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群体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近年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的评估加快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化,许多地方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但受生源、地缘等客观因素影响,国家还在不少边远山区、海岛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规模较小且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依附于中心学校的乡村学校” ,这些学校相对来说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本文将这类学校定义为“小规模乡村学校” 。这类小规模乡村学校往往是小学,教育界约定成俗的称法为“村小” “完小” “教学点” ,一般每个年级只有 1 个班,在校生 240 人以下(也有专家定义 100 人以下) ,但因为近年来东部沿海省份
2、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的扩大,部分小规模学校人数已经突破 240 人,如本次调查中的奉化市溪口镇畸山小学就达到 1 070 人,但它仍然依附于中心小学之下,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在教育行政部门眼中仍然是小规模乡村学校。 随着“撤乡并镇”和城镇化的加速,在“集中优质资源办教育”的主流思潮中,小规模乡村学校在教育布局调整中迅速退出历史舞台。20002012 年,全国小学数量从 55.36 万所减少至 22.86 万所,减少58.7%,其中绝大部分是被撤并的 6 个班以下的农村小学。同样,以浙江省奉化市为例,在 20002012 年,全市小学从 120 所撤并减少至 40 所,其中小规模农村小学从 1
3、04 所锐减为 15 所;到 2015 年,又减少 1 所,仅存 14 所。 2近年来,小学过度撤并客观上导致学生上学路程增加,随之带来的校车事故频发等安全问题,使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重新审视小规模乡村学校的存在价值,即对解决学生在家门口就近入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消除远距离乘坐校车上下学、低龄儿童住校等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一部分小规模乡村学校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就学的学校,办好这些学校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2012 年、2013 年国务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要求“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对保留和恢复的村小学和教学点
4、,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从政策上明确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特殊地位。小规模乡村学校成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办好小规模乡村学校将逐步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未来几年需要重要解决的问题。 一、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浙江省奉化市是一个县级市,全市 11 个镇(街道)总人口 48 万余人,在校(园)学生 8 万多人,拥有在编教职员工 4 143 人。2013 年 11月和 2014 年 3 月,课题组先后分两次,利用两周时间,对奉化市 14 所小规模乡村学校做了深入走访调查,与各学校校长、一线青年教师、各镇(街道)教办副主任进行座谈交流,掌握了较为丰富
5、的第一手资料。 奉化市现共有 14 所小规模乡村学校,分布在 8 个镇(街道) ,在校学生 4 098 人,在编教职工 188 人,其中 50 岁以上老年教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仅占 20%;35 岁以下青年教师 96 人,占总教师人数的 51%,成为小规模乡村学校的主力军。 3通过样本分析发现,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精神面貌总体比较好,上进心比较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编制不足,青年教师缺口大。2010 年前,全市小规模乡村学校很少会有新教师分配,中老年教师几乎全部占据小规模学校的“江山” 。2010 年起,该市陆续将 70 多名新教师直接分配到小规模乡村学校,但结构性缺编问题仍然
6、很突出。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的专职教师尤为缺乏,新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他们在教学上无所适从。 二是条件不好,青年教师心不静。当前学校公用经费是按照学生人数多少来划拨的,小规模乡村学校在校人数少,且依附于中心学校,没有独立的财务预决算制度,所以往往面临教育经费和资源上的不足。大部分这类学校不仅地处边远山区,生活娱乐活动缺乏,而且办学条件不断老化,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使进入这些学校的青年教师的期望值落差比较大,内心感到比较失落,无法实现对学校的深入认同。 三是待遇不高,青年教师身难留。从机关事业单位来看,教师职业待遇相对偏低;从青年教师本
7、身来看,工龄短、职称低,收入相对也会低一些。以一名参加工作 3 年的青年教师为例,一年薪酬约 5 万元(不含五金) 。自己的收入与不断增长的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相比,教师个人承受的压力过大。本科毕业还不如初中毕业到工厂打工的同学收入高,因此,青年教师想通过调动、公务员考试等途径改变人生轨迹的欲望比较强。 4四是氛围不浓,青年教师成长慢。调查发现,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没有 1 名高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占 52%,骨干教师严重匮乏,老年教师水平有限。个别学校青年教师比例高达 85%,同时还面临着优秀中青年教师流失的问题。由于没有骨干教师的引
8、领和指导,不少青年教师还停留在几年一堂公开课的阶段上,一起磨课研讨的教研活动很少。有些学校的全体教师在专业教学方面表现出相近的“共同贫困”状态,不少青年教师工作未满 5 年就出现“职业倦怠症” 。 五是机会不多,青年教师出门少。小规模乡村学校自身编制数量少,如溪口镇东岙小学、跸驻小学分别有 6 个班,但在编老师分别只有 7 名,“一个萝卜一个坑” ,工学矛盾突出、经费紧张,青年教师往往疲于应付上课、备课、改作业等常规教学任务,加上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指标一般只分到中心级学校,依附于中心学校的小规模学校分到外出培训名额十分有限,因此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业务提高的机会极少,这也限制了青
9、年教师的成长。 六是生源不一,青年教师上课难。调查发现,14 所小规模乡村学校的学生,7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中溪口镇畸山小学 1 070 名学生,仅有 5 名是当地人,且家境非常贫寒。承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成为小规模乡村学校的阶段性历史新使命。然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有流动性大、文化课基础薄弱、与老家课程设置和进度不一致等特点,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青年教师们很难适应。 二、发挥优势积极推动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年来,课题组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献计献策,做好参谋,努5力从行政层面推动政策、资金、制度等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小规模乡村学校发展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10、一是改善办学条件,力促青年教师静心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制订实施“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三年提升计划(20142016) ”,其中包括小规模学校教学条件改造工程、食堂改造提升工程、教师宿舍改造工程、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塑胶操场建设工程等 6 大类的 56 个项目,总投入预计达 2 920 万元。 二是提升工资待遇,力促青年教师安心工作。待遇是稳定之本。为此,该市在原有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的基础上,对全部小规模乡村学校在编教师建立“农村特岗教师津贴” ,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偏远程度和条件艰苦程度分 600 元/月、400 元/月、300 元/月三类,平均每位教师
11、每年增加了 4 500 元,每年财政多支付约 100 万元。同时,松岙镇还对在职教师实施“车贴”制度,每人每月享受 500 元车贴。这些举措的实施,较好地鼓励了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安心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三是实施牵手行动,力促青年教师精心工作。启动小规模乡村学校“牵手行动” ,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人员分成几个行动小组,每个行动小组联系 13 所学校,每位教科研人员联系 1 个教研组,各行动小组或教研员每学期活动 3 次,每次在对口学校蹲点 23 天,吃住在学校,与结对学校教师一起同生活同工作,全程参与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以同伴的身份,面对面、心贴心地进行跟踪帮扶,促进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12、 6四是启动教育实验,力促青年教师创新工作。为逐步提高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乡村学校自然小班化的实际情况,2015 年年初,课题组研究制订奉化市乡村学校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 ,在 4 所小规模学校实施“乡村学校小班化教育实验” ,组织相关校长到先行试点地区学习取经,组织业务人员开展小班化教育专项培训,强化“全科教师”培养,进一步重视培养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实验舞台。三、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尽管课题组力所能及地依托当地有限资源,用一年多时间加强小规模乡村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够,需要从更高层面、更多维度来推动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做
13、优做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 一是准确定位小规模乡村学校的教育地位。要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的边缘化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要对其有一个准确合理的定位,明确其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发展”而不是“保留”作为其目标定位。只有以“发展”为目标,青年教师在学校工作才有“希望” 、才有“信心” 、才有“动力” 。 二是加快确立小规模乡村学校的法人地位。在取消学校行政级别的宏观背景下,长期以来小规模学校依附于中心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仅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反而明显从经费、人事等方面束缚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只有赋予小规模学校独立法人资
14、格,才能实现独立的财务账户、公平的7机会竞争,才能真正进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视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才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和参与机会。在此基础之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学生规模不足 100 人的小规模学校按 100 人核定公用经费,并适度向其他规模较小的学校倾斜。 三是切实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的配比制度。依前文所述,在乡村生源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以“生师比”来配备教师的办法已经明显不符实际。建议以“班师比”来衡量确定实际需要的教师数更为科学合理,经课题组测算,100 人以上的小规模
15、学校 1 个班级应配备 3 名教师较为合理,100 人以下的应配备 1.52 名教师较为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小规模学校教师摆脱课堂的“束缚”走出校门,保证普通学科和体艺课程的实施,空出青年教师的岗位。调查中还发现,因小规模乡村学校在编教师少,在新一轮岗位设置中可评聘岗位受到限制,甚至出现“高职低聘”现象。但增加或改变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编制人数和管理办法,权限不在教育行政部门,而在人事和编办。 四是探索建立小规模学校定向循环交流体系。要摒弃“支教” “送教”这种蜻蜓点水、效率不高的帮扶模式,抓好做深义务教育城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把小规模乡村学校确定为定向交流类别,建立“小规模学校定向循环交流制度
16、” 。建议定期定量派遣城区、城郊和较大镇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带着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定向到小规模农村学校“种教” “换血” ,扎扎实实干上 3 年,循环后可选择返回原学校。经课题组测算,每8所小规模学校每年接纳 12 名优秀教师比较合适,3 年一轮就有 36 名优秀教师。同时,选派相当数量的小规模农村学校教师到先进学校挂职学习(建议不转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 。这样既能保持学校传统,又能带动学校青年教师成长,激发学校发展活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积极搭建小规模学校教师多元发展平台。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单列“小规模乡村学校教师培训计划” ,使优质培训机会直达小规模学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专项举办小
17、规模乡村学校教师教坛新秀、优质课等评比,设立专项荣誉和奖励,搭建“向上的通道” ,培养小规模学校青年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议县级教科研部门探索实行“牵手行动” ,每两年“牵手”1 所小规模乡村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帮扶。建议各地划片开展“研修共同体”活动,加强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六是不断提升小规模乡村学校的“文化力”水平。建议小规模乡村学校立足区域实际,凝练校园文化精神,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校园文化特色,做好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为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建议小规模乡村学校定期举办“读书会” “学习沙龙”“夜学”等活动,邀请专家来校交流,丰富青年教师们的精神文化,打造校园的文化场。建议小规模乡村学校健全党群工作机制,丰富教师业余活动,解决因地理位置偏僻带来的娱乐生活少、交友婚恋难等问题,切实增强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市教育局) 9(责任编辑:任媛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