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4KB ,
资源ID:3469449      下载积分:8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694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礼”与“仪”.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礼”与“仪”.doc

1、1“礼”与“仪”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礼仪”一词先秦时期已见,如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 ”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 ”从古至今, “礼仪”二字经常一起使用,似乎“礼”就是“仪” , “仪”相当于“礼” 。其实“礼”与“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礼”原为“?Y” ,从示,从璺,象用祭器豆中食物祭祀神祖之形。“礼”的本义是祭神。 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徐锴注笺:“礼之言履,谓履而行之也。礼之名,起于事神。 ”后来“礼”引申为规范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古代典籍对“礼”的内涵有丰富的论述,例如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

2、,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汉书?公孙弘传:“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 ”儒家文化中的“礼” ,既是道德的标准、是非的准则、教化的手段,又是政治关系与人伦关系的定位体系,集思想、政治、文化于一体。 “礼”的内容广泛,包含礼义、礼乐、礼仪、礼俗、礼制、礼教等方面的涵义。古代的“礼”在道德、政治、教育、军事、宗教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礼记?曲礼所言:“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2鬼神,非礼不

3、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 “仪”通常指的是具体的行为规范,如容貌、举止、风度、措辞等。诗经?大雅?蒸民:“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论衡?书虚:“薪者投镰于地,嗔目拂手而言日: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文选?曹植(洛神赋:“琅姿艳溢,仪静体闲。 ”其中的“仪”皆指容止仪表。 “仪”具有可以模仿、效法的性质,当某种具有示范作用的行为被人们争相效仿时,这种行为被称为“仪” 。根据周礼的记载,古代有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这“六仪” ,都是古代绅士教育的基本内容。当模仿、效法的对象由实体扩展到抽象, “仪”便有了“礼制”

4、、 “法规”的意思。如:荀子?正论:“故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 ”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 “同仪”条:“仪,谓制度也。 ”墨子?天志:“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 ”其中的“仪”是“礼制”的意思。 “礼”与“仪”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礼记?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正,无文不行。 ”“礼”与“仪”也就是上句中提到的“礼之本”和“礼之文” ,这里的“文”即形式。 说文:“义,己之威仪也。 ”“义”是“礼仪”之“仪”的初文。 “义”者“宜”也,礼应以义为根据,仪出于礼。 礼记中讲

5、“礼”时常常引用诗经中“威仪”的说法,礼本来就是联系着仪,与仪密不可分的。礼仪产生于义而合乎仪,故称礼仪。礼、仪二者,礼是核心内质,仪是外显形式,是礼义的体现,没有内容的形式与没有3形式的内容都是不可想像的。将礼与仪相连,将仪与义相表里,反映了古人深邃的思想和睿智的眼光。 然而, “礼”与“仪”不可等同,春秋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已经开始重视对“礼”与“仪”的区分, 左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指出了“礼”与“仪”的区别: 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无违者,何故不知?”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礼,所以守

6、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羁,弗能用也;奸大国之盟,陵虐小国;利人之难,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于他。思莫在公,不图其终。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君子谓叔侯于是乎知礼。(左传?昭公五年) 这是说,在仪式上的揖让进退,能够按照既定的礼节而行,这只是“仪” ,还不是“礼” 。 “礼”必须体现为良好的政治秩序、民众的拥护和不欺小国的风范,如果没有这些在行政方面的积极体现,而只是讲究一些仪式上的礼节,就不能叫做知礼。这个故事说明仪只是礼的枝末,而不是礼的根本。 “礼”与“仪”之分的主要意义在于劝诫人们不能只关注外在的仪,而要重视内在的礼,强调“礼”规范社会秩序、营造和谐社会的功能。 概言之,古代的“礼”与“仪”浑言则同,析言则异。 “礼”具有社会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两方面属性,作为等级制度的“礼” ,强调的是4“名位” ,也就是孰尊孰卑的问题;作为伦理道德的“礼” ,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而“仪”通常指的是符合礼节的容止仪表。但是, “礼”与“仪”的用法又有交叉,如“礼”和“仪”都可表示由风俗习惯形成或人为规定的仪式、礼制和法规。这个交叉点至今还存在,如开学典礼即开学时举行的仪式,丧礼即是丧葬时举行的仪式。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