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寻释访道山海间旅行修心在这快节奏的生活里,整日总会有各种琐事烦恼环绕,于是走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回归自然,便成了都市人的一种奢望与期待。徒步、登山、读书、参禅悟道享受村落的宁静和气息,静静地回味往事,涤荡自己蒙尘的心灵,这便是心的旅行,也是修心。在这样一个夏日,寻觅一个既山青水秀又是名山古刹的安静之所,听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其实并不难。这样的地方,在海滨城市威海就有好几处。 赤山明神、法华院 踞山面海,护佑四方 赤山坐落于石岛港西北侧,山海相连,景色秀丽。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海壮山势,山借海威,以“东方神山” 、 “佛教胜地”而著称。在赤山上矗立着一座高达 58.8 米的世界最大的锻铜神像、中
2、国第一海神像赤山明神。远在石岛小城外的人们都能看见他庄严的身影,踞山瞰海,抚掌听涛,极目海天。 在赤山,还有一座名刹法华院。据史书记载,赤山法华院原为新罗人(今韩国)张保皋所建,大唐盛期,新罗人张保皋应征入唐,曾任武宁(今徐州)军小将。他武艺超群,作战勇敢,深受大唐将士的爱戴。后回归新罗,任清海大使,在此期间,他积极从事中韩两国间的贸易往来,为中韩两国人民铺设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成为当时著名的2海上贸易家,被称为“海上王” 。他为了保佑其海运事业的昌盛,慕名来赤山建起了当地第一座大庙宇,并请来僧人诵经。首批僧人属天台宗派,读诵经典法华经 ,故此院命名为“赤山法华院” 。公元 839 年,
3、日本高僧圆仁法师一行入唐求法, 客居此院二年零九个月,在当地官员和僧俗的关怀支持之下,使他得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等方面的诸多知识。归国后,圆仁法师念念不忘此次来中国的巨大收获,编述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书中对赤山法华院作了详细的描写,使赤山法华院名扬海内外,同时,为了感谢赤山人民的深情厚谊,圆仁责其弟子在日本京都小野山以赤山为名修建了“赤山禅院” 。因此,赤山法华院是一处情系中、韩、日三国人民友谊的圣地。 一年四季,都有许许多多的中日韩游客不远千里前来赤山朝拜,他们在明神像和法华寺祈祷平安、财富、健康、爱情,祈祷一帆风顺,祈祷生活幸福美满。 圣经山东华宫 摩崖石刻,天然老
4、象 圣经山是昆嵛山南延的支脉,历来被道家视为大化仙境。金元时期,王重阳收邱处机等“北七真人”为徒在此传布道,创立了道教全真派,王重阳也因此得成正果,成了全真派开山鼻祖。 圣经山又是一座天然的奇峰异石博物馆,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狮峰、虎峰、骆驼峰、双乳峰,有龟石、蟾石、大象石、仙桃石、巨幅老子像石。山上遍布道教遗址,其中最出名的当是举世罕见的大型摩崖3石刻太上老子道德经 。 圣经山东南 2 公里处是秀拔的紫金峰,海拔 257 米,因其山形像皇帝所戴“紫金冠”而得名。相传王玄甫在紫金峰修道时,历尽艰辛,却无法悟透道家的精髓。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山神,山神报告给玉皇大帝。玉帝遂派太上老君带寿星图
5、像一幅,来紫金峰面授机宜。寿星图刻在圣经山西岭上,每天只要对着寿星图练功,便可得道成仙。于是便有了天然巨幅老子像。这座像高约三百米,宽百米有余,远看半立半卧,慈眉善目,长须飘髯,裹一道袍,手执尘拂。当地人传称他是道家的祖师、春秋大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的化身。 在紫金峰前怀,王重阳先后收授“北七真人” ,在此创立道教全真派。众道联手复修三清殿、三官殿等十二座殿堂,赐名东华宫。现在原址上重修的东华宫里,还保存着当年的山门石阙、四尊石狮、丹灶神炉以及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篆刻的“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帝君碑”残块。 大乳山佛教文化园 海天佛国,梵音悠悠 当年,王玉阳和丘处机等人协助王重阳在昆嵛山创立了全真教
6、,其主要教义就是提倡佛道儒“三教合一” 。位于昆嵛山西簏的玉虚观,在乳山市冯家镇境内,旧为中国北方三大道观之一,那是王玉阳修道 30 多年的地方,他在此开创了全真教嵛山派,在“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又提倡“天人合一” ,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楷模。 所以,乳山不仅是母爱文化的发祥地,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佛4道儒“三教合一” 、提倡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主要发源地。 遵从传说与传统,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在这里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药师佛大殿。结合大乳山福地养生的开发理念,以琉璃为主要的构景材料,建成的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修复重建的泓兴禅院、药师佛塔、日月同辉双塔、欢乐世界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佛教文化园。 历史上的泓兴寺院斗拱飞檐、碧瓦鳞鳞、朱门赫赫,虽非气势壮观,却显殿堂庄严。每逢农历三月十六,寺院举办山会和各种佛事活动,并撒贴邀约各地梨园名伶在此粉墨登场会戏三日,周邻善男信女及异地香客均择日纷至沓来,焚香礼拜,寺院一时香火鼎盛。现在的寺院占地 20亩,由四进殿堂及配殿组成,依山面海,与药师琉璃塔、日月同辉塔遥相呼应,气度非凡,享有“海天佛国”之称。 泓兴寺门前有一棵“礼佛树” ,相传是寺院的僧人所栽。一般树木的树冠为南密北疏,而此树的树冠却神奇的朝向了西方,并微微躬身,似乎是在表达对佛祖慈悲的敬意和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