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说课稿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八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是一篇散文诗。 文章以对话为主,围绕奴才与聪明人、傻子诉苦的三个片段,鲜明而形象地刻画了三个性格各异的人物。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目标中规定:在通读课文基础上,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同时对作品有思想感情倾向的,能联系背景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文能培养学生品评语言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写作也提供了一个范例。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磨炼,语文能力不断增强,思维活跃、见解独特。对于以刻画人物表现作者思想的文体知识有一定分析的基础,并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分析文章
2、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应不难,但本文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对于十五六岁的学生来讲,很难感同身受。 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阅读课文,并能自主的复述文章的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圈点勾画精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从文中三个形象上能反观自己及周围的人,提高辨别真与假、美与丑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自主的分析文章,并运用有感情诵读的方式来揣摩人物心理和性格确定为教学重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联系作者的
3、生平及文章的背景,理解其深刻的内涵确定为教学难点。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文,计划一课时完成。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从“堕民”这一现象讲起,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在我的家乡绍兴有一群特殊的群体堕民,他们是一种已经解放了的奴才。每一家堕民所走的主人家是有一定的,不能随便走;婆婆死了,就使儿媳妇去,传给后代,恰如遗产的一般;必须非常贫穷,将走动的权利卖给了别人,这才和旧主人断绝了关系。假使你无端叫她不要来了,那就是等于给与她重大的侮辱。我还记得民国革命之后,我的母亲曾对一个堕民的女人说,“以后我们都一样了,你们可以不要来了。 ”不料她却勃然变色,愤愤地回答道:“你说的是什么话?我们是千年万代,要走下去
4、的!”大家看看堕民的可悲之处在哪里?对,堕民的可悲之处在于为了一点点犒赏,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还得出钱去买做奴才的权利。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对奴才的鞭挞从未停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 为了解决“通过分析人物语言、神态,揣摩人物心理和性格”这一教学重点,我设计如下步骤:先分析奴才的性格。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题目3中的奴才可以换成奴隶吗?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奴隶是失去人身自由的人,而奴才是思想上没有自由甘心于别人统治的人。那文中的奴才又有怎样的表现?带领学生默读课文,归纳出奴才的处境。吃糠咽菜,住所简陋,工作时间长,地位低贱。面对这样的处境
5、奴才采取的惯常做法是什么?(寻人诉苦)作者为什么说奴才“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着重引领学生朗读奴才的诉苦经过“清早挑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气炉夏打扇”在学生朗读的同时,要求齐拍课桌,打出节奏配合朗读。学生就会很好地感受到这哪里是诉号,简直是快乐的歌唱,也就明白作者为什么说奴才“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的深刻含义,也就明晰这是一个精神麻木,安于现状,不知反抗的奴才。(板书:奴才精神麻木,不知反抗) 第二步骤:分析聪明人和傻子的特点。设计以下问题: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他向聪明人和傻子诉苦时,聪明人和傻子的反应一样吗?我将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先找出
6、关键词,比如描写聪明人神态的词语:“惨然” “叹息” “似乎要下泪” 。聪明人的语言:“实在令人同情” “你总会好起来的” 。描写傻子的动作:“动手砸” “仍然砸” 。 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明确:聪明人是虚情假意的同情,无关痛痒的安慰,它的存在,只能使奴才更加安于现状。傻子是惊天动地的痛骂,义无反顾的拯救,只有傻子才能够使奴才的现状得以改善。(板书:聪明人虚情假意的同情,无关痛痒的安慰。傻子惊天动地的痛骂,义无反顾的拯救) 为了突破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这一教学难点,我提出(下转 104 页)(上接 123 页)“俗语说得好:文为时用,看文章最后,想想本文写作时当时中国的现状?联系作者写作时的背景
7、,你能说说作者对这三种人各持什么4态度吗?并说说理由”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在学生回答之后,我会出示鲁迅对奴才的看法,以完善学生的理解。 “一个奴隶,仅仅是奴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安于奴隶的地位,毫无反抗之意,那他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最后明确作者不仅仅是批评文章中的奴才和聪明人,赞美傻子,其实是在批评和赞扬某一类人,即像奴才一样的苟安于生者,像聪明人一样的助纣为虐者,像傻子一样的社会叛逆者。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对国民身上共有的遗毒无穷、源远流长的奴才本性给于了有力而辛辣的批判!这种奴才的本性有多长呢?长达两千多年!这种奴才本性有多坏呢?它使我们失去了人格
8、的独立,感受不到做人的尊严。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了分析人物的方法,同时也更深刻地认识了鲁迅先生的斗争精神和爱国思想。为了进一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一项作业:课外阅读鲁迅的作品,说说你心中的鲁迅是什么样的?他的作品对你有什么影响?从一个角度或从一个方面来写一篇短文。并以下面的话结束本课的教学。 鲁迅有一句名言:“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于是,面对那黑夜,那铁屋,先生首先拿起他那支如匕首的大笔,做了最坚决的斗争,给微弱的火种加一点光明,使它不至被浓重的黑暗困杀。这样看来,先生是在写自己,绝望中反抗,却从未停止反抗,傻子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四、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获大赛一等奖) 5责编 / 董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