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2.50KB ,
资源ID:347019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701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oc

1、1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摘 要: 青年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因此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当前极端重要的工作,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青年意识形态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调研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状况,定量分析了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青年意识形态的塑造途径、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等,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正负效应,并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提出了构建青年意识形态工作健康生态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青年意识形态 移动互联网 思政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有学者总结为习近平意识形态“十论” 。早在 2013 年的

2、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党和国家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作为当前“极端”重要的工作还是第一次,而青年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成效。 当前,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智能终端在高校大学生中迅速普及。在完全开放的互联网中,青年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获取的信息量空前增大,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充斥在互联网中,这对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出新的挑战。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对国家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 2一、基本概念 法国哲学家特拉西(Antoine Di

3、stuttde Tracy,17541836)在其19 世纪初出版的意识形态的要素中首先提出“意识形态”的概念1,他从观念学角度界定意识形态的概念。一些西方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阐述意识形态的概念,其中法国的迪韦尔热(Maurice Duverger)将意识形态阐述为“解释一个社会的系统方法,它或者为这个社会辩护,或者批判这个社会,成为维持、改造或摧毁这个社会而采取行动的依据”2。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代表,并未明确意识形态的概念,学者将其思想总结后认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为:在阶级社会中,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及在这基础之上的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而形成起来的,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

4、象和观念的总和3。而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为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就叫做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当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本文研究的青年意识形态工作就是通过教育使青年认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并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随着移动互联网融入大众生活,多元价值观、各种思潮和舆论在移动互联网快速的呈现和传播,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移动互联网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21 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经历 2G、3G 时代,2013 年底工信部发放 4G 牌照后,移动互联

5、网在我国快速发展,利用移动终端访问网络已经成为青年一代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3途径。移动互联网一直处在动态发展中,因此很难界定其概念,现阶段国内学者将移动互联网定义为“移动通信终端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一体,用户使用手机、PDA 或其他无线终端设备,通过数据流量或者 WLAN 等速率较高的移动网络,在移动状态下随时、随地访问网络获取信息,使用商务、娱乐等各种网络服务”4。 二、高校青年意识形态现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运用移动互联网做好高校青年意识形态工作,首先需要了解高校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现状及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中的作用。笔者对山东农业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被测样本涵盖理、文、工、农学等四个

6、学科,涉及大二、大三两个年级。本次调查共发放 300 份问卷,实际收回 287 份,有效问卷 287 份,回收率 95.7%,有效率 100%,其中中共党员比例为 1.7%,共青团员比例为 97.3%,群众比例为 1.0%。 问卷的第一部分侧重当代青年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在“你对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否赞成”一题中,85.0%的大学生选择赞成。有 84.3%的大学生赞成“中国实际决定了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认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有 77.8%的被测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认同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在对马克思主义了解程度的问题中发现,只有 25.1%的学生认

7、为自己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仅是一般了解或者不了解。调查显示,当前青年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较高,对中国化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仍有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够,受到其他信息的误导,造成意4识形态出现偏差。同时,调查发现,党员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要高于团员或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了解较多的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要高于对马克思主义了解较少的群体。因此笔者认为,党员或其他更了解意识形态理论的学生,更倾向于认同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理论的教育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问卷的第二部分对青年意识形态的塑造途径进行调查。对学习意识形态理论途径的有效性的题目中,有 92.0%

8、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有效,58.2%的学生认为通过辅导员的日常管理与教育学习有效,57.5%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学习有效,49.5%的学生认为通过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的学习有效。对影响意识形态理论学习的主要因素的题目中,学生认为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理论的实践性、社会的导向性、理论的科学性等,可见青年意识形态塑造途径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辅导员的教育管理、网络影响及社会舆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卷第三部分调查了青年对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对上网时间的调查发现,90.2%的大学生每日上网时间超过 1 小时,其中 58.54%的人超过 3 小时。大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依次为

9、休闲时、睡觉前、学习时,利用手机上网占据大学生休闲娱乐的较大一部分时间。大学生获取资讯的途径主要为 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高达 87.1%的学生选择QQ、80.1%的学生选择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作为主要网络信息获取工具。青年学生关注的网络信息类别依次为网络热点类、文体娱乐类、休闲服务类等,而对于党的理论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只有 19.2%的学生表示会非常5关注。在“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或话题时最倾向的解决方式”一题中,有72.1%的学生会选择使用手机、平板电脑通过移动网络搜索答案。关于互联网信息的真实性问题,约有 27.3%的学生相信或比较相信网络信息,不会自行辨别信息的真实性,64.9%的学生持

10、怀疑态度,认为自身有辨别网络有误信息的能力,7.8%的学生表示比较不相信或不相信网络信息,不接受网络信息。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 “手机不离手” 、 “无处不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常态。同时,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信任度较高,对充斥着多样价值观和不同文化的信息往往缺乏辨别力及免疫力。 三、运用移动互联网构建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生态圈” 移动互联网作为青年人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对青年意识形态形成的重大影响力不可忽视。移动互联网对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又有消极负面的影响,正确理解移动互联的正负效应,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控制其负效应,放大

11、正效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提高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1.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正效应 拓宽青年意识形态工作教育领域。移动互联网扩展了思想、政治领域,拓宽了信息交流渠道,真正实现了全民互联网。通过访谈经常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发现,他们更倾向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知识、获取资讯,移动互联网恰恰提供了能够随时随地学习、交流的途径。利用移动互联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可以真正实现超越时空、跨越年级,摆脱教室的空间限制,整合优秀的教师资源,利用学生休息、等待、睡前等碎6片时间,实现高质量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促使青年意识形态工作达到时间与空间上的高度延伸。 丰富青年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基础。移动

12、互联网源头信息的多元性使得网络中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多样化,通过了解不同意识形态,青年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互联网创造了大数据时代,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大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就可以为青年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持。 促进青年意识形态工作发展传播。慕课、微课堂等依托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思政教育形式,能够使教育者及时获得学习者的反馈信息,为思政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模式。相比传统思政教育,网络思政教育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广、传播快的特点能够快速传播理论和信息,最新的理论、最有效的实践能够通过现代化技术快速传播到国内外各个角落,在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碰撞中获得发展与

13、传播。 2.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负效应 多元信息冲击原有媒体生态,网络环境复杂。移动互联网具有话题源头多元、传播方式多样等特点,使得传统互联网中主流媒体的主导性在舆论生态中遇到了新挑战5。人人都有话语权的移动互联网将现实与网络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对主流媒体的依赖度开始降低。全球化和互联网带来了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青年成为西方推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攻击对象,某些缺乏信息鉴别能力的大学生容易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淡忘民族价值体系6。 弱化高校思政教育者权威,思政教育效果减弱。网络思政教育改变7了传统教育以教育者为主导的课堂模式,网络的匿名性造就了网络平等性,形

14、成了网络中教育双方平等的对话模式,依靠能够快速获得信息的移动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对学习内容抱有怀疑态度成为新的学习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教育者的权威,从而影响思政教育效果。同时,丰富多样的移动互联网更容易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扰乱课堂学习秩序,导致思政教育效果较差。 改变青年原有行为模式,引发某种道德失范。网络的匿名性造成网络道德监管困难,传统道德规范在网络中的约束力降低,移动互联网促使不良信息涌入校园环境,打破大学校园相对封闭的道德环境,某些青年学生出现道德冲突现象,网络中的“键盘侠”却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失范。另外,大学生自制力弱,一些人容易沉迷网络,脱离现实社会,造成人际关系冷漠,

15、甚至造成心理疾病。 3.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圈”促进青年意识形态工作 树立网络教育新观念,抵消移动互联网负效应。移动互联网对于高校网络思政是一把双刃剑,在体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网络思政,还应该弱化甚至抵消移动互联网负效应,这是为移动互联网“生态圈”构建一道安全的“防护层” 。一是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学生文明上网。加强学生使用手机文明上网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移动互联网安全意识,养成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上网习惯。二是加强移动互联网络信息审查、净化网络环境。要建立移动终端监控系统规范,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重视手机舆情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

16、作的应变能力。三是加强移动互8联网络建设,完善移动互联网管理体制。高校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针对移动互联网制定的法律,探索适合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法律,主要从健全移动互联网信息交流制度、建立移动互联网运行的效果评估制度、要建立移动互联网运行的管理权责制度、要建立移动互联网运行的监控制度、要建立移动互联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达到监管目的,抵消移动互联网负效应。 打造网络教育新平台,放大移动互联网正效应。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迅速、海量等优势,受到广泛高校大学生的追捧。高校网络思政要借助移动互联网优势,创新工作方式,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效率更高、工作效果更深、工作受众面更广

17、。一是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站式网络平台。整合零散的各类网络平台,构建以学业生活、道德生活、思想生活、就业生活、日常生活、网络生活为核心的六位一体一站式网络平台,利用一站式网络平台既可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要,又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建设子平台和开发客户端软件。借助团中央 Myouth、微邦、爱班级等公众平台,充分调研师生需求,挖掘刚性需求,建设相关子平台,同时有条件的还可以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发手机客户端软件,更能有效做好网络思政。三是培育一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在学生中支持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既丰富学生网络生活,又传播正能量。 创建网络

18、教育新境界,构建青年意识形态工作健康生态圈。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刻影响到每一个人,其中高校大学生更是影响深远,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认识到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或环境,更9是人与人相互依赖、不可或缺的必要性存在。因此要创建网络教育新境界,构建青年意识形态工作健康生态圈,要重视人、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相互关系,具体可以从队伍建设、教育内容、活动载体三个层面着手。一是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移动互联网运用综合素质。教育者不仅要转变观念,?强网络思政主阵地意识,而且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移动互联网利用水平,更要建立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网络思政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二是

19、充分挖掘吸引力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适应目前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希望个体价值得到认可等特点,挖掘吸引力强、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教育内容。三是创新活动方式,利用多种载体平台。可以借助各类移动网络平台,组织微电影创作、微小说撰写、短诗创作等具有移动互联网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开发各类网络应用、创造各种网络文化产品,在活动中将这些优秀作品纳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参考文献: 1杨生平.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问题J.哲学研究,1997(9):41-46. 2温兆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3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 梁晓涛.移动互联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105彭波.依法治网推动我国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EB/OL.2014-11-04.http:/news.X 6夏晓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 课题基金来源:本文系 2015 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课题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批号:SDYSB150126)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马艳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