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体育记者大“转会”看新闻人才竞争球员转会,在体育界中可谓司空见惯,人们早已习以为常。但在新闻界,似乎还很陌生。世纪之交,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深入,与足球运动员转会浪潮风起云涌相呼应,开始出现了一股体育记者“转会”的高潮,一些有着大大小小名头的体育记者纷纷改换门庭。 体育市场化促进体育新闻的繁荣 众所周知,在中国当代新闻事业中,体育新闻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人民生活趋向小康,使体育较早地走上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前台,并因此空前繁荣起来。而体育事业的繁荣,必然推动体育新闻的超常规发展。 体育新闻的活跃,大大激发了体育记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中国新闻记者中最早参与市场
2、竞争,从而深感市场压力。不可避免的是,这种竞争和压力有时是无序的、不合理的,甚至是不道德的。但这一切并不影响中国体育新闻事业正以螺旋式前进的方式稳步前进。 因此,在中国大陆,被西方称为“狗仔队”的记者群首先出现在体育新闻界,抢新闻、假新闻、新闻官司等有些极端的大众传播现象也因此在体育新闻界中迅速蔓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相对于其他新闻领域,体育新闻事业所履行的舆论监督职责也最为直接、深刻2和大胆。体育新闻的市场化运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不仅让中国体育新闻受众和中国体育事业本身得到了巨大的利益,而且也为从事体育新闻事业的从业人员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优厚的回报。 按照新闻事业的一般发展规律
3、,市场化运作将使体育记者的总体地位有所下降,但他们所得到的利益回报和所肩负的监督使命又使这份职业充满了诱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各种方式加入到体育新闻工作者的队伍中来,而迅速膨胀的体育报刊市场又使体育记者仍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其中对顶尖人才的争夺则更为惨烈。 记者“转会”市场化 湖南体坛周报无疑是体育记者大“转会”的推动者。这家由当地体委(现称体育局)和体院合办的专业类报纸,以其十分独特的个性崛起于中国体育报刊之林,并且造就出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在既无足球甲 A 球队、也无篮球甲 A 球队,又算不上是体育大省的地方,居然诞生了一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周报。其实,说怪也不怪,因为早在1998
4、 年,该报总编辑瞿优远就深得“人才即生命”之真谛,四处网罗全国的体育新闻高手,构筑起第一座人才高地,这其中就包括目前中国体育界著名记者马德兴和原复旦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周文渊。 在紧接着的两年中,该报从网罗人才中尝到巨大甜头,于是把步子迈得更大,凭借着积累的资本和经验,开始构筑第二座即外围人才高地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驻站记者机构,从各地方报刊中又挖3来了一大批高手。这其中包括从大连半岛晨报 “转会”而来的金松,从上海青年报 “转会”而来的严益唯,从山东体育报 “转会”而来的张远,从北京中国体育报 “转会”而来的苏群,等等。据不完全统计,该报 3 年来共引进各地优秀的记者编辑超过 20 余名,堪称
5、体育记者“转会”浪潮中的大户。 而那些记者也从“转会”中获得了巨大的个人利益。以马德兴为例,目前他的基本年薪高达 20 万元,一年可自由支配的活动经费在 100 万元以上。这样的待遇,就算是很多职业球员也只能望其项背。除了经济上的利益,马德兴作为一位来自中国足球报的老将,在新的工作环境中重又焕发出青春,最大限度地享受着事业有成的快感。 面对体坛周报等一批新锐体育报刊的冲击,中国体育报刊中的老大哥如来自广州的足球报等感到压力重重,促使他们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继而改革内部机制,也纷纷加入到争夺报业人才的行列中来。足球报 2000 年也在各地网罗了一批驻站记者,其中包括从大连日报?足球周报 “转会”
6、而来的何德刚,从上海解放日报 “转会”而来的郭先春,从山东济南时报 “转会”而来的宋国庆,等等。 但足球报“挖墙角”的最大手笔,当属把四川成都商报的体育部主任李承鹏请入门下,封为专题部主任。李承鹏在体育新闻界也是赫赫有名的大腕,当年一篇中国足球资本论震惊华夏,成为中国体育评论界的重量级人物。除了足球报许以他高额薪酬和豪华别墅外,他本人之所以从原来部主任位置上“炒老板鱿鱼” ,还因为他在当地因笔锋犀利而得罪了国内一著名球星。他选择“转会”这条道路的例子,4就生动地体现了人才流动带给记者以“柳暗花明”的境界。 当然,那些全国发行的体育报刊在人才的争夺上最为激烈,而地方与地方之间、本地之间的记者“转
7、会”也层出不穷。以成都和重庆这两座西南重镇为例,近年来有不少成都体育记者转投重庆,一方面因为成都体育新闻界的竞争十分激烈,7 张日报和 1 张晚报的无序竞争,使得他们之间的攀比已走向恶性循环;而另一方面,重庆相对宽松的体育环境使得重庆体育记者的收入要高出成都一倍之多。同时,成都报业内部的转会也十分频繁,经常有人今天还属于某晚报,明天却跑到死对头某都市报上班去了。在这种环境下,报业的竞争已经十分直接地与人才的竞争挂起钩来。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些因为报纸性质、地域关系等原因无法登上主流媒体大雅之堂的小报,如今却成为名记者的最大“出口商” 。在上海,有培养出姬宇阳、赵照、严益唯、赖刚、鲁敏等
8、等体育新闻界大小腕的青年报 ;在北京,有从官方媒体中国体育报跳槽出来的王亦君、苏群、马德兴、冉雄飞等等,因为他们凭借在原单位练就的扎实基本功和获得的良好官方人际关系而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在沈阳, 球报就更是一个名记者“加工厂” ,这两年从该报转出的记者不下 20 人,这与该地相对偏远、经济条件有限而同时又能提供较大个人自主空间有关。国内类似的名记者“加工厂”还有不少,这颇像支撑起欧洲各豪华足球俱乐部的许多小球会一样,它们虽然无法跻身超一流的俱乐部行列,但也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 从体育记者的角度来说,在市场化的流动机制下,跳槽已经变得天5经地义,甚至是很时髦的行为了。如果说球员的转会费是一种市场
9、价值认定的话,那么每一个体育记者也已经有了自身的市场价值。那些顶尖的名记者甚至足以和那些职业球星相提并论,成为受众仰慕的偶像。以电视为例,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受欢迎和受关注的程度并不亚于国内大牌球星,就连“租借”到上海有线电视台体育频道做主持的东方广播电台主持人李昕,在上海体育迷心目中也颇具影响力,在公开场合,他同样也会受到追星族的“围攻” 。 在这种“转会”活动中,体育记者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经济收益,而媒体则按照体育记者的市场价值来“挖人” ,因此二者各得其所。这种人才的流动,已经摆脱了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从一而终” 、“户口编制” 、 “公务人员”等等束缚,许多地方都以招聘方式
10、与记者签约,工资待遇也开始与国际接轨,不仅大大调动了记者的积极性,而且也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机制下的人才流动,又反过来对报业结构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人才的争夺决定了报业的兴衰和存亡。 人才竞争决定论 我国著名老报人赵超构先生毕其一生的办报经验,精辟地概括成一句话:“说到底,报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这句话,或许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少能让人有多少感受,而如今在中国体育新闻界中却被实实在在地验证了。 6体坛周报以人为本的经营策略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收到了奇效。在一个体育并非强项的内陆省份,居然办起了一张体育报纸,并且发行量很快超过 100 万。因此, 体坛周报和
11、湖南卫视和湖南经济电视台三家媒体在新闻界并称为“湖南现象” 。从体坛周报的成功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正是对人才的不惜一切代价的追逐,才是报业“雄起”的决定性因素。2000 年, 体坛周报和足球报相互之间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对驻站记者的争夺。由于前者对体育记者许以房子和车子的巨大诱惑,两名本已和足球报谈好价钱、只待签约的记者最终被他们挖走。正所谓“赢家通吃” 。 广东的南方体育报和上海有线电视台的足球纪事节目也是新近两个利用高薪诚聘人才而获得巨大发展的体育新闻机构。两家媒体的领导分别上门挖来了江南都市报时事部主任魏寒枫和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节目资深记者韩瑞峰,应该说这两人对这两家媒体的迅速崛起
12、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对人才的渴望是无止境的,尤其对于那些处于市场竞争前沿并有宏大目标的报业而言,更是如此。目前, 足球报已经着手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 、美籍华人等海外人士中寻找“千里马” ;体坛周报已经发展了不少欧洲的驻站记者,新世纪开始又雄心勃勃地在北京办了一份体育杂志,并从球报挖来首席记者赵震等人,力图把事业的主体打进首都。这些报纸的老总懂得,只有在人力资源上不惜代价地投入,才有可能换来更上层楼的境界。 其实,不独体育新闻,目前在其他新闻领域,也已经出现了越来越7多的记者“转会”现象。随着报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报业投资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回报也让报业人才流动成为了一种必然。 广州日报
13、报业集团老总黎元江就在很多场合公开表示,2000 年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人才工程启动年。他在一次全国报业集团研讨会上就语重心长地说过,他领导广州日报改革机制、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后,最大的体会就在于紧紧扣住了以人为本的主题,把人力资源始终放在第一位;而要说有什么教训的话,那也就是还没有对人才问题给予更大的重视,如果有足够的人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还可以发展得更快。 广州日报对人才的投入在全国屈指可数。他们每年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十几所国内第一流大学抢夺人才,而且都是社长、总编辑亲自出马,为同学们介绍广州日报 。每年他们都要吸纳上百名大学毕业生,其中不乏高学历人才。据说,在全
14、国新闻界, 广州日报拥有的博士最多。而他们对年轻人的培养也是很多报社难以想象的,比如刚进报社的毕业生都要被派到香港进行现代报业考察;报社内部实行经常性轮岗制度;表现突出的年轻人很快就走上领导岗位;有潜力的人才则由报社送到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当然,他们提供给记者编辑的待遇也是不低于外资企业的。 争夺报业人才的现象在南方比较普遍,而与此同时,其他地方的报业人才流失现象却相当严重:传统报业中一些杰出者勇敢地打破了铁饭碗,应聘到南方报业就职;网络公司的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挖走了传统报业中的一些记者编辑人才,给予的报酬则普遍是传统报业所能提供的25 倍。 8随着中国社会结构重大变革和
15、重新整合,由媒介出身而跳出媒介的也不在少数。由于媒介本身所具备的特殊背景和优势,因此,媒介人士很受商界、企业的欢迎。在中国体育新闻界赫赫有名的羊城晚报体育部主任、 羊城体育报主编范柏祥就于近日“下海” ,担任了广东健力宝公司的广告业务总代表,年薪也相当可观。 总而言之,新闻人才的流动,总是朝着有发展潜力、有宏大目标的报业;反之,传统报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已经受到了市场的惩罚,而随着我国加入 WTO,中国新闻业也将面临诸多挑战,人才方面的后患恐怕将更大。 人才是报业发展的决定力量,而报业应该如何处理好与人才的关系呢?我认为,一方面,报业要尽可能地去争夺人才,肯定人才的市场价值,必须具有大投入大产出的现代经营理念;另一方面,报业也要尊重人才,给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培养人才、鼓励涌现人才的机制。同时,报业还应该挖掘管理、组织、经营等多方面人才,尤其是具有开拓精神的高级人才,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报纸常盛不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