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PBL 教学法在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摘 要:目的:探讨 PBL教学法在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本次以我校 50名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 PBL教学法,选择临床具体病例,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临床实际案例。结果:学生均认为 PBL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结论:采用 PBL教学法,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查找文献能力和团队合作以及质疑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关键词:PBL 教学法;口腔内科学教学;应用 PBL 教学是根据临床实际病
2、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经过此次训练能有效掌握一般的查找文献方法和临床思维方式,为培养合格医师奠定基础1。相关研究表明,采用 PBL教学法,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查找文献能力和团队合作以及质疑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以我校 50名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中女生 38名,男生 12名,最小年龄 18岁,最大年龄 23岁,平均年龄 21.5岁。 2(二)PBL 教学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实际病例提出问题,围绕所提出问题,通过数据库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搜集
3、病例的鉴别诊断、治疗、诊断、临床研究进展、相关基础资料等,再进行组内讨论。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并继续查找文献,再进行讨论,直到问题得以圆满解决为止。 二、结果 学生均认为 PBL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讨论 (一)强化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1.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的训练是 PBL教学的一项重点。PBL 教学法能有效地让学生系统的、较全面的掌握了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断方法。改变了学生只会看单一的典型病例,对涉及相邻学科的疾病和并发症或复杂病症表现出束手无策
4、状,同时对从口腔医学整体角度观察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2。 2.综合诊疗水平明显提高。PBL 教学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全面观察问题以及临床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使学生由 “知识理论型”转为“综合技能型” ,改变了以往绝大多数学生仅靠病人主诉作为诊治主要依据的传统模式,PBL 教学法既注重各专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又注重观察病人主诉的特殊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制定诊治计划,对就诊患者实施综合鉴别诊治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另外,由于文献资料的查找均由?W 生自己完成,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的能力3。 (二)思想作风和专业技能一同进步 PBL 教学法在口腔内科学教学
5、中的实施和应用,使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提高了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加了学生对口腔学科的热爱,有效的巩固了专业思想,提高了从事口腔医疗行业的欲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己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 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在未来临床工作中的能力和技巧,如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学能力和与患者的沟通能力4。 (三)师资水平得到提升 教学是由学生和教师一起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发挥好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 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
6、在不同学习阶段,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和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 PBL问题,且 PBL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启发性,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不断探索和进取。为此,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教学模式带来的更高要求。 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创新性人才。PBL 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同时也解决了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临床教学上存在的一些不足,该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才观和新的医学模式。实践表明:教师在实施 PBL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学能力得到了4不断提高,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容.PBL 教学法在口腔内科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甘肃科技纵横,2013,42(3):116-117,95. 2崔娟娟,韩晓兰,王伟民等.PBL 法在口腔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3,34(12):1868-1870. 3韩剑星,杨连萍,马宇锋等.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口腔内科实习教学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5):393-395. 4刘晓璐,彭麟微.浅谈 PBL教学法在口内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3,11(7):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