后,清商旧乐“因而入南,不复存于内地” ,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二 在张氏前凉政权中幸存的魏晋清商旧乐,随着刘裕北伐的胜利而被带到南方,继而与吴声、西曲结合,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南朝清商新声” 。这种新声不但在南朝极为流行,也因特殊的原因而传到了北方,接下来拟探讨一下其流传的具体情况。据

11、魏书?乐志记载: 初,孝高祖讨淮、汉,世宗定寿春,收其声伎。江左所传中原旧曲明君 、 圣主 、 公莫 、 白鸠之属,及江南吴歌、荆楚四西声,总谓清商 。至于殿庭飨宴兼奏之。其圆丘、方泽、上辛、地?o、五郊、四时拜庙、三元、冬至、社稷、马射、籍田,乐人之数,各有差等。362843 引文所述,就是孙楷第先生清商曲小史一文提到的“第一次”南乐北传。但准确地讲,这次清商新声的北传实际应当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南齐清商乐传入北魏,也就是北魏“孝高祖讨淮、汉”时的事。据魏书?高祖纪上记载: (太和)五年,南征诸将击破萧道成游击将军桓康于淮阳。道成豫州刺史垣崇祖寇下蔡,昌黎王冯熙击破之。假梁郡王嘉大破道成将,俘

12、获三万余口送京师。3150 北魏孝高祖指孝文帝元宏,太和五年(481)当南齐高帝建元三年,“俘获三万余口”中就有不少清商乐伎在内。至于第二次,则是萧梁清商乐传入北魏,也就是“世宗定寿春”时的事。据魏书?世宗纪记载:(正始)三年,中山王英大破(萧)衍军于淮南,衍中军大将军、临川王萧宏,尚书右仆射柳?矗?徐州刺史昌义之等弃梁城沿淮东走。追奔次于马头,衍冠军将军、戍主朱思远弃城宵遁,擒送衍将四十余人,斩获士卒五万有余。3203 北魏世宗指宣武帝元恪,寿春即“淮南”郡治所;正始三年(506)当为梁武帝天监五年。这次南北战争同样是北魏军队占有优势,所“斩获士卒五万有余”人中亦有大批的清商乐伎。由于“讨淮

13、汉” “定寿春”两次战争分属南齐和萧梁两个朝代,前后相隔二十余年,决不能笼统地当一件事情来叙述;况且清商新声的发展也一日千里,两次北传的内容肯定也不相同。因此,孙楷第先生提到的第一次南乐北传显然应该分成7两次才对。 北魏“世宗定寿春”之后,南朝萧梁的清商新声又在“侯景之乱”期间传入北齐。据隋书?何妥传所载何妥的“上表”称: 宋齐已来,至于梁代,所行乐事,犹皆传古,三雍、四始,实称大盛。及侯景纂逆,乐师分散。其四舞、三调,悉度伪齐。齐氏虽知传受,得曲而不用之于宗庙朝廷也。41714 所谓“四舞” “三调” ,乃指明君 圣主 公莫 白鸠等杂舞曲和“清商三调曲” ,其传入北齐的原因则是“侯景纂逆”

14、。这就是孙楷第文章中提到的“第二次”南乐北传,实际上是第三次。这次传入规模较大,对北齐音乐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隋书?百官志所载可以为证:中书省,管司王言,及司进御之音乐。监、令各一人,侍郎四人。并司伶官西凉部直长、伶官西凉四部、伶官龟兹四部、伶官清商部直长、伶官清商四部。 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太乐兼领清商部丞(原案:掌清商乐等事) ,鼓吹兼领黄户局丞(原案:掌供乐人衣服) 。4754-755 典书坊,庶子四人,舍人二十八人。并统伶官西凉二部、伶官清商二部。4760 史料表明,北齐一朝曾专门设立“伶官清商部直长” “伶官清商四部”“清商部丞”等乐官,显然是由于清商新声从南方大量传来,不

15、得不设立新的乐官机构对之进行管理。另据隋书?音乐志记载: 杂乐有西凉鼙舞、清乐、龟兹等。然吹笛、弹琵琶、五弦及歌舞之8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习尤盛。后主唯赏胡戎乐,耽爱无已。于是繁手淫声,争新哀怨。故曹妙达、安未弱、安马驹之徒,至有封王开府者,遂服簪缨而为伶人之事。后主亦自能度曲,新执乐器,悦玩无倦,倚弦而歌。别采新声,为无愁曲 ,音韵窈窕,极于哀思,使胡儿阉官之辈,齐唱和之。4331 自上引可知,北齐“杂乐”主要有西凉鼙舞、清乐、龟兹乐三种,由于文襄皇帝高澄、北齐后主高纬等人的爱好、耽赏,南朝清商新声实已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乐舞之一。另据王运熙先生论六朝清商中之和送声一文考证,

16、北齐后主“别采新声”为之的无愁曲 ,正是根据南朝传入的清商曲莫愁乐改编而成的。5115 因此确有理由相信,梁朝末年清商新声的北传,对北齐的音乐制度和音乐表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至于孙楷第先生所谓南乐北传的“第三次” ,是指西魏“恭帝元年,平荆州,大获梁氏乐器,以属有司” ;但如前所引,孙氏同时认为:“西魏所得,盖只是梁雅乐与铙吹,且未施行,至周武帝时始用之。 ”也就是说,这次南乐北传西魏并不包含南朝清商新声在内。不过,萧涤非先生研究指出: 北史?魏孝武纪:“帝之在洛也,从妹有不嫁者三:一曰平原公主明月,二曰安德公主,三曰蒺藜,亦封公主。帝内宴,令妇人咏诗,或咏鲍照乐府曰:朱门九重门九闺,愿逐

17、明月入君怀。 帝既以明月入关,蒺藜自缢。宇文泰使元氏诸王取明月杀之,帝不悦。 ”则知自南音输入后,北人即对之发生深厚之兴趣,好之惟恐不能。故虽妇人女子,亦9复出口成诵,明月双关,尤足为受南朝吴歌影响之证。6285 萧氏所引见于北史卷五,7174 所谓“魏孝武” ,亦即北魏“出帝”元?, 魏书?帝纪载有其事。元?本于洛阳为高氏所立(532) ,后于永熙三年(534)西奔依附宇文泰,从妹明月亦随之“入关” 。从他与明月及诸内妇对“南朝吴歌 ”的喜好和了解来看,当有部分“南音”亦即清商新声被带到了西方,并为后来的西魏政权所继承。因此,西魏虽未能通过战争掠夺到梁氏的清商新声,清商新声却因为北魏出帝的“

18、西奔”辗转传到了西魏,这在孙氏文中未被提及,却不妨视为南朝清乐的第四次北传。 及后,隋文帝于“开皇九年(589)平陈,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陈太乐令蔡子元、于普明等,复居其职”4349,这就是孙楷第先生所谓南乐北传的“第四次” 。另据通典?乐典二记载: 及(陈)后主嗣位,沈荒于酒,视朝之外,多在宴筵。尤重声乐,遣宫女习北方箫鼓,谓之代北 ,酒酣则奏之。又于清乐中造黄鹂留及玉树后庭花 、 金钗两臂垂等曲,与幸臣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83612 由此可见,陈朝时期的清商新声又续有发展,出现了诸如黄鹂留玉树后庭花 金钗两臂垂等全新的绮艳、轻荡、哀怨之乐曲

19、,这些乐曲甚至可能吸纳过北曲的因子,因为当时南陈正流行“代北”之乐,而它们都因隋朝统一天下而传入到北方。如果算上前面所述的南齐清商乐传入北魏、萧梁清商乐传入北魏、萧梁清商乐传入北齐、萧梁清商乐10间接传入西魏,则陈朝清商新声之传入隋朝,至少已经是清乐北传的第五次了。 三 在魏晋南北朝广泛流传、盛极一时的清商乐,到李唐时期终于走到了衰亡的阶段。本来,隋唐时的七部伎、九部乐和十部伎中,都有清商乐的一席之地,但当唐朝以“坐立二部伎” (3)取代十部伎以后,清乐一部遂在宫廷燕乐中消失,这正如通典?乐六 “清乐”条所载: 隋室以来,日益沦缺。大唐武太后之时,犹六十三曲。今其辞存者有:,合三十七曲。自长安

20、以后,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转缺,能合于管弦者,唯明君 、 杨叛 、 骁壶 、 春歌 、 秋歌 、 白雪 、堂堂 、 春江花月夜等八曲。旧乐章多或数百言,武太后时明君尚能四十言,今所传二十六言,就之讹失,与吴音转远。刘贶以为宜取吴人使之传习。开元中,有歌工李郎子。郎子北人,声调已失,云学于俞才生。才生,江都人也。自郎子亡后, 清乐之歌阙焉。83717-3718 长安(701-704)为武周年号,约为则天朝的后期,可见清商乐在玄宗朝以前便走向了衰亡。不过,这种衰亡并不是绝对的,清乐在民间甚至宫廷还有少量、断续的流传,兹列以下材料为证: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敬德末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与外人交通,凡十六年。92500 甘泽谣?陶岘:陶岘者,彭泽之子孙也。开元中,家于昆山,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