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7KB ,
资源ID:347082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708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播学术史研究的耕耘与收获.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播学术史研究的耕耘与收获.doc

1、1传播学术史研究的耕耘与收获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作为学科建设来说,是起步较晚的,但是,自兴起以来,其发展的势头却非常之快。尤其是在 20 世纪末的近十年间,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鼎盛。而作为一个科学的学科建设来说,对于本学科的思想历史资源的整理和发掘显然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一个新兴的学科就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近年来先后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和中国传播思想史两套传播学术史专著,不仅及时总结了近一百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全面发展状况,而且全方位深入研究了中国有史以来的传播思想的历史演进。可谓中国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的开拓与奠基之作。 一 1998 年夏,由戴元光、金冠军作为召

2、集人,邀请童兵、明安香、邵培仁、徐培汀、夏鼎铭等专家教授,集会于上海大学乐乎楼,拟定了从7 个分支学科和学术角度对 20 世纪新闻与传播学术进行历史性研究与描述的计划。其中包括理论新闻学、新闻史学史、应用新闻学、传播学、宣传与舆论学、公关与广告、台港澳新闻与传播学等。到 2001 年 10 月,由戴元光、童兵、金冠军主编,并作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的20 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 ,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前 5 卷。分别为戴元光著传播学卷 ,童兵、林涵著理论新闻学卷 ,徐培汀著新闻史学史卷 ,单波著应用新闻学卷 ,邵培仁、何扬鸣、2张健康著宣传学与舆论学卷 。可以说,这既是对

3、20 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全面而综合的学术大检阅,又是在一种宏阔的理论视野观照下的坚实的学术构建。 当时,作为20 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系列专著,其整体的研究重点当然首先是在 20 世纪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建设上。可以说,这套专著是对整个 20 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一次总结。其中,不仅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每一个重要现象和事实进行微观透视,还特别对于整个 20 世纪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状况加以居高临下的宏观把握。如戴元光在传播学卷第三章阐述道:“可以说,中国古代传播思想不仅在中国文明史上,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光辉灿烂的一页。但这种发展成就并没有延续下来,明清已经开始衰败,到近现

4、代,中国的传播思想和传播事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泱泱大国不得不引进西方的传播观念。虽从 19 世纪起,西方传播思想开始传入中国,但直到 20世纪中叶,中国现代传播思想仍未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惯性,一些现代传播思想启蒙者屡遭磨难。在 20 世纪的一些年代里,中国不仅拒绝现代传播思想,甚至拒绝我们的先贤先哲们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的传播哲学观。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中国实行了举世瞩目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学者们才又开始新的跋涉。 ”这段文字概括了中国 20世纪传播学发展的最突出的特点,可以说对中国传播学的整体历史命运洞若观火。 作为一套学术史专著,这套专著不仅有丰富的资料性的

5、梳理和阐述,而且对各个时期的新闻传播学成果进行了审视和评价。如对报刊自由主3义理论,戴元光在传播学卷中充分肯定了其历史意义,同时又特别提出“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错误前提” ,其一是“关于理性的假定” ;其二是“关于契约国家的假定” 。 本套专著的主题是“20 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 ,而在具体的研究中,学者们又十分注意把眼光放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上,展望和预测下一个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发展和建设。童兵、林涵的理论新闻学卷其“结语”为“任重而道远又一个世纪之交” ,直接提出了下个世纪新闻理论研究的一些重大课题;徐培汀的新闻史学史卷最后一章也是以迈向 21 世纪的历史新闻学研究做结。戴元光的传

6、播学卷又把“21 世纪中国传播学研究”作为最后的一个专章来讨论。中国化的传播学体系的建设是 21 世纪的根本目标,而新世纪中国化传播学体系的建设又必须牢牢扎根在 20 世纪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 ,应该说是为新世纪整个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基础,尤其是对传播学体系的真正的中国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基点。 二 也许正是由于著者对于中国传播学发展有着清醒的宏观把握以及其对未来建设的迫切性认识,所以,当此项研究工程完成之后,戴元光、金冠军等学者又进一步把传播学术史研究的眼光延伸到中华民族的全部思想发展史上。2005 年,金冠军、戴元光主编的中国传

7、播思想史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古代卷(上、下)和近代卷以及现当代卷,凡四册,洋洋 194 万余言。这是在20 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4学出版之后的又一填补学术史空白之作。 作为传播思想史的研究,与传播活动和行为历史的研究是有重大不同的。传播史研究所“研究”的是传播的具体活动和行为本身;而传播思想史研究,所要研究的则是在传播基本问题上,各个时代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进行“研究”以及如何进行传播的程序设计的。而所谓传播基本问题,在著名的“拉斯韦尔公式”中基本体现了其全部内容,那就是:“谁(传播者)说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接受者)取得什么效果(效果) 。 ”因而,对于历代传播思想

8、的研究,也就是要寻找每一时代思想家和传播大师们在这五个方面的不同思想与主张,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是如何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各个时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传播状况和历史走势。 就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而言,我们古老的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甚至历经劫难而繁衍不断,其中科学的传播思想以及或快或慢不断更新的传播理念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本书“主编絮语”中所说:在我国,关于传播的理论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久远的时代。虽然在古代专制主义的制约之下,我国传播业比西方国家的发展要缓慢一些,但几千年来,中国传播业仍作为文明的重要角色,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尽管我国有几千年的漫长历史被笼

9、罩在皇权统治之下,但传播思想仍屡屡萌发。尤其是各个时代的传播思想家启蒙家更如群星璀璨,反映传播思想的精神成果纷呈迭出。虽然也有些传播理念和思想主张还是直接服务于当时的统治者甚至是专制主义文化精神的,但是,作为整体历史进程中的具体环节,那些传播主张仍然体5现着一定的历史精神。同样为我们的传播思想史研究提供着重要的文化资源。 显然,中国传播思想史的研究,是一项极其浩大的文化探索和学科建设工程。尤其是作为前所未有的第一部,金冠军、戴元光主编的中国传播思想史 ,不仅需要拓展本学科的学术空间,而且需要更高层次的文化把握与审视。如前所述,传播是文化的生命,而作为传播行为之主导乃至主宰的传播思想,无疑也就主

10、导或决定着文化发展的生命线。所以,关于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归根结底,也就是对于中华文化发展命脉的一次全面梳理和透视。因此,在本书中,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孤立地研究传播问题上的某些具体主张,而总是将一定时代的传播思想和那些代表性人物的传播理念置放在一种大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有机地考辨。 比如,孔子的“仁学”是儒家传播思想的最具核心意义的观念,书中也对“仁学”的方方面面进行传播思想的解释,其中特别强调:“按照孔子的解说, 仁的含义非常丰富,所有殷商、西周以来作为统治阶层的道德观念,大致都被包容在内。我们从孔子传播思想分析, 仁贯穿于礼仪传播的一切过程和形式, 仁包括着宗法传播的孝道和忠义,也包摄

11、着知识传播的智和为人处世的六种表德。总之, 仁就是人 ,就是传播的主体和客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互感关系。 ”(余志鸿著:中国传播思想史古代卷?上,第 153154 页)如此理解孔子的“仁学” ,既从传播思想的角度揭示了一个重大的“传播的主体和客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互感关系”问题,又从整个历史文化的角度看取了“仁”的历史根源6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既然是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当然就不能是简单的历史流水账式的“结算清单” 。所以,全书中不仅按照思想史体例,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料性的梳理、考证和描述,而且又有大量的对于各个时期的传播学成果以及传播思想的重新评价和学术论辨。甚至对于影响中国传播学的一些西方重要的传播理

12、论,都有严格的学术追踪。各卷的著者都能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资料占有,对传播思想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点以及全部演进过程做出极其详细透彻的爬梳和定位。其中有许多崭新的理论发现和观点阐述。尤其是对“学从西方来”和“由术入学”等整个渐变与生成的脉络轨迹都有十分清晰的追溯和视野开阔的背景阐发。 当然,在对一些传播学家的价值评价上,尤其是在对一些具体的传播思想观点的正反评判上,也许会引起不同学者们的一些异议,甚至会引发一些学术方面的争鸣,其实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任何一部研究成果之中作者的一己之见都不可能涵盖全部真理。真理永远是在不断的争论中发展和前进的。作为传播学者,首先把自己的学术观点“传播”出去,甚至如本书著者所言,先树起一个学术“靶子” ,以引起更多学者的积极讨论,也许更有利于传播学科的健康发展。(作者分别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研究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