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议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思考【摘 要】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进行学习,这无法养成学生系统性的思维形成能力,并且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达不到高中数学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所以需要对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使得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积极创新,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有关探究式学习的一些实践并对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为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奠定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新课程改革提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应贯穿整个高中阶段,倡导主动探索、互助合作、积极
2、探索等新型学习方式。就目前我国的研究成果,界定探究式教学包含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与情境。探究式学习改变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者,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强调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体验获取新知的快乐,注重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设计所存在的误区和改进措施 1、迷失了教学方向 在探究式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探索问题2并勇于解决问题,虽然在生活中确实会用到数学知识。 但是并不是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运用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日
3、常生活中运用到高中数学知识的方面很少,教师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比对。但是这种牵强的实际情景不但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得学生失去对这个知识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情景,而是应该先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后,然后再列举一个非常合适的实际情景,让学生在这个实际情景中寻找发现数学知识,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所发现的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实际的讲解。通过教师切合实际的教学就会使学生更加了解这个知识,并且将知识运用得当。 2、缺乏教师主导作用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起完全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在一些学校的实际情况中,教师过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自身却没有起到一个良好的主导作用
4、,甚至丧失了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不代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完美体现是学生与教师能够互相尊重,而且能够进行思维的争论,将高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充满活力。 3、忽视启发讲授学习 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而将任何事都交由学生进行完成,也就是过度放任了学生的发展,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中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且也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极其松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适当的制约学生,要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然后激励学生进行不同思维方式的思考。 34、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不少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很少采用黑板进行教学
5、,而是几乎将全部的教学设计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将所有的教学过程制成课件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方便了教师进行教学,但是会使学生丧失部分的兴趣。而且用多媒体进行放映不能够反映教师的思维方式,学生无法从中了解到教师的逻辑推理,另外多媒体放映会使教师不方便进行相关的计算,更多的是体现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同样的课件可以多次使用,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没有进行更换,这样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用多媒体配黑板进行教学,不能只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适当的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相关的教学内容,更多时候要采用黑板教学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思维过程。 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1、构建问题引领的数学
6、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强化问题意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过程,是学生在探索中找到方法,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以“问题链”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写下 3 个等比数列: 问题 1:观察上面各个数列,即每个数列的项的变化并找出变化规律,根据等差数列的知识总结出这类数列的统一名称; 问题 2:对比等差数列的规律,上面 3 个数列的向后各项满足什么数值关系。类比等差数列的表示方式,用等式表达出它;如何判断数列4是等比数列? 问题 3:怎样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有哪些限制条件?问
7、题 4:想一想,有没有既是等比数列又是等差数列的数列呢?有哪些例子?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2、变式拓展引发的数学探究 变式是指教师按照由浅到深的顺序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进一步的转化。对原有的问题进行加深、拓展,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变式的过程,展现了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案例:三角恒等变换,有这样的一个习题: 如图 1,在半径为 R,圆心角为 60 的扇形弧 AB 上任取一点 P 作扇形的内接矩形 PNMQ,使点 Q 在 OA 上,点 M,N 在 OB 上,求这个矩形的面积的最大值及相应的 AOP 的值。 探究 1:改变截法,如图 2. 3、与实际问题相
8、连的数学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解决实际生产、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灵活、求实的思维体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就感,打消学习无用论的想法。 例如,学习中曾学习到的溶液浓度的问题:给你一桶水来洗碗,第一种洗法:直接将碗放入水中洗;第二种洗法:把水分成两等分,先在其中一份中洗涤,然后在另一份中冲洗一下,哪种洗涤方法好?答案显5而易见。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从溶液浓度出发,溶质是碗碟上残留的脏物,计算两次洗涤后各自残留的赃物量再进行对比,就能很快得出结果,证明第二种洗涤方法比第一种效果好一些。在教学中还可以把这个问题再加深一步,如果把洗衣过程分为 k 步(k 给定) ,让学生分析怎样分才能使洗涤效果最佳?这样更能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到底冲洗几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改变学习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达到学与用相结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