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43.50KB ,
资源ID:3470022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700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年思想界关键词:马克思、福柯以及新自由主义难题.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年思想界关键词:马克思、福柯以及新自由主义难题.doc

1、12016 年思想界关键词:马克思、福柯以及新自由主义难题马克思归去来 马克思归来 ,瑞典福克斯、加莫斯可主编,传播驿站工作坊译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 (第二卷) ,美大卫?哈维著,谢富胜、李连波等译校,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资本社会的 17 个矛盾 ,美大卫?哈维著,许瑞宋译,中信出版社,2016 超越帝国 ,意安东尼奥?奈格里著,李琨、陆汉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权力与理性:世界中的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 ,曹天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说“马克思归来”就意味着马克思曾经远去过。当然,在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确处于低潮,资本主义的自由民

2、主一度宣判了“历史的终结” 。但后来爆发的资本主义危机一次次地证明了马克思的洞见。就连纽约客于 2016 年 10 月也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他回来了:过去与当下的马克思的长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著作以及对于当下的意义。作者路易?梅南(LouisMenand)指出,这位“19 世纪的哲学家的观念对我们理解当下经济与政治的不平等或许有所裨益” 。 2这在当下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了。 马克思归来是当下非常活跃的批判传播学学者福克斯(Christian Fuchs)和莫斯可(VincentMosco)所主编的论文集(分上下卷) ,会集了世界各地的批判传播学者的相关论文。在这本书的“导论”部分,

3、两位编者也列举了主流媒体近年来对马克思的关注,并指出“伴随着新一轮全球资本主义危机的爆发,我们似乎也进入了新的马克思主义时代” 。 两位编者尤其反驳了鲍德里亚的如下论断:马克思的生产主义已经过时,并指出马克思关于生产的研究对批判传播学依然有着重大意义。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马克思,媒介,商品与资本积累;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马克思与媒介使用;马克思,可替代/社会主义媒介与社会斗争,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将马克思应用于批判传播学的相关成果。 2016 年中国翻译出版了哈维的两本书。另外,哈维于 2016 年 6 月访问中国,在南京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发表演讲,引起了巨大反响,说 2016 年是学术界

4、的“哈维年”也未为不可。据哈维说, 资本论的第一卷,他至少讲了 60 多遍。他每年至少讲一次,讲了有 40 多年,有时一年会讲两次甚至三次。我们看到的中文版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2015 年出版)和第二卷(以下简称“读第二卷” )就是他讲课的成果。 在“读第二卷”中,哈维为了论述的连贯,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关于信用和金融的论述也纳入了进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论述无疑有着更为迫切的相关性。 3无论是在中国的演讲,还是在“读第二卷”中,哈维都更为强调资本论第二卷对于当下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我们知道,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关注的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5、而第二卷则关注的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在哈维看来,即便是马克思主义者,大都只会阅读资本论第一卷,对第二卷则大都不以为意,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疏忽或者失误,因为不重视第二卷,我们无法充分理解第一卷的内容。哈维认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存在深刻矛盾的思想至关重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清楚地把握资本主义的多元矛盾,而非只是生产空间内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 第一卷假设价值的实现毫无问题,即生产出的产品都会卖掉,但在第二卷马克思则追问这些生产出的产品如何卖出去,即剩余价值如何实现。因此剩余价值如何在地租、利息、商业利润、税收和生产利润等形式间的分配就成了关键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则意味着矛盾和斗争的多元性,

6、即斗争不仅限于工人和产业资本家,而且还有“反对商人、银行家、外汇炒家等人的阶级斗争问题,还有怎样理解这些人所参与的活动(保险、对冲、衍生品、抵押债券、信用违约掉期等)的问题” 。 资本社会的 17 个矛盾则是哈维通过阅读马克思并结合当下历史发展所指认出的与资本相关的 17 个矛盾。 哈维认为这是他“最危险的一本书” ,并且是他所谓“马克思工程”的最新(或者是最后)成果。哈维在这本书中特别区分了资本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充斥着无数矛盾,但其中许多与资本积累并无直接关系。这也是作者没有把种族和性别矛盾纳入4研究的原因。 作者将这 17 个矛盾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根本矛盾,这

7、是任何类型的资本主义都会存在的矛盾,其中包括(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2)社会劳动与货币;(3)私人财产与资本主义国家;(4)私人占有与公共财富;(5)资本与劳动;(6)作为过程的资本与作为东西的资本;(7)生产与实现的矛盾统一。 第二类是在不同形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会有所不同的变化的矛盾,其中包括(8)技术对人的影响;(9)分工;(10)垄断与竞争;(11)不均衡的发展与空间生产;(12)收入与财富的不平等;(13)社会再生产;(14)自由与控制。最后一类是危险的矛盾:(15)无止境的复合增长;(16)资本与自然界的关系;(17)人性的反叛。 哈维在这本书中非常推崇波兰尼。在后者看

8、来,资本主义制造了“自由市场”的神话,并且将劳动、土地(自然)与货币都视为可供买卖的商品,而这三要素的商品化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毕竟,人不是供资本家肆意剥削的劳动力,自然也不是资本家可以无限攫取的货物,货币也不是供人无限积累的商品,但资本主义将这三要素变成了虚拟商品。这就会导致哈维所说的矛盾(2) 、 (5) 、 (16)以及最终的(17) 。 但哈维从资本积累的角度看到了更多的矛盾。在笔者看来最为重要的是矛盾(15) 。哈维认为资本主义 3%的复合增长率是不可持续的,很快就没有生产条件来支撑这种资本积累方式。但哈维也意识到,资本或许并不需要有形的生产条件进行积累,单纯的货币积累就可实现资本的

9、积累。这是金融资本以及非物质劳动崛起的原因所在。在发达资本主义社5会,奇观(景观) 、信息、影像、符码和信息等的生产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可以保证资本摆脱自然限制,迅速积累。另外哈维也指出当下一?重要转变,那就是,资本获利并不是靠生产上投资,而是靠占有使用信息、软件和它所建造的网络所产生的租金和特许权。换言之,对土地和知识等的垄断让垂死的食利者再度焕发容光凯恩斯在 1936年预言过“食利者的安乐死” 。也就是说,当今的剥夺不再采取利润,而是采取各种租金的形式。 这就让我们来到了哈维的重要结论,斗争不能再只限于生产空间和劳动过程,社会上针对各种寄生阶层的斗争同样重要,而这些恰恰是传统左派所忽

10、视或者不以为然的,认为那些只是城市中产阶级的小打小闹,不可能具有革命性。但哈维恰恰通过这个视角认识到土耳其、希腊和美国等地的新社会运动所具有的反资本主义意义。 在本书的“后记”中,哈维根据这 17 个矛盾提出了 17 条斗争策略。但哈维并没有像毛泽东或者阿尔都塞(哈维对阿尔都塞的理论的“反人道主义”似乎有所误解)那样哈维认为后两者没有阐述马克思对资本内在矛盾的分析辨别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哈维所提出的三类矛盾之间的关系是含混不清的。合理的解释是,这些矛盾都可以成为斗争的起点,并且在特定的历史节点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期望哈维的分析和建议不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变得“

11、危险”起来。 2016 年是列?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完成 100 周年,这部在“一战”结束前不久发表的作品可以说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6以及世界本身。那么在当今世界,帝国主义还是我们面对的主要问题吗?在意大利哲学家奈格里看来,答案是否定的。短暂的、革命的 20 世纪结束了,曾经与美国争霸的苏联灰飞烟灭,柏林墙轰然倒塌。但美国并没有独霸世界,并形成一个单极世界,而是面对着众多权力的挑战,如欧盟、崛起的中国和遍布世界、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原本的美苏两极世界被一个多极世界所取代,形成了某种“混合政体”:以美国、七国集团和“北约”等为代表的“君主力量” ;以其他主导民族国家和跨国公司为代表的

12、“贵族力量” ;以弱小民族国家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人民力量” ,这些力量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同于帝国主义的“帝国” 。正如哈特和奈格里在帝国的开篇所写的:帝国在我们眼前成形。 而这本超越帝国就是在帝国和诸众出版之后,奈格里在不同场合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进一步阐述。 在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从物质劳动向非物质劳动转变的背景下,生产变成了生命政治性的。资本剥削的不仅仅是工厂内的剩余劳动,而且是社会范围内的生命形式。因此男性产业工人不再是革命的主体,奇异性的诸众才是对抗“帝国”的力量。这是生命政治对生命权力的斗争,也是制宪权对宪定权的斗争。正如奈格里所说:表达一种反对资本主义的“

13、生命权力”的新的无产阶级“权力”是可能的。这是奈格里作品充满乐观主义的原因所在。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关于“帝国”的进一步阐述;欧洲对抗“帝国”的可能;后社会主义时代的政治以及后现代性中诸众的力量潜能。在最7近英国“脱欧” 、特朗普当选以及欧洲(极)右翼政党强势崛起的背景下,奈格里关于欧洲和“帝国”的论述显得格外具有相关性,值得我们细细推敲。 权力与理性是作者曹天予于 2015 年上海大学系列讲座的整理稿,因此行文清晰简洁,但这并不有损于这本书在内容上的深刻性。作者意在“将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放在世界史的视野中,通过对比关照,勾勒这两支思想体系及实践意义的基本点和相互关系” 。自由主义相信一个理

14、性社会,认为保证理性个体在社会中进行理性选择就可以造就一个美好社会,但马克思主义认为,无视阶级权力,自由民主或者理性选择只是神话而已,因此作者用“理性”和“权力”来概括这两种思潮。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是现代以来最为重要的两股思潮。当然,现代保守主义作为一种反现代性的思潮也非常强劲,对此作者并没有过多论述,而是指出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都激烈批判前者,尤其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甚。 面对这两股宏大的思潮,作者的处理方式是提炼出它们的根本性预设与原则并予以辨析,而且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念层面,而是考察它们在历史-实践中所遭遇的困境和限制。例如,作者指出, “就现实制约而言,新自由主义也好,道德理想

15、主义也好,都认同私有财产和雇佣劳动基础上的市场和法治” 。而私有财产和雇佣劳动不可能带来真正的自由,这是自由主义内在的局限。 作者也并不是抽象肯定马克思主义,而是通过对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实践来考察马克思主义的成败得失。在作者看8来,毛泽东和斯大林相比,有四大贡献:一是将农民视为人民民主专政主体的组成部分,而非专政对象;二是鉴于苏联经验,主张“农轻重并举” 、部类平衡、两条腿走路、特别是生产组织中的群众路线,这是宝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三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四是反修防修,防止党的异化变质,在作者看来,这是列宁的政党学说以后,马克思主义运动史中最有创造性的发展。 工作的未

16、来与美好生活 你为什么而工作:价值型员工进阶指南 ,美巴里?施瓦茨著,易安静译,中信出版社,2016 无偿:共享经济时代如何重新定义工作 ,克雷格?兰伯特著,孟波、李琳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金钱与好的生活 ,英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英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著,阮东译,中信出版社,2016 法国哲学家安德烈?高兹(Andre Gorz)将现代社会称为工作或者工薪社会,因为无论拥有怎样的自由民主,绝大多数个体都是雇工劳动力,都要通过工薪来养家糊口。在高兹看来,工作是在公共领域内,应其他人要求、遵守其他人的规定所进行的有用且有偿的活动。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是自私自利的理性人,只有收益才会让他们从

17、事劳累烦琐的苦差。但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有不同看法。这本书的副标题会让我们以为这是一本职场指南类的实用畅销书,但这只是中信出版社这个中译本的意图,原著 x 并没有副标题。另外,这是一位严肃心理学家 TED 演讲内9容的会集,清晰明了地探讨了关于工作动机的社会心理机制。 施瓦茨通过一系列案例驳斥了源于亚当?斯密并在当下广为接受的错误观念:人们愿意工作的唯一原因是工作所带来的报酬。只要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报酬,工作的内容便无关紧要。这种错误观念导致了对劳动过程的无限分割(以泰勒制和福特制的流水线为代表) ,这种劳动的技术分工让工作本身彻底失去意义,工人只能感受到巨大的疲劳感和无力感(因为他们对工作流

18、程既无法理解,更无法掌控) 。另外,因为这种观念的影响,人们会变得残忍,反对向失业者提供救济金,因为他们认为一旦让失业者不劳而获,后者就没有了工作的动力。这就产生了对于“养懒汉”的歇斯底里。 这时施瓦茨引入“自我实现的预言”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人们都相信人天生懒惰,不愿工作,即使工作也只是为了报酬,那么老板所营造的工作环境也仅仅关注效率、工作简单而重复、完全依赖报酬去激励员工。这恰恰证实了原本的预设。施瓦茨将这种错误观念称为马克思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即虚假意识,但作者没有认识到的是,在这种意识形态背后,是资本家攫取利润、规训劳工的现实的物质考量。 尽管如此,作者对物质刺激和彻底剥夺工作意义的劳动的

19、技术分工的质疑无疑是充满洞见的,在工作社会中,如果我们无法在工作中体验到意义,那么我们的整个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就被掏空了。 无偿这本书的原标题是“影子工作:填满你生活的无报酬、看不见的工作” 。作者兰伯特通过“影子工作”来解释我们越来越忙的原因。“影子工作”这个术语来自奥地利哲学家和神学家伊凡?伊里奇10(IvanIllich)1981 年出版的专著影子工作 。伊里奇关于工作有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实用性失业的权利 (TheRighttoUseful Unemployment) ,论述了在就业之外进行有用且有意义活动的必要性。 在作者看来,所谓影子劳动指的是我们为商业机构和组织所完成的未得到报酬的所有

20、活动。也就是说,商家通过影子工作将劳动成本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但大部分消费者却浑然不知。这些工作包括自助加油、检查并打包自己的杂物、独立进行股票交易、自己组装宜家家具、通勤、家务劳动、网上消费等。在作者看来,影子工作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让我们原本就非常忙碌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不堪。 作者所指出的影子工作不仅指的是我们作为消费者要完成商家所转嫁的劳动,而且也指我们作为生产者在工作场所之外所从事的活动。例如,大都市漫长的通勤时间,为找工作或者提升自我所进行的自我培训的时间以及工作时间之外处理老板或者同事短信和邮件的时间。这些都是没有报酬的活动,大大压缩了我们的空闲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具体来说,作者认为有四种力量推动了影子工作的大量滋生。1.技术与机器人。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或者自动柜员机自主完成服务。 2.公众信息的大幅扩散带来专业知识的“民主化” 。这样普通人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过去只有咨询专家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在线诊断或者处理法律文件。 3.随着数据的经济价值日益重要,很多机构不择手段地收集资料。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