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乐羌笛 劫后重生“羌笛何须怨杨柳”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把羌笛,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闪烁个民族的喜怒哀乐。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随着北川县从地理版图上消失,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传承,是否会因此发生血脉断裂、基因变异?“5.12”汶川大地震引发了羌族音乐遗落与抢救的焦点话题 6 月 14 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当晚,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 23 名民间艺人为观众演出了古朴欢快的四川歌舞蜀风古韵 。参加演出的包括羌族莎朗的传承人余光元,羌族羌笛传承人何王全、羌族多声部传承人甲尕牙以及羌族民俗节日瓦日俄足传承人巫斯满等 4 位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 考虑到地震的情况,文化
2、部本来打算取消演出活动,但羌族艺人坚定地表示,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表现出川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的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 。除羌笛外,羌族常见的乐器还有月琴、口弦、小锣、手铃、唢呐、胡琴和羊皮鼓等。 羌笛地震面临断代 地震前,朱金龙在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羌族雁门萝卜寨的广场上表演,只要有游客来,他和族人们就应声跳起羊皮鼓舞。一个月下来,他可以2赚 900 元。5 月 12 日之后,57 岁的朱金龙失业了。 “去年旅游旺季的时候,萝卜寨每天能接 100 多个团,加上散客,人多得不得了。 ”作为“羌族释比(巫师)传承世家”传人的朱金龙很乐意和到访的游客们一起跳舞。 像朱金
3、龙一样,茂县的羌笛传人何王全的生活也被“震乱了计划”:“现在茂县只有我和歌舞团团长会吹羌笛,老艺人们很多都不在了,这次地震又把平时练习的环境破坏了” 。 “地震使千百年来在此形成的羌族文化遭受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汶川县最大最古老的羌寨萝卜寨 100的房屋垮塌,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县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 ”四川省文化厅科教处处长郭桂玲提到这些数据时眉头紧锁。北川县文化局原副局长罗胜利泣不成声, “北川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 100 余条。其中涉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条,包括羌笛的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卡斯达温舞、羌族瓦尔俄足节;四川省级 3 条;绵阳市级 30 余条;县级 20 余条,
4、此外还有尚未申报的名录及正在申报的 40 余条。但是,除了已经进入上一级名录的资料以外,所有普查资料在地震中全被掩埋。熟知羌族技艺(羌族民歌、羌族铃鼓舞)的传承人近 10 人和 5 名正式工作人员在这次地震中全部遇难;其中包括羌族民歌的传承人计学文。会吹羌笛的一名传人也已遇难,目前羌族中会吹羌笛的仅剩几人,羌笛面临绝响困境。 羌族乐器中,首推羌笛。早在汉代应邵风俗通里,就有“羌笛”之称。唐朝诗人储光曦明妃曲中道:“虏骑双双引宝车,羌笛两两奏胡笳” ,而王之涣更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著名诗3句。中唐以后,羌笛又为诗人称之羌管。温庭筠题柳中即有“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
5、宋代以后,羌笛亦称羌管。范仲淹渔家傲词有“羌管悠悠霜满地”之句。羌笛的凄婉在唐朝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表现最为淋漓尽致:“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一把羌笛,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闪烁个民族的喜怒哀乐。公元1227 年,西夏王朝被蒙古族军队消灭,羌人从此再也没有建立国家,可是这个倔强的民族依然继续繁衍,羌笛的音响也没有被岁月的流风吹逝。古老的羌笛依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也依然是他们最主要的乐器。 羌管悠悠后继乏人 关于羌笛的演变过程,后汉马融在长笛赋中有这样的记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之当鞭便易持。
6、易京君明只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出后,是谓商声五音毕。 ”近代以来,经过羌族人民的不断提高和改良,流行的羌笛发展成为六声音阶的双管竖笛。长约1520 厘米,成方筷形管笛,如小指般粗。两管用细线并排捆紧,将竹簧插在管头。竖吹,音色柔和、纤细,多用于独奏。 近些年来,虽然已经有一些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喜爱这个古老的乐器了,但谈到羌笛的现状,何王全仍然颇为忧虑:“即使是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大多数群众也已不知羌笛为何物。如今,省内会吹羌笛的不超过 10 人,而会做羌笛的包括我只有 4 个人” 。 国家级羌族羌笛传承人何王全告诉记者:首先羌笛的演奏方法难度4大。羌笛有着不同凡常的演奏方法民间称之
7、为鼓腮换气法,即鼓起双腮,让气流从鼻孔自由出入于肺部,口腔鼓腮成了演奏羌笛时,所需气流的仓库与中转站。一曲音乐,无论长短,一气吹成,演奏中绝不停顿换气。掌握这种方法一般需要 1 年的时间,而且对演奏者的肺活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人 16 岁之后肺活量才可达到需求。其次,羌笛的制作工艺较繁复。每逢深秋,何王全便会走进岷江流域茂县一带白雪铺盖的山上,寻找黄灿灿的高山箭竹。其他地方的箭竹皮厚,管扁,内空不规则,不利发声。而一定要选择这个季节,是因为竹的生长几乎保持在一种“冬眠”状态,此时竹子的质地也相当适宜做笛。被选中的箭竹需用炊烟徐徐地熏上一到两年,使其成为完全意义的干箭竹。随后将从干箭竹中切出的
8、笛管放入清油中半年乃至一年方成。最后的打孔更需要慎之又慎。另外,与大多数少数民族乐器一样,羌笛的传统曲目几乎完全是靠艺人间的口传心授完成的。虽然现在何王全手中有不少羌笛的谱子,但这些几乎都是他通过记谱一点一点整理出来的。 挽救工程已经启动 “我们正在筹建国家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郭桂玲说,在 5 月 28日的“抢救羌族文化”研讨会上,这一提议被专家学者论证。专家们建议,以茂县为核心,北川、汶川、理县、平武等为重点保护范围,将羌族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羌族特有的人文环境、图片、音像资料等作为重要保护内容。 6 月 13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文件规定,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地震灾害现场的清理,必须保护地震
9、遗址、遗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具有科5学研究价值的实物资料。目前,由中国民族促进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组织的专家小组已经成立,冯骥才表示:“我们会分 4 个步骤来对羌族文化进行保护,一是成立由历史、文物、建筑等学家所组成的专家小组;二是进行地毯式普查工作;三是进行汇总,制定各类文化保护的级别;四是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目前已经有专家提出了建立生态保护区来保护羌族文化。 就像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说的那样:“我相信,只要有人在,通过几年、几十年的努力,羌族文化传承还是大有希望的!”蓝天白云,风高草低,羌笛悠扬,这两支小小的竹管倾诉过多少欢乐和忧伤!如今羌 笛再度响起,它正在用它的高亢告诉生
10、者:我们应该尝试着收起悲伤和泪水,坚强地重建起羌族文化的家园! 专家眼中的羌族音乐 曾深入羌地采风的 6 位民族音乐学家,通过他们记忆重新审视羌族民间音乐的特殊价值及文化意义。 樊祖荫(原中国音乐学院院长):1986 年,我专程到松潘县羌族乡寨考察,经过调查,否认了“中国没有多声部”的说法。后来证实,大部分古羌后裔民族都保存着多声部民歌。 李梅(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研究员、博士):从民族文化学的角度看,羌笛为代表的羌族民间音乐,无法替代和取代,从价值判断来看,6它是独立而独特的,有存在、保护、传承的特殊意义。 何晓兵(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羌族音乐并非停留在古老的诗文里,它在当地一直得以“
11、活化”传承。羌族最典型的“酒歌”仪式化的演唱,并非随意随性而为。 “咂酒”更多体现了鲜明的民俗功能和特定的文化认同。地震不会带来文化基因的绝种断根。我倒担心,灾难过后带来羌族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可能导致文化基因变异退化的关键。 唐滨(原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副所长、 “十大集成”省内负责人):我们从 1982 年开始着手搜集整理省内少数民族民歌和民间音乐。省里相对完整地保存了羌族民间音乐的资料,文字、曲谱、音响三种齐全。吹羌笛、吹叶子的老艺人都录过音像资料。 肖常纬(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四川省音协本月 20 日将开会讨论保护传承“非遗”三年计划。我建议,马上把那些多年研究羌族音乐的专家学者集中起来,设立一个专门机构,保护与传承羌族民间音乐。 朱嘉琪(四川省音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羌族民间艺人大多自生自灭。省音协只掌握羌族音乐的部分研究人员,大约有十数位,他们大多分布在群文、教学和科研单位。在地震前,我们刚出版了一套四川省民族民间音乐论文集,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抢救计划,这里面当然包括羌族民歌。 本报记者 紫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