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幸福的伦理思考摘 要:幸福主要是由快乐和价值两个元素组成的。人的需要可以归纳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都带来幸福。一个人的幸福感还和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每个人应当心存善念,帮助他人获得幸福,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关键词:幸福 需要 物质幸福 精神幸福 社会化 幸福问题是伦理学领域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难题,但自古至今,它又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众多思想家的关注,有关出版物可谓是林林总总,以至于关于幸福的说法有无数之多。 “不幸的是: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致虽然人人都在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 ”1p366,众
2、多思想家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幸福往往涉及人们生活本身的目的。 一、幸福的定义及其争论 “人活着就是要得到幸福” ,但是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20 世纪 70 年代之后,经济学家从主观感受角度来理解幸福。他们认为,幸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和认知评价。2p41 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的” 。费尔巴哈、洛克、莱布尼茨和弗洛伊德等均视快乐为幸福的同义词。快乐是简单的,是欲望满足之后自然发生的。赫拉克里特和德谟克利特等认为,快乐充其量是幸福的表现形式,快乐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亚里士多德更是2认为, “只有德性才能达到至善,真正的幸福建立在德
3、性之上” 。奥勒、赛涅卡和包尔生等均认为,节制、仁爱等德性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不等于幸福,但两者高度相关。 现代汉语辞典是这样定义的: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生活、境遇)称心如意”这种心理状态。幸福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和认知评价。 二、幸福的元素 尽管幸福有一种主观性极强的特征,但如果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把它作为一个客体来加以解构,可以发现幸福是由二大元素组成的,这就是:快乐元素和价值元素。 1、快乐元素 弗洛伊德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他指出:人的这种本能“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从而是超道德的,不理会是或非的”3p115。幸福作为人们生活所追求的目的,理所应
4、当地也和快乐紧密相连。因为很难想象,在完全没有快乐且频繁感受痛苦的生活中,还会有幸福可言。2、价值元素 人们在追求幸福时,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获得快乐感,而且还会反思这种快乐感的来源是否有价值或意义。我们可以把快乐元素看成是一种当前的利益,把价值元素看成是一种未来的利益。正确的做法是:当我们在享受当前的利益(快乐)时,应该反思一下,它是否符合我们更远的价值目标也即我们未来的利益。如果只顾眼前,不顾未来只会剥夺3我们获取更多的快乐。 三、物质需要的满足与幸福的关系 人具有复杂的属性,按照内容可分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客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主观世界则主要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感受。 1、
5、物质生活是个人幸福的基础内容 “幸福不是别的,只是某一生物的健康的正常状态,它的十分强健的或安乐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生物能够无阻碍的满足和实际上满足为它本身所特别具有的,并关系到它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4p535 人是有生命的生物,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活着。 “人性首要的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5p5 维持生命相关的饮食、健康、性等也是重要的, “身体的保养和健康状况似乎是造物主首先劝每个人关心的对象”6p272。 2、物质幸福影响精神幸福 幸福就其存在的空间来说,可以分为显性幸福和非显性的幸福。物质生活的满足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显性的幸福,因为它是人们可以实实在在的
6、感受到的。但是这种显性的幸福也是因人而异的,人是有自我意识的生物,幸福也不单单只是物质生活的满足。人类如果脱离了物质的窘境,从而拥有了安全感,便会更加的自信和乐观。所以说物质不代表幸福,可是没有物质的幸福也是不现实的。 四、满足精神需要的重要性 精神追求可以理解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满足,人类4可以追求另外一个层次的享受。另外一种则是可以理解为一种脱离物质生活的羁绊,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人是有肉体存在的人,所以需要一定的物质供养,不仅如此,许多精神活动也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才能进行。故而,古希腊先哲们,从梭伦到亚里士多德,在谈到人的发展和幸福时,都一致认为需要一个中等水平的财富。 “
7、梭伦对人的幸福作过一番很好的描述:这就是具有中等的外部供应,而做着高尚的事情,过着节俭的生活。 ”7p197 一个人要想获得持续和长久的幸福,其心灵必定是自由的。如果心灵不自由,即使其物质生活条件再好,房子再豪华,车子再高档,也不可能给他带来长久和持续的幸福。所以说满足精神幸福,才能更加提高个人的幸福感。 五、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增强幸福感 按伊壁鸠鲁的说法,人所能享受到的最完美的幸福,就存在于肉体上所感受到的舒适之中,存在于内心所感到的安定或平静之中。在实际生活中,幸福并不依赖任何外在的具体客观标准,而是注重人们的内在主观感受和主观评价。所以说“得不到这些享受时的痛苦比得到这些享受时的快
8、乐要大得多,而且有了这些享受不见得幸福,失掉这些享受却真感到苦恼了” 。8p117 六、结语 幸福包含了许多元素,并且这些元素是相辅相成的。人在符合其本性、需要被满足时,便感到幸福。人的属性包括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当人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统一时,人是幸福的;两者之间的裂隙,需要精神世界来加以弥合,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增强个人的幸福感。5物质幸福在于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在于获得;精神幸福在于理性、德性和自我完善;而主观幸福则更着重于内心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德)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M.林荣远,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美)L.J.宾克莱.理想的冲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5(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宽,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7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M.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作者简介: 邵园园(1985-) ,女,安徽定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