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5.50KB ,
资源ID:347070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707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作为近代区域教育文化中心的崛起.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作为近代区域教育文化中心的崛起.doc

1、1城市作为近代区域教育文化中心的崛起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随之传入。面对鸦片战争的惨败,一大批有志之士以向西方学习为口号,在全国掀起了波澜渐起的近代化浪潮,进而引起了整个社会对近代新型人才和大众传播系统的强烈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发了城市传统教育和文化的一系列革新,并使之日益成为现代科学文化兴起与发展的摇篮,城市因此成为区域新式教育文化中心。 一、城市成为新式学堂的教育基地 鸦片战争前,由于闭关自守,中国社会经济呈现出一种高度封闭的格局。为巩固政权,清政府严格监视和钳制人们思想,在这种高压政策的统治下,以八股文为代表的学风盛行,少有变革,这种旧

2、学教育制度的重心在乡村。当时的初等教育以私塾为主,中高等教育则主要是政府设立的官学系统和书院系统,如中央的国子监和地方的府学、州学、县学、书院等,数量均十分有限,其生员总数约为童生士子的 1/ 10 左右。这些生员入学大多是名义上的,无须到学校就读,也没有规定学习课程,只有在科考之时,汇集城中应试。近代以来在国内外各种因素推动下,新式教育逐渐兴起,教育布局出现了偏重于城市的倾向。 近代城市“新学”教育最早是由外来传教士开创的。1859 年教会已2在各城镇设立学堂 50 所,学生达 1000 人。之后不断发展,1875 年教会学校总数增加到 800 所,学生约有 20000 人。继教会学校之后兴

3、起的是洋务派举办的新式学堂。1861 年京师同文馆的诞生是新式学堂发展的嚆矢,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的萌芽。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广泛开展,对各类新式人才需求成倍激增,洋务派相继开办了广州方言馆、上海广方言馆、湖北自强学堂等语言学校。为培养“西艺”人才,又开设了近代最早的技术学堂,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及附设的机械学校,福建马尾船政局及附设的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从地域上看,这些学堂主要开设于沿海沿江大中城市。民国以后城市新式学校教育发展更为迅速,19221923 年全国新式学校更增至 1789l 所,学生 6819486 人。这些学堂大多集中在京城、省城或其他州县以上重要城市,就连小学

4、堂也多设在州县所在地。乡村学校仅占全国学校总数的 10 %。以民国二十年为例,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共 103 所,建于上海 22 所,北平 15 所,广州 8 所,仅这三座城市的高等学校就占总数的 44 % ,全国大学和独立学院 75 所,亦大部分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中、初等教育发展也呈现同样情形。 近代中国城市新式教育的兴起,改变了中国传统以私塾教学为核心的教育结构形式,使教育由一对一的少数人的教育转成为一种班级式的全民教育。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教育的目的、内容和形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急需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加快了区域社会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3二、城市

5、成为西学的传播中心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受西学源源不断传入影响,原来封闭的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主要在人口聚集、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反应强烈的城市中进行,再通过各种新发展起来的传播途径,递次向整个区域扩散,从而导致整个区域社会变革。 作为集宣传思想观念、传播知识与影响公众意见等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报刊是 19 世纪中叶由外国人引进中国的。稍后中国人也陆续在各地自办报刊。特别自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运动兴起,报刊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作用已为广大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所认同,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涌现。据张灏归纳统计: 1895 1898 年我国共有报刊 64 家

6、,1913 年有 487 家,五四时期更有大幅度增长,达 1174 家。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新闻事业中心,从 1884 年到辛亥革命爆发先后出版过各类中文报刊 113 种。19121938 年间,广州先后出版过 76 种报刊,另外还有 16 种小报,3 种英文报刊。这些报刊内容,大多具有明显传播“西学”的扬新抑旧倾向。表现在:首先是注重对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如上海创办的万国公报所介绍的西学知识,不但有关于西学的著作,而且在消息报道、时事述评中也有不少西学内容。在翻译上社会科学有培根的格致新法,物理学有叶芝圃的电报节略,教育方面有艾约瑟的泰西诸国校塾,政治学方面有花之安的国政要论等。该报作为近代中国

7、颇具影响的科学普及刊物,面向全国各地发行,并在许多城市设有销售点。报刊在介绍西方各国社会思想与自然科学知识,促进西学在城乡4各地传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注重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宣传,对广大读者进行启蒙教育,以此扩大资产阶级政治影响,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制造舆论。如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举办的时务报在当时风行国内外,对维新运动起过很大推动作用。该报主要刊登西方民权和宪政制度方面文章,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通过舆论宣传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由于近代报刊在宣传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时,大多都紧扣时代脉搏,联系与国家民族生死攸关的大事,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宣传功能。通过它们的分析报道

8、评论,有力地唤起了广大民众的近代觉悟,为近代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社会文化意识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城市成为区域对外文化交流中心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人员。1872 至 1875 年,洋务派先后派了 10 岁至 16 岁优秀学童 170 名分四批出国留学。之后,出国留学作为获取新知识的最佳途径空前发展起来。城市因其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越的工作环境,成为出国预备留学培训基地和归国留学生创业的首选地。 赴外求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语言问题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于是在城市产生了一大批为留学准备的学校。如 1905 年四川学务当局在重庆设有游学预备学堂,

9、主要为出国预备生补习中国文字、外国语言和普通学科。预备学堂开设之初分日文、英文两班,每班 50 人为限。川督锡良通饬各5属,凡留学者皆须到该学堂学习,规定凡欲入高等以上学校及各专门学校者,必须有中学堂以上毕业之程度,且通习彼国语文方为及格。城市大批留学预备学校的出现为国人赴外留学创造了条件,城市因此成为出国留学预备中心地。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大多以城市作为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地方。他们为城市教育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培养了一代必不可少的专业人才,加快了地方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综上,城市作为区域教育与文化的重心所在地,对近代以来区域社会经济的变迁产生了愈来愈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广西省桂林市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541004)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