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艺复兴盛期古典艺术的审美特征摘 要 沃尔夫林的理论研究由对古典艺术和人文精神的研究开始,他把 16 世纪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与 15 世纪艺术进行对比分析,认为 15 世纪是“古风艺术” ,而 16 世纪才是真正的“古典艺术” ;从稳健简单的尊严美、丰满厚重的成熟美、稳重庄严的细节美、简朴庄重的空间美等角度入手,搭建了“古典艺术”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古典艺术 审美特征 稳健 庄重 沃尔夫林以“古典艺术”一词来表征盛期文艺复兴艺术,也即 16 世纪艺术。与之相对应,他以“古风艺术”一词来表征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也即 15 世纪艺术。 “古风艺术”和“古典艺术”是借自温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中发展而来
2、的艺术史分期概念,沃尔夫林也籍此表明他所坚持的论点: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文艺复兴盛期是艺术发展的巅峰期,其独一无二的价值可以与古希腊艺术比拟。这种观念是与人类长久以来的普适价值观相联系的,它反映了人类自古以来最习以为常的观看世界的方式。 沃尔夫林认为, “古风艺术”拙朴天真,富于生活气息,于描绘中显现出对生活的热情,其表达是远未完备的,但又预示了在巴洛克艺术中将要展现出来的东西:运动。而“古典艺术”精炼集中,于理想化的艺术形象之中反映成为“完美的人”的生活理想和相应的审美理想,平静而高贵,庄严而持重。古典艺术的完美性源自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精英2人士的生活理想的认识,而社会精英人士的代表就是拉斐
3、尔、卡斯蒂利奥内伯爵等。 沃尔夫林在盛期文艺复兴古典艺术中,不仅发现了“新的形式” ,也发现了“新的理想”和“新型的美” 。 他认为,相对于 15 世纪的早期文艺复兴艺术,这样的美更为平静、厚实、宽阔,所描绘的空间和其间所布置的物体间建立起新的关系,坚实的刻画形成鲜明的体量感,庄严持重。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诠释了堪称完美的“古典艺术”相较于文艺复兴早期“古风艺术”所表现出的不同审美体验。 一、古典艺术的审美特征 1、稳健简单的尊严美。与 15 世纪将人物动作处理得优雅、矫饰以及过分讲究不同,16 世纪艺术体现的是一种稳健、简单体现人的尊严的审美风格,在绘画中, “人物的姿势越发稳重,那些过度
4、装饰、生硬造作和立脚不稳的缺点已被克服。 ”除此之外,16 世纪的艺术恢复了古典艺术中对“体现坚强气质的有力动态的兴趣”,在艺术表现中注重力量和生命力的表现。 自画像是拉斐尔作于 1506 年的一幅作品,是他早期创作的典型风格。与其他几幅成熟期的肖像画相比,这幅作品轮廓线缺乏变化,尤其是肩膀、帽子、脖子,不能很好地形成圆润过渡,略嫌生硬单薄。而其成熟期的一个妇人的肖像 ,通过强烈的明暗对照,形成了鲜明的视觉焦点,这个焦点就是眉宇和鼻梁的明暗转折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寥寥数笔就能将眼窝和鼻梁连接起来。在 16 世纪,这样的连接所形成的强烈对照总是得到强调,艺术家将表情线索汇聚于一个单纯的整体,3这
5、或许就是 16 世纪艺术稳健风格的秘密所在。沃尔夫林指出,这种美是以人的尊严观念为基础的。 2、丰满厚重的成熟美。在 16 世纪,丰满、厚重成为新的审美理想。15 世纪,人们崇尚纤细、轮廓清晰的青春美,而到了 16 世纪,从前那些纤细处理的部分,被更丰满、更强壮的表现手法所替代。沃尔夫林认为,15 世纪艺术体现的是青春美、而 16 世纪艺术则是一种成熟美的表现。这个时期, “美见于体现古代理想的丰满躯干的宽大臀部上,而且视觉追寻的宽大而统一的各个面。 ” 16 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开始发展比之 15 世纪艺术更纯粹、更强有力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形象的鲜明突出和空间延伸是同步展开的,对于 16
6、 世纪的艺术家来说,其画笔仿佛就是最小的“光圈” ,其画布就是最大的“景深” 。人们偏爱紧凑、坚实、厚重之美,这并不与雄浑开阔的图像空间的要求相抵触,因为重要的是表现得充实,而不是题材的实际面积如何广大。 15 世纪的趣味是画得“漂亮” ,16 世纪的趣味是画得“结实” 。而且,主体形象之间开始更为紧密地联结,形成统一的整体。譬如拉斐尔的圣母和圣子 ,画面的水平线被压低,三个人物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团块,其充盈的体量感,通过与波拉约洛圣塞巴斯蒂安的殉教纸片一般的人物相比可以一目了然。 3、稳重庄严的细节美。在细节的处理上,16 世纪绘画在对人物的细节的刻画上,相较于 15 世纪而言更为工整,给人
7、一种稳重庄严的审美感受。比如在对人物的发饰的处理上,15 世纪时期“趋于划隔分股的发型4和细致的装饰倾向” ,以及“改变前额的自然框架,超出原来的发际线而扩大前额的面积” ,而 16 世纪则“更喜欢单一体块的简单发式的欣赏趣味” , “头发表现为梳得光滑服帖、有条不紊的体块” ,并“以清晰的水平线作为前额与发型的分界线” ,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就造成了前者娇揉而后者自然的视觉感受。在 16 世纪,艺术家在创作时追求“重量感和节奏感” ,15 世纪人物画中修长的颈脖,在这个时期由戴有沉甸甸的项链的粗壮脖子所替代,而原本那些“编织复杂图案的衣料”则变成了“具有重量感的能产生大效果而不必近观细察的
8、衣料” ,由此来凸显人物尊严而高贵的神采。 4、简朴庄重的空间美。古典艺术对垂直和水平轴向的强调是始终如一的,它赋予图像空间构成以稳定感、重量感和毋庸置疑的明确视域,引导欣赏者仅从一个唯一被作者确定好的角度去观看最能够反映形体常态的效果。 藏于乌菲齐美术馆的委罗基奥的基督受洗 ,是具有代表性的 15世纪艺术,人物和各部分的景物都像剪纸一样,整个图像空间像是拼贴出来的,尤其是背景,就是一块紧贴在人物背后的幕布。右边中景那棵树,下半部像是和远处的山石紧挨在一起,而其上半部分由于刻画得过于清楚,似乎已经跑到前景里来了。主体人物刻画得筋脉毕露,近乎平面装饰图案。而左边的残垣断壁又压在人物背上,再次令人
9、物嵌入背景之中。一个开阔的场景,由于缺乏有秩序的表现而显得平板拥塞。同时,人物的动作也过于局促,慌慌张张,尤其是耶稣基督被表现得像是凡人,他的身体几乎是在瑟瑟发抖,画家似乎仅是粗略地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5举止排列在一起而已。 而在拉斐尔的圣母子与小圣让?巴蒂斯特中,远景的白云与天空融为一体,自然地向后伸展。前景圣母子和圣约翰的轮廓总的来说是清晰的,但在阴影旁边的部分相对会模糊些,使形体与气氛融合。同样,相对锐利的边缘也并非象刀刻出来的那样,而是有一个巧妙的圆转过渡,仿佛形体沐浴着空气,在委罗基奥基督受洗中的生硬效果被避免了。在形体与形体相接的地方,相互交搭的线条总是穿插避让,形成多种变化。其中最
10、基本的变化就是刻画靠下、靠后形体的线条在即将与压在其上的线条相交时,会稍稍变淡,隐去刻露的痕迹,并形成图像空间局部近实远虚的空间推移。形体绷紧的一侧,边缘轮廓清晰光滑;形体松弛的一侧,边缘柔和微妙。在拉斐尔的作品中,有了明确的前景、中景、近景划分,色调对比、形体刻画的清晰程度也相应逐层递减,使形体自近处的平面向远方伸展,这样,平静与开阔联系在一起,简朴庄重的空间美感油然而生。 结语 肯尼斯?麦克利什曾说:“尽管古代社会可能是专横的,但它所提供的典范作品的情感丰富性和风格多样性,常常使它成为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这种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艺术中表现得格外强烈,因为它们所反映并使之不朽的文明的宏伟成就,
11、赋予它们内在的生命。 ”因此,人们总是对“古典艺术”表现出趋之若鹜的向往情怀。 沃尔夫林对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研究,不仅仅是关于艺术风格的,也是关于我们如何观看这个世界的。通过沃尔夫林的古典艺术理论,我们将清晰地意识到科学作为一个文化过程,既负载了人类对真理的永恒6追求,也负载了人类永无止息的批判精神。 如果把文艺复兴艺术的全过程归纳为一个观看造型艺术历史发展的基本图式,那么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这样说,艺术的进程既是连续变化的,又是循环发展的,在连续变化中,存在草创期、成熟期的渐次发展。无论如何,无论是 15 世纪早期优雅、轻盈、娇柔的艺术表现,还是16 世纪盛期庄严、稳重、厚重的艺术形式,对
12、于今天的我们而言,都是珍贵的艺术体验。 注释: 沃尔夫林,潘耀昌译.古典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 :2. 同上:第 270 页. 同上:第 275 页. 同上:第 281 页. 同上:第 312 页. 英肯尼斯?麦克利什,查常平等译.人类思想的主要观点形成世界的观念(上)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71. 参考文献: 1曹意强.时代的肖像: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巡礼.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2潘诺夫斯基.范景中译.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本文系 2014 年度成都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巡回画派”的艺术民族性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CS14SB0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