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什么是“批注”?阅读时,可以圈圈点点,可以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批评和注解,作用是帮助自己掌握书中的内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是阅读者自身感受的笔录,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 “批注”这个阅读方法很好,要不然中学语文中“批注式阅读”就不会那么深入人心。但我们也会质疑:对文本进行“批注”是需要一定的阅读经验、认知水平的,相对于阅历少,思想较为肤浅的小学生是不是要求高了些?如何培养小学生批注的能力?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一、培养小学生批注习惯的意义 1.养成批注
2、习惯有助于小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第二学段学段目标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 2以教材中要求学生体会比喻句的感情色彩为例:让学生体会作者把人或物比作美好的讨人喜欢的东西把雨来比作小鸭子、小泥鳅说明作者赞赏雨来;把人或物比作类似于鹰爪、恶狼等令人害怕的东西能体会作者批判的情感。教学这方面的内容一般就集中在一堂课,学完以后就不会专门
3、去讲这方面的知识,毕竟每课都有不同的侧重点。那怎么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知识呢?“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批注就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养成这种能力。告诉学生以后看见这种句子,就将它批注出来。 学生在乡下人家的“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旁批道:“攀上、爬上、落、结出四个动词连用,把瓜给写活了,还让人眼前一亮,出现清晰的画面。 ”很好地掌握并巩固体会动词连用效果的知识。 在乡下人家第 5 段话旁批道:“真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呀!”应用了桂林山水甲天
4、下中用诗句作结尾的方法。在最后一段批注道:“这段是全文的总结,也是全文的中心句”,“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注出“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了装饰的可爱,带出了作者喜爱乡下人家房屋的情感” 。锻炼了找中心句,体会运用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生动丰富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见学生既然有批、评的能力,那么在自己的习作中也有写的意识。由阅读能力向表达能力迁移,语文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32.养成批注习惯有助于小学生加深阅读深度 从阅读教学来说,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其次才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对话。离开了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后面的几种对话就会落空,
5、更别谈阅读的深度了。没有批注前的预习初读,学生大多停留在浅表性的阅读,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在课堂上也就无法进入深层次的对话。而批注法就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缺憾,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读。 学习课文花的勇气一课,学生进行预习性批注,在文中注出很多问题。课上先交流批注,让大家互相质疑问难,共同探讨研究。学生认真批注过,就能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问:“为什么作者说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还有的说:“课文最后一句说生命的意味在于勇气,难道生命的意味仅仅是勇气吗?我认为还应该是付出,是拼搏奋斗,是” 。这不就是阅读的痕迹吗?这不就是思索的路程吗?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声中,批注时的质疑逐一得到破解
6、,产生新的疑问越来越接近文本的内涵。一节课下来,只给学生做了一点点指导,学生的阅读深度却比以往在讲台上大讲特讲要深得多。 3.养成批注习惯有助于小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 进入四年级学习的学生,翻开他们的书,基本上看到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做讲解的记录,教师要求读写结合时写的补白或是自己在教辅书上看到并记录下来的要点。阅读中学生自己去了哪里?学生自己在阅读时理解、体会、感受的痕迹呢?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4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语文课程丰
7、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但事实上,我们听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是很有限的,经常是一、两个同学发表完观点就没人再有不同想法了。尽管老师面带笑容地耐心追问:“还有不同看法吗?”也不能改变什么。 教育界研究人士发现:小学生阅历少,思想较为肤浅,容易先入为主,形成思维定势。当教师组织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汇报阅读体验时,总会有少数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学生率先发言,而老师不经意间的一种倾向性评价,使得另一部分刚形成只言片语阅读感受的学生怀疑、否定自己,放弃了自己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观点,被动接受了他人的观点。 这样的研究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诫我们要给学
8、生充分的时间理解文本、整理零碎或不完整的阅读体验。预习时进行批注就是这一整理过程。以乡下人家第 5 段话旁批为例,有的学生道:“真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呀!”有的批道:“乡下人家吃饭的环境真美,也没有什么约束,真令人羡慕。 ”有的批道:“我知道他们吃饭到外面来吃的原因,因为家里比较热,而乡下夏天的晚上却是凉风习习,作者从这个角度展示了向往乡下人家生活环境的情感。 ”还有的批道:“夏天晚上的这一情景实在是太美了,在树下感受着凉风的吹拂。看着月亮,吹着微风,如果再啃上一块西瓜这样的感觉我也要去找一找,也要试一试,该有多么舒服呀!” 如果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动笔的时间,进行预习批注,学生
9、会展现5给你最真实、最精彩的个性体验。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 1.用历史故事,让学生晓之以理 学做批注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伟大领袖毛主席从少年起就博览群书,当时书籍不像现在这么方便阅读,所以毛主席是一发现好书,就想尽办法把它借来看。有一次,他在他的好友那发现了一本书,正准备开口借,他的朋友就连忙把书抢过来说:这本书我都当成宝贝,可不能借给你。 毛主席笑他小气,朋友急了说:不管你说什么,反正就是不借。书只要到了你的手里,你就会勾勾画画,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自己的心得体会,等我们再看书时,都不知是看你写的,还是看书原来的内容了 ”同学们听了都七嘴八舌地感叹,因为他们之前看过电视
10、剧恰同学少年 。我就趁热打铁点明:“正是这个习惯使他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伟人,有了杰出的成就呀。 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由此可见,在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不但能储存信息,把握知识,还能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呀!” 2.教给批注的方法 (1)从圈圈画画开始。 “圈”:用笔将重要的,精彩的,新颖的词、句、段圈划下来,从而抓住关键性词语,把握文章思路,发现新异之见。这是批注的第一步,可以在第一学段(12 年级)进行,告诉学生阅读自己的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圆圈、黑点、交叉、箭头、曲线、方框、疑问号、惊叹号6(“” “” “” “?”“” “/”等)。有些
11、精读的书,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线,以示区别。比如,在重点行下面画上红线,在难点行下面画上蓝线等等。每种线条和符号代表什么意义,应由你自己来掌握。 (2)在理解、品词、品句中进行。 “注”:用笔在难懂的地方注上标记,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别的途径,将它弄懂后注在原文标记处。还可注出本文内容中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等。这个环节在第二学段(34 年级)进行,告诉学生在批注时准备词典,当联系上下文还不能理解词意时,就查词典并把意思注下来,再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用上这个词语?关联词语、过渡句、中心句、含有修辞手法等句子的应用一旦发现就要注出来并体会其好处。 (3)在畅写感受中习得。 “批”:用笔将自己对文句的理解
12、、评价、联想写在行间或旁边的空白处为“旁批”或“眉批”;写在文章最后的为总批。批语可以概述原文内容,或写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得之功或一孔之见,也以拾贝之心记下。眉批与总批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局部的、较具体的,一个是整体的,较概括的。 告诉学生阅读时,自己有什么感想,体会及时写在旁边,如果发现的作者情感路径,也要写在一旁,还可以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探讨。 3.组织交流,充分肯定,让学生动之以情 批注完老师要组织交流活动,充分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对于有独到见解,能联系生活经验的,反复地读才想深想透的,要着重表扬。并向他们诉说: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栖息着许多优秀、崇高甚至伟大的灵魂,我们7步入书海,与这些智
13、者对话,向他们请教,享受他们曾经享受过的感情,体味他们曾经体味过的思想,做隔代或隔洋的交流,让自己的灵魂在扰攘中得到净化,在贫瘠时得到营养,在低下处得到提升。要达到这样的读书效果,非细嚼慢咽、精品细读不可。 4.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环境创设方面。学生批注最好选择在课堂内,老师的监督下完成。让学生静静地阅读,慢慢地欣赏,深深地思考、批注,不着急,不肤浅,走进文本,走进心灵。笔者曾做过比较,同样是预习性的课前批注,若是布置在家里完成,不仅批注的量寥寥无几,有的学生贪图省事,照搬教学辅导书上的理解与观点。让他们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的情况是:以四年级下册人教版课文乡下人家为例:(批注时仅提供笔和词
14、典)学生在 30 分钟所作的批注字数为上游生达到 500 字,阅读能力在班内末端的陈某等下游生也接近了 150 字。从质量上看,学生大都进入了作者的内心,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还有几个学生和文本进行了探讨,理清了思路,体会作者用词的妙处。 (2)选择批注对象方面。学生批注应选用教材中的文本或与教材相配套的同步阅读中的文本。一则这些文本较为经典,典型性强,坚持要求学生批注,尤其是学课文以前;二则因为人手一册,方便教师组织,师生、生生交流,共同探讨,形成良好的氛围。对于学生自己的阅读材料、课外书等则采取鼓励为主,结合班级的主题活动,培养其对此批注的积极性,而不强行要求,以免造成学生对阅读的厌倦心理,毕
15、竟“开卷即有益”,以培养阅读的兴趣为前提。 8(3)批注可以反复做,贵在坚持。批注可以课前一遍,课后再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注出。古人就有批注两遍三遍的,每次用不同的颜色注出,这样就能发现每次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容易将书读深读透。小学生的批注一般都比较关注文本的细枝末节,对于文本的内容、中心及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有些缺乏。在老师上完课后,可以组织再批注一次,审视以前的观点,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这样做能激起学生的成就感,听到自己成长的拔节声。 读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出生一直到消亡都要伴随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不断深入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不断地动笔墨。一书,一笔,一纸,可以真正深入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个开端,使我们通向更加深刻的阅读领域。让学生从小养成批注的习惯吧,它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宗村小学) 责编 / 董 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