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祖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祖父节选自萧红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 呼兰河传是她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小说。小说描绘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北方偏僻的一个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 祖父是呼兰河传中相对独立的一章,文章塑造了宽厚仁慈的祖父和自由快乐的我两个典型形象,展现了童年生活中的一些片段,表现了作者对这段生活的眷恋与怀念之情。小说艺术风格独特,可引导学生多加体会。但由于是节选,并不能代表整部小说思想内容,所以,教学中,可以此文为引子,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2、学习文章在细节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我”与“祖父”的人物形象,体会祖孙间的亲密情感。 3.学习文章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4.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独特的艺术风格。 5.调动学生对童年独特的感受,并学会在生活细节中感受浓浓的亲情。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可落实在分析人物形象和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两个方面。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以本文为引子,阅读原著,了解小说原著的深刻思想内容上。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童真、童趣的理解还比较真切,能比较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赏
3、析、品味、探究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同时进一步指导学生小说学习的基本方法、读书和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流程分为如下几步: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作品 1.本课可以由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导入。 呼兰河传虽是小说,但与朝花夕拾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而且鲁迅还是萧红精神上的导师,那么两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此处可以设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2.请学生交流作家生平经历、作品资料。由于是自传性质的小说,引导学生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她童年的经历。萧红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她的童年也是极其
4、不幸的,唯一能疼她、爱她的人就是祖父,所以祖父这篇文章,是这部小说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把让自己所思,或是产生联想、共鸣的地方做好批注,读完之后,交流阅读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表述:“从文中某个人、某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读到或感受到的内容或者本文最精彩的是什么。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能在交流中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三)研读文章,分析人物 在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从小说的细节描写入手,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给学
5、生留下这样的阅读思考空间:在这篇文章中塑造得最好,或者是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作者怎样刻画的这一人物,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意义? 明确: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学生基本上会把目光聚集在“我”和“祖父”身上。指导学生学会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行为细节中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明确文中塑造了一位温和宽厚、慈爱风趣、童心未泯的祖父形象(板书)和一个天真可爱,自由快乐的孩子形象,作者着力刻画这两个人物,既体现了祖孙两人亲密的情感,又展示这段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画面。 4这个环节,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刻画中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四)品读文章,把握情感 1.祖父和我,组成了童年生
6、活中充满温情的画面,而且这幅画面还有一个的背景,就是美丽的后花园。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细细品读,感受一下,用一个形容词填写,并在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可在文中自主发现: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后园、一个色彩斑斓的后园、一个自由自在的后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后园等等。但一定要在文章的字词句中找出依据。这个环节,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揣摩语言。要提醒同学们关注文中的形容词、关注比喻、拟人修辞的运用,关注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 在赏析文章的环节,同时给予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阅读文学作品,其实是对作品文字本身的细细品味、鉴赏、联想,而学生往往习惯于形象化的事物,在读书的时候,只习惯于抓情节、找结局,
7、对文字本身的理解与想象,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理解力在退化。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揣摩积累语言,学会圈点勾画,学会赏析文章。 2.赏析之后,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小说中作者要用这么多抒情散文式的语言来描述景物呢? 明确: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对后园美景的描写,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快乐、自由的心情。也许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样,普通的园子,但在童年的“我”眼中,却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更重要的是,美丽的后园,还是我和祖父的精神乐园,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已是历尽人生磨难,且身染重疾,孤身在外,对祖父的刻画、对景5物的描写,对童年并不太多的温馨画面的回忆,也许是在寂寞的人生中对
8、自己心灵的一点慰藉,流露了作者对这段生活的眷恋与怀念之情。这也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五)深入探究、延伸阅读 探究的问题关于文章的艺术风格。可以这样设置问题:这篇文章的题材是小说,但它与我们所熟悉的小说形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发现,这篇文章艺术风格独特之处在于:小说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没有明确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多是片段式的叙述;甚至在原著中都没有明确的主人公;文中大段的景物描写,更像是抒情散文的风格。而且在原著中,这些特点更加明显。 (六)延伸阅读 分析到此处,老师可以由此文延伸到呼兰河传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上的介绍上,指导学生延伸阅读。 。 萧红的呼兰
9、河传写于 1940 年,这不仅是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也是作者人生的最后时期。此时的萧红,经历了生活、情感的种种磨难,且身染重疾,孤身在香港,是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下的这部小说。两年后,31 岁的萧红就永远离开了人世。与朝花夕拾不同的是,它并不侧重描述童年的美好回忆,而是以童年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家乡人和事为描述对象,揭露他们生活的麻木迟钝。从小说深层次意义上讲,呼兰河传是一步挖掘民族劣根性的小说,这一点颇有鲁迅的风格。 在延伸阅读的环节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或朗读呼兰河传中的片段、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对作品有更全面、6深入的理解。 (作者单位:东北师大附属中学、获“十佳教师”称号) 责编 / 董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