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摘 要:兴趣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难点。本文从创设语境、课外活动设计等方面论述了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兴趣激活;课堂设计 从年龄特征来看,小学生天真可爱,求知欲望强烈,但也存在着好玩好动,自控力差,个性张扬的天性。如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这对小学英语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小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严重。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感到新奇,但随着知识的深化,目标的提高,到了四年级只有 50%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到了五、六年级
2、学生的学习兴趣呈逐年级下降趋势,相应的讨厌英语学习的学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体现了学生“不良学习体验”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两极分化特别明显。 班级规模过大。小学每班大约 60 人左右,而对于一个 60 多人的班级来说,每个学生每堂课练习的机会是相当少的,总是事倍功半,由此一来,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 兴趣缺失形成恶性循环。小学英语初学者越是不会读,就越不想读;越不想读,到头来就变成了“哑巴” ,最后产生厌学思想,导致在今后的学习中,说起学英语,就心惊胆颤。 2在这些因素中,作为学生内部因素的兴趣尤其重要,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动力、时间投入和学习的持久性,是小学英语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考
3、虑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策略 (一)巧设语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愿望 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英语学习情境,以唤起学生想说的欲望,体验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乐趣。英语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英语,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随时随地,既为尽可能的为学生制造说英语和用英语的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英语的氛围,喜欢用英语表达。无论说得标准与否,只要学生自发张口说,就已经说明自主训练唤醒了学生对语言
4、形式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课堂巧妙地创设情境,如在 Free Talk 中对口语表达和课文内容提问,要随时使你的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让学生主动发现并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们对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合作,心理上的自卑感逐渐消除;增加了学生的表达机会,教师也减轻了工作量;实现了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正如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3高课堂效率。 (二)精妙地课外活动设计,调动学生
5、探索欲 教师精心备课,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这是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的有一个重点。短短的一节课毕竟太有限了,因此,设计有趣的课外活动尤其重要,这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课外英语知识,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下是我们在设计课外活动可以参考的一些有效方式: 1.演一演。让学生分角色把课文表演出来,学生在积极参与了演的过程中既熟悉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2.画一画。 可以组织学生用学过的图画一画,制作成卡片,并在后面写下单词。让学生画出所学内容,并用所学英语谈谈自己所画的内容,
6、重要他们既能巩固所学内容,又能提高表达能,他们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当然能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写一写。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每天所学写在一张 A4 纸上,并可以设计图案,让后把所有的内容装订成册并做好封面,这就是他们的成长记录,把他们的作品可以在班级、校园的展示孩子们不知道多有成就感,同学赞赏,家长更是高兴,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成倍的增长。 4.差异化作业。学生的智力水平各异,语言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都用一把尺子去量,我们的教学一定会失败的,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要根据他们对语言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是有差异的,灵活地选择作业的数量。例如:巩固单词的作业,4对能很快记住单词的学生只抄一遍,对有的学生回去抄了三遍不能背也可以,因为作业负担过重会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减低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兴趣对学习的影响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它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只要不停地改变我们的学习教学方法,才能吸引住学生,只有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才能学好、学精。 参考文献: 1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8 年 1 期. 2张建花.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英语学习兴趣J.教育革新,2009 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