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我国几种书体起源与演变的见解在我国的书法界,至今对章草、真草及楷书的起源,没有一个确切的年代,而且诸说不同各执一端各有差异。同时也一直沿袭着一个错误的论点一一把劳动人民的创造,往往记录在一个人的头上。根据历史经验证明,文字的产生与变革,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或动荡中,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而产生的。因此任何人都难以准确的说出它的确切年代和具体的创造者。历史上对文字发明创造有贡献的人物如:仓颉、李斯、程邈、张芝等人。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他们决不是唯一的创造者,他们只不过是总结、整理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民间对记事传递信息的各种符号而已,使之得到了统一和合理,使文字更加
2、规范化条理化了。无疑,这在文字发展史上都是一个新的飞跃时期。当然也渗透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和智慧。他们作为时代的代表者也是当之无愧的。但对于种种文字和书体的发明创造硬加到他们的头上却也不大合适。因为它埋没了在他之前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发明创造。毛泽东同志讲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不相信有哪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物,能够在一夜之间便会创出一整套文字和书体,并被社会所公认。因为文字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达语言的工具,任何一种改变,至少要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否则便不会为人们所接受。 一、关于隶书同章草的起源与演变 2秦统一六国之后,首先由李斯在各国文字的基础上创出了小篆,随着社会发展和需要又把
3、小篆改为隶书。在秦统一中国后,由于战争割据的局而得到了暂时的缓和,人们便产生了发展生产和生身养息的要求。文字是生产交流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复杂的圆圆曲曲的篆书已不适应当时人们的要求,因此一种横平竖直快速简便的字体便自发的在民间产生。这便是隶书产生的基础。当时有个叫程邈的狱吏是个文字家善大篆,因罪于六阳狱中,在此期间,他汇集了民间自发性的成果,加以总结规范并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了变长为短,改圆为方的新书体。这种书体得到了秦始皇的肯定,由于当时管办公文的小官叫“徒隶” ,故取其名日隶书。至于程邈所规范的三千隶书,至今尚无下落,但其面貌于秦二世诏版中尚可见一斑。人们把这一段的隶书称之为古隶。秦统一中
4、国,包括秦二世在内共统治了十五年(公元前 221 年206 年),但对文字改革白秦始皇即位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当时的秦隶便是一种不篆不隶,同小篆有明显差别的文字。东汉许慎说:“诸后异政,不统于王分为七国,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天下,承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与奏文合者,斯作仓颉篇 ,中书令赵高作爰励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m 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以上文字足以说明秦时对文字改革的由来及其历史背景,隶书的起源已无异议。 问题是由秦隶向汉隶转化的阶段和草书(隶草)出现的时间(即章草的3前身),隶书
5、的草书起源的说法最多,(一)史游说,(二)奏章说,(三)章帝说。以下先说汉隶是什么时间转化的。东汉赵壹说:“秦之末,官书繁冗,战攻并作,军书文驰,羽檄纷飞,故隶书趋急速耳,示简易之?d”而且还产生了草书。汉隶是是由秦隶演变的,其演变的基础就是战争。由于西汉二百年无碑,因此历史上的记载实在太少了,只靠几件出土的简书和帛书,只能说明部分问题。 就出土的帛书和简书来说早期的有文帝时期的马王堆三号老子甲本帛书已接近于隶书,但又不完全是隶书,它与秦二世诏版却有了很大的差别。到了武帝时期居延简便是相当成熟的汉隶了。西汉宣帝时期的五凤元年简已具备了蚕头雁尾的写法,其笔划的横平竖直和蚕头雁尾一波一磔地变化结构
6、,其艺术水平并不逊色于东汉时期的石刻。此简是在公元前 57 年,但较此简更晚些时候的官方文献却使用篆隶结合的书体。可见汉隶在当时只在民间成熟的流行广为使用了。高祖至宣帝是公元前 206 一前 57 年相差 149 年,距武帝太始三年的闰月简时间只有五代皇帝相传只有 66 年,距文帝是四代只有 27 年,无论是出土的帛书还是简书都已与古隶书有了差别。应当推断由于战争和社会生产力的需求,汉隶的萌芽时期应当是在西汉与秦末之交。这种“趋急应用”示简易之?d 的办法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了。 汉初,同样由于战争的原因在简化了秦隶的同时,也产生了隶的草书。因此许慎说:“汉兴有草书。 ”比五凤元年简稍后十年的汉神
7、爵四年简 ,虽没有史游急就章的艺术水平,但这绝对是章草的前身。东汉的大书法家蔡邕说:“昔秦末之时,诸侯争长,羽檄相传,望烽走驿,以4篆隶难,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书,今之草也。 ”今之草就是当时的章草。蔡邕是东汉末年(公元 133192)的书法家,相距高祖(即汉初)有 339 年,当然要比今人靠推断写出的东西更真实。由此可以肯定我国的八分隶和章草的起源,应当是在秦末汉初之交。 二、关于楷书与今草的起源和演变 什么叫楷书,楷即规范端正楷模的意思,又名真书、正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有着方正的形体平直的笔划,严谨的法度,正个字形有规有矩,横平竖直没有蚕头雁尾。楷书的流行是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
8、,但它的起源创始也决非是一夜之间,至今的传说仍然是三国时期的钟太傅繇,搜集了民间流行的楷字加以规范、整理而成的。这就不能说楷字是钟繇发明创造的,因此说楷书的起源决不是三国,钟繇的楷书在历史上也是数得着的大家,当时的钟繇在艺术上的造诣已经是了不起的人物了,试问有哪一位文字家一开始便能产生这样高的艺术品位。我国最早的记载莫过于西汉时期的麋孝禹刻石的了,它是一种不隶不楷的书体,从总体土讲还是楷的成分多一些,多数字一无蚕头雁尾,二已横平竖直。大约在七十年代,我发现新莽时期的文字(篇名已忘却)。全篇大约有四十余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字是楷书,其余的字间架结构亦有不少的楷意,因为它直接去掉了蚕头雁尾。再是新莽
9、时期的莱子侯刻石就是介乎于隶楷之间的石刻。比莱子侯稍晚些的西北汉简 ,5其绝大部分字都具备了楷书的型体,己基本上脱离了隶书味道。 武威篇的出土,就更令人相信在东汉的民间已逐步走向楷书化了。再是凌子超先生著中国书法三千年中的“汉阳使者舍薰庐金刻“一文中说:”这是东汉的铜器。帝纪不祥, “舍薰庐”三个字的意思是屋内用的火炉全炉刻有四十九字。其体裁对寿成宝铜鼎字方角度,起了一个大革命,字行挺直的布局,更具有高度的书法艺术。它既突破了篆字圆角和方角的藩篱,又摆脱了字行笔直的规范,致整个字形一易以前各种篆隶的形态,而自成一家,它的潇洒脱俗,豪放不羁,非但启示了东汉隶书的“组织间架” ,更作了三国钟繇的先
10、导” 。凌先生这段文字便足以证明楷书起源绝非是在三国时期。根据种种资料的证明,它的起源应当是在西汉末年与王莽新政之交。随着汉隶的发展楷书也根据社会的需求发展起来。之所以难以考证,一是西汉二百年几乎无碑。二是官方的文书不使用这种尚未定型的字体。三是民间流传的东西极少。然而随着出土文物的不断发现,必将会有更多的物证。楷书的存在是在西汉与王莽新政之交。直到三国的钟繇才真正的成为一种正式的书体而面世,但这已经是具有高水平的楷书了。 真草的产生是在章草和楷书的发展中蜕化而出的,这在许多汉简中是不难发现的,在两北汉简中便不难发现真草的雏形。至少它对真草有很大的影响。公元前四十八年,西汉元帝时,有个黄门令名
11、叫史游,由他把民间盛行的简少笔划的隶字和草隶收集起来,加以规范整理,并编写了草决歌 。此时的草书虽然叫章草,但这里至少有一半是真草的写法,如:第一的“第”字, “商”字“就”字“难”字, “列”字等与6真草的写法都是一致的。所以说与章草的同时也产生了真草,真草是从章草中蜕出来的。实质上随着楷书的变化真草也就产生了。这些开始的变化一般都是在民间。以后才在高层的士大夫群里开始吸收整理加以规范,然后再推向社会的。到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把民间简化了的章草又加规范整理,便形成了真草正式肩用的时代。这功劳也全部记在了张芝名下。张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然而他应当感谢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没有民间的创造和启迪,我想张芝绝不会在一夜之间便创造出了真草,他的代表作知汝贴已具备了很高的艺术水平,绝不是发明创造的雏作。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缺陷,一是把整理规范当作发明创造,二是忽视了人民群众长期在劳动中创造的功绩。三是人云亦云,过于相信权威,对含糊不清的东西不加追究。四是历史资料的缺乏,五是民间的创造登不了大雅之堂,文书碑文不许使用。六是蔡伦发明的纸张缺乏未在民间大量的普及使用,多以竹筒代替。 总之,我国古代对文字的多次改革,都是趋简易之易或为“救急”而生。这些变革都是由社会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而产生的。无疑往往是由社会的变革带来文字上的变革,这便是人民才是真正创造历史的动力。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