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融舞、乐、诗、画于一体之艺术图式探讨摘要从临摹中发现有为人所忽略之线索,对所摹舞乐诗画图式作品从缘起到场景设计,从运线造型手法到融舞、乐、诗、画于一体之艺术图式完成,逐项进行分析比对从中亦看出,所涉及到的舞乐诗画之价值观以及雅、俗等观念,与前代相比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尔产生出当时代所特有地舞乐诗画艺术图式,本文以此为纽带,通过对所摹唐代壁画画面内容解读,对融舞、乐、诗、画于一体之艺术图式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唐代乐舞图摹品壁画艺术图式 莫高窟第 220 窟保留有多朝代之痕迹,历史上为几个朝代所重修过;洞窟主室北壁绘有一幅贞观 16 年间的舞乐图壁画,学术界甚为重视。“乐为舞声,舞为乐形” ,当有
2、极具表演性之音乐、舞蹈在当朝当代渐逝后,那么对古代音乐、舞蹈之研究,就转而向对其当朝当代所遗留图像之解读了。由于古代遗留下有众多壁画之舞乐艺术作品,故尔,通过对古代美术图像艺术作品之解读,转而为理解历代诗歌、音乐与舞蹈等作品亦为当下流行之研究课题。下面就以所摹莫高窟第 220 窟北壁舞乐壁画图像为例,来对融舞、乐、诗、画于一体之艺术图式进行学术探讨。 一、壁画中出现舞乐诗画艺术图式之缘起 壁画舞乐图式指绘存于石窟内的音乐图、舞蹈图、营伎图、百戏图和天宫伎乐图等等大量图像构成之艺术形式,而隶属于民族的音乐与舞2蹈、民族的器乐与乐队等诸种形式组合之形象资料。舞乐诗画艺术图式则指把现实中的乐与舞的表
3、演、诗歌的描述通过壁画形式进行深入地刻画,最后转化而成为一种视觉艺术图像之形式,这种形式被统称为舞乐诗画艺术图式! 而对舞乐诗画艺术图式的研究,则需要把现实中音乐、舞蹈之表演性、诗词之文学艺术性,转化而成为一种音乐、诗歌、舞蹈与绘画图像学之研究,从而透视融舞、乐、诗、画于一体之艺术图式中,艺术设计与设计表现之间的一种互动关联! 自汉代以后,流行于西域的舞种龟兹舞与胡旋舞等开始传入中原,关键是被隋、唐时人所接受了,而且在宫廷中亦属“位居显赫” 。流传至莫高窟时,当地画师则把音乐、舞蹈与诗歌等艺术进行“甄选、吸收、创新”127-29,遂形成融音乐、诗词、舞蹈、绘画题材之壁画艺术图式。既迎合了时人之
4、审美情趣,又形成符合国情之本土文化结晶。 出现舞乐诗画艺术图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唐朝时曾一度流行西域之乐与舞等,并常有中原、西域艺术家们同台汇演之盛况,当时的文人骚客亦有许多描绘这种中西文化交流的优美诗画留存于世,再加皇室、当地官僚及豪绅们不惜重金聘请高手画师,绘制巨幅佛教之画像,于是便出现了当时代之弘幅艺术品。莫高窟第 220 窟北壁舞乐诗画艺术图式在布局、人物造型、线勾及赋色等各个方面,其艺术风格与传承演变,则展现了当时代艺术交融之历史一侧貌。 壁画遗存的舞乐诗画图式亦为造型艺术,空间存在感极强,换言之,其形象的创造均有当时代具体之图像表现,以艺术设计之构成,把当时3众多音乐、诗词与舞
5、蹈形象瞬间以画面形式结合起来,则形成当时代之舞乐诗画艺术图式模范;莫高窟所出现的舞乐诗画艺术图式概由此而衍生! 二、舞乐诗画场景之艺术设计构成 “莫高窟第 220 窟北壁乐舞图壁画绘于贞观十六年,主壁画面取材于佛经药师净土经变 ”276,表现东方净土世界之景象;位于其下部舞乐图中“人物约 30 多个,乐器约 10 余种”318。场景设计与图式构成非常考究;伎乐表现亦非常灵动,中有两舞者穿白练裙,两舞者穿锦甲对舞,每个舞者双手握长巾舞于一小圆形奔鹿图案毯上,体态微呈 S 形,做扬臂急旋状,在乐队的伴奏之下,似谙音律,飘带已然舞出优美的图案变化,旋舞正酣(参见图 1) ,对人物之动作、神情之掌控,
6、均非常之到位,有文字描述刻画曰:“或如惊鸿或如飞燕婆娑舞态也。蔓延舞缀也”420。 新唐书?礼乐志亦载有:“舞者立于?律希?旋转如风” 。 旧唐书形容为:“绿绫浑裆?F,赤皮靴,白?F,双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574。从所摹作品中可观察到节奏的奔放与刚劲之风格,和以难度极高的急速旋转来增进演出之气势。 乐府杂录俳优条又描述说:“舞有骨鹿舞 、 胡旋舞 ,俱于一小圆?伦由衔瑁?纵横腾踏,两足不离于?律希?其妙如斯也。 ”均与所摹作品极其相似(参见图 1) ;四舞者均立于小圆形奔鹿毯之上,作急速旋舞状,两舞者锦甲装束,两舞者白练装束,舞蹈的动感加上小圆形毯奔鹿的动感,形成十足的动感,似谙音律,长
7、长的飘带悬空飞舞且形成了艺术舞蹈之造型。在很小的舞蹈空间上,表演了动感十足难度很大的诗乐舞蹈动作,且能让观者同时4领略到舞蹈者与绘画者技艺非常之高超! 下面对所摹诗舞乐画艺术图式作一图像学之解读。该图式构成为胡旋舞蹈者四人,小跨度 S 造型,似谙音律飘带已舞成形,显示舞蹈已进入高潮;伴奏乐队按照不同乐器分层次,有序列排成为两组。对汉、胡装等人物形象经过精心设计,通过不同肤、色、发式之处理,表情各异之处理,手中所持各种乐器之处理等等(参见图 2) ,形成极富韵律与节奏感之图式;整体构成与“场景设计显得华丽多姿,背景设计为荷池栏杆”677,既富有意境同时又赋有一定寓意;再在整体画面上下两边加以装饰
8、,呈现出了鹿纹样艺术视觉效果,整幅画面格式表现为集结对比之构成艺术图式。 舞乐诗画艺术图式画面之各部安排与设计,均具格律性与连续性且很有秩序之感,属于对“点、线、面、形和色”等等要素之完美运用,以及对“位置、距离、态势、角度、面积和节奏”723-28 等设计学要素之精准安排与组合。舞、乐、诗、画兼备且能相映成趣则属于人类艺术之完美集合,而所摹这幅舞乐诗画艺术作品,以现实生活中诗歌、音乐及舞蹈艺术为依据,构成舞乐诗画结合的壁画作品之艺术图式! 三、融舞、乐、诗、画于一壁的艺术设计构成 舞蹈之表现要通过音乐协助来塑物与抒情,以期达到视觉震撼之艺术形式来实现,从而最终能达到完善之目的!“乐为舞之心,
9、舞为乐之容”816,舞乐诗画艺术图式自然与所描述的对象有一定之关联,简言之,舞乐诗画艺术图式是从现实中音乐、诗词、舞蹈而来;但艺术图像之表现已不同于一般舞乐诗画本身,其中必然选择一最具代表性之舞种5进行参照,此种已有文字韵律的记载,到现实中之音乐、舞蹈之表演,再到壁画艺术绘制中之表现,实为文字艺术、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表现之最佳融合。先看诗词韵律的记载,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白居易胡旋女 。词中描述现摘录如下: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98 词中舞姿的记载描述与所摹诗画乐舞图像记录几乎吻合;
10、同时诗词中亦将杨贵妃与安禄山推崇为跳胡旋舞之冠者。杨贵妃以丰美著称于世,而安禄山的肥胖据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风如焉”10163。以如此的体态亦能把胡旋舞蹈发挥到极致,足见其时代诗画乐舞之风气从朝廷到民间之兴盛。 另外一首著名的则是元稹胡旋女之诗歌,现摘录共赏: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 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潜鲸暗吸?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圆变。 117 6诗中所描绘“回风乱舞当空霰。万过其谁
11、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之场景亦与所摹舞乐诗画图非常相近(参见图 1) 。限于篇幅,不再枚举。总之舞美诗更美,而保存于石窟中的壁画图像更美,把现实中的诗乐舞之美经过艺术加工,演变成了融舞乐诗画为一体之艺术图式,亦充分反映时人以舞为乐,以善舞为荣之风习。而所摹 220 窟舞乐诗画艺术图式则是图像视觉描绘形式的直接显现,在所摹舞乐诗画艺术图式中可以看出,展现于观众的画面与在何位置如何表现动感效果,达到能与观众对话目的,均为当时之画师设计而出。依据就是石窟建筑本身特点,其次是按石窟特殊性调整与画面布局之需,再次按规划与方案展开后构图,最后完成整体方案。巧妙之设计加上高超的造型手法与色彩表现技法,最后
12、依据现实再定格于石窟之中,于是便形成了壁画中融舞、乐、诗、画于一壁之艺术图式! 结语 通过所摹莫高窟第 220 窟大幅壁画舞乐诗画艺术图式,能使人感受到唐代诗歌、绘画、音乐与舞蹈丰富之内涵,以及时代之节奏感、和谐感与生命的律动感。临摹、比对舞乐诗画艺术图式后发现,所涉及到的唐时舞乐诗画之价值观以及雅、俗等观念,与前代相比均发生了明显之变化,故尔产生出当时代所特有的舞乐诗画艺术图式。综合历史遗留,通过临摹中所发现为人所忽略之线索,来窥测古代艺术家们高超之表现技法与设计巧思,在融舞乐诗画于一体的艺术图式中,寓动寓静合而为一,在凸显与变化当中改写着韵律之声,把舞蹈之中的动感之旋律、音乐之中的听觉之乐
13、、诗词之中的文字之情,转化、集合而成壁画中图像7之大美集成,终成融舞、乐、诗、画于一壁之艺术图式构成。通过对融舞乐诗画艺术图式的临摹与研究学习,对今后发展民族文化艺术,均会有所借鉴与启迪!(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史苇湘.敦煌佛教艺术新思维.石窟艺术J.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 26李徽,罗明.敦煌莫高窟第 220 窟北壁壁画“乐舞图”之艺术探析.装饰J.中国装饰杂志社,2013(11).3段文杰主编.中国美术全集?15?敦煌壁画?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4段安节.乐府杂录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出版馆,1936. 5沈?d.旧唐书?志第九音乐二M.上海:中华书局,1975. 7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杜佑.通典卷 141M.上海:中华书局,1984. 9 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 426M.江苏:扬州诗局刻本,清康熙45 年本. 10沈?d.旧唐书?安禄山传M.上海:中华书局,1975. 11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 419M.江苏:扬州诗局刻本,清康熙 45 年本.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