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9.50KB ,
资源ID:347214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721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炭疽”译名谈科技报道的规范.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炭疽”译名谈科技报道的规范.doc

1、1从“炭疽”译名谈科技报道的规范去年 10 月初,恐怖分子通过邮件对美国进行了生物恐怖袭击,霎时间, “炭疽” 、 “炭疽病” 、 “炭疽热” 、 “炭疽杆菌” 、 “炭疽芽胞” 、 “炭疽芽孢” 、 “炭疽孢子” 、 “炭疽热细菌” 、 “炭疽热病毒”等名词成了各种新闻传媒的热门话题。媒体及时对这种危害较大的急性传染病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很好的科普宣传,功不可没,但从医学角度看来,某些新闻传媒在科学性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现在, “炭疽”报道的高峰已经过去,但有些报道的科学性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种传染病的规范名称是什么 2001 年 10 月至 12 月上旬,各种新闻传媒的报道相当混

2、乱,有的报纸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如 10 月 18 日健康报的拨开“炭疽”雾一层 )就先后出现了“炭疽” 、 “炭疽病” 、 “炭疽热”3 个名词。 其实,早在 1995 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名词委” )就将此病定名为“炭疽” ,并于 1996 年进行了公布。 在我国的长期临床实践中,很多病名并不带有“病”字。像“鼠疫” 、“霍乱” 、 “天花” 、 “麻疹” 、 “水痘” 、 “伤寒” 、 “白喉” 、 “疟疾” 、 “感冒” 、“痛风” 、 “沙眼” 、 “破伤风”等等,都是如此。在这些病名后面再加上“病”字,反而感到累赘。 “炭疽”不用“病”字,也很简单明了。 2一

3、般地说,凡是病名中含有“热”字的都是发热为其主要的症状,像“猩红热” 、 “流行性出血热”等等就是这样。 “猩红热”的临床特征为发热,并在全身出现弥漫性的鲜红色皮疹。 “回归热”这种病的发热症状更具有特征性,从其名字上就不难了解它的主要特点,即发热“来来往往” ,急起急退,发热期与间隙期交替出现。而发热不是炭疽(特别是最常见类型皮肤炭疽)的主要症状,所以这个“热”字可以不用。至于“炭疽热病” 、 “炭疽热病症”后面的“热病” 、 “热病症”等字更是可以省略了。 炭疽的病原体是什么 病原体为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等等的统称。造成炭疽这种疾病的病原体是什么呢?新闻传媒中大都讲炭疽的病原体是细菌,但

4、也有少数报纸(如参考消息2001 年 10 月 18 日)讲是病毒。 细菌和病毒都属于微生物。它们形体都很小,细菌的大小以微米(106 米)为单位,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而病毒的形体更小,其大小以纳米(109 米)为单位,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科学研究毫无疑义地表明,炭疽的病原体是细菌,而不是病毒。 引起炭疽的细菌叫“炭疽芽胞杆菌” ,简称为“炭疽杆菌” 。 “芽胞”的英文名为“spore” ,它是细菌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体内有一部分浓缩起来,形成包有多层硬壳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是细菌的休眠状态,是延长其生命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时候,它的生命3活动变得非常缓慢,对温度、放射线、化学

5、物质等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在干燥状态下生存数十年。因为是在细菌体内形成的,故名“内生孢子” (endospore) ,简称“芽胞” ,以区别于真菌在体外形成的“孢子” 。只有少数细菌能够形成芽胞,炭疽杆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炭疽杆菌的芽胞本身不能繁殖,因而不能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当周围环境变好时,芽胞发芽形成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炭疽杆菌”的“芽胞” (可简称为“炭疽芽胞” )和“炭疽杆菌” (即“炭疽芽胞杆菌” )两者密切相关,但不完全等同。它们是该菌在不同条件下的两种不同的生长状态。 由上述可见,既然“炭疽病” 、 “炭疽热”的病名都不规范,凡带有上述名词的“炭疽热菌” 、

6、“炭疽热细菌” 、 “炭疽热杆菌” 、 “炭疽热病菌”等词自然是使用不当了。 全国名词委下属的微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 1988 年已将“细菌的内生孢子”定名为“芽胞” ,则“炭疽孢子” 、 “炭疽菌孢子” 、 “炭疽热孢子” 、 “炭疽杆菌孢子” 、 “炭疽病菌孢子” 、 “炭疽病毒孢子” 、 “孢子状炭疽杆菌” 、 “炭疽热杆菌孢子” 、 “炭疽热病菌孢子”等等也都不宜使用。 由于全国名词委下属的有的专业组织主张将“spore”译为“芽孢” ,因而,使用“炭疽芽孢” 、 “炭疽芽孢杆菌”等目前也不能算错。 至于“炭疽热疱子” (如光明日报2001 年 10 月 19 日)中的“疱”字,则完

7、全是错别字了。 “胞” (bo) 、 “孢” (bo)和“疱” (po) ,它们的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 “疱”为皮肤上长的像水泡样的小疙瘩,与细胞学上使用的“胞” 、 “孢”完全是两码事。 4抗菌素及其他问题 炭疽杆菌对青霉素等敏感,所以炭疽可以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有篇报道述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1 名职员感染炭疽之后, “所有在同一楼区工作的职员都要服用抗菌素以防不测” (新民晚报2001 年 10 月 13 日) ,这里使用的“抗菌素”术语不规范,应改为“抗生素” 。英文“antibiotic”一度被译成“抗菌素” 。“antibiotic”为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一类能抑制

8、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还有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等作用,当然译成“抗生素”更为合理了。 另据新华社消息,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在去年 10 月 14 日向记者通报情况时说:“在过去 24 小时内,发现接触过带有炭疽热病菌信件的 1名警察和 2 名实验室技术人员” “脸上或鼻子里长出了炭疽热孢子。 ”如前所述,形成芽胞是炭疽杆菌在人和动物的体外恶劣环境下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这时它处于休眠状态。一旦芽胞接触人体呼吸道(如鼻腔、肺部等)或破损的皮肤等适合环境,才会变成繁殖体迅速生长繁殖,引起肺炭疽或皮肤炭疽。所以, “炭疽热孢子” (应该叫“炭疽芽胞”

9、 )根本不是在“脸上或鼻子里长出”的,它是恐怖分子在实验室里制造、并通过信件,从而污染了这 3 位人员的“脸”或被其吸进“鼻子里”的。在有利于生长繁殖的人体内, “长出”的只能是可以繁殖的炭疽杆菌,而绝不可能是芽胞。 5此外,由于对有关炭疽的某些医学术语理解存在毛病,也出现了一些文字上的问题。标题俄准备向美提供新设备可杀灭邮件炭疽 (钱江晚报2001 年 11 月 9 日)就是一个例子。该文说的是“上述新型电子加速器能够产生不同强度的电子束,杀死包括炭疽菌在内的所有致病微生物” 。文中明明写着是“杀死包括炭疽菌在内的所有致病微生物” ,而“炭疽”是一种病,怎么可能用这种“新型电子加速器”照射邮

10、件就会“杀灭” “炭疽”这种“病”呢?显然,在这里作者是把病名和微生物(包括炭疽杆菌在内)的概念混淆了。又如, “炭疽热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细菌” (大众科技报2001 年 11 月 6 日) , “无色无味的炭疽热经由空气传播” (健康报2001 年 10 月 18 日) , “恐怖微生物”炭疽、鼠疫、天花 (健康报2001 年 10 月 26 日)等报道也是犯了类似的错误。 “炭疽”这种病是不能和“细菌”或“微生物”划等号的,它也是不能用“无色无味”来进行描述的。这些例子也都是将疾病和细菌两者混淆起来了。 几点对策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日益渗透到各个方面,科技新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一般的

11、新闻报道中也经常会遇到科技知识,稍有不慎,就要出错。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拿出有效的对策。在此,试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新闻报道中涉及科技内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编校质量消6灭报纸差错写在我国报纸编校质量三次抽查评比之后一文,对当时的全国报纸编校质量检查情况作了全面阐述。 原作者举例“血色素数值低于 12 克以下” ,正确地指出了其中“低于”和“以下”可以省略一者。但在该例中还有科技名词使用不规范的差错,例句中的“血色素”就是一个已经废弃不用的不规范名词,应该改成“血红蛋白”才对。 (见科技术语研究1995 年第 1 期) 新闻出版报1998 年 1 月 9 日头版发表的周明鉴百字短稿竟

12、有四处科学性差错一文,也指出在某报上的一则新华社发的 200 余字短消息中,竟出现了 4 处科学性方面的差错。 综观近几年来的情况,这方面的问题并未根本改观。本文再次说明了这一问题。在有关“炭疽”的报道中,科技方面的差错频率很高;差错类型亦有多种:既有科技名词不规范,也有知识性错误,甚至还有错别字。所以,我们对涉及科技内容方面的报道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争取少出差错。 2加强科技知识的学习 除了思想上高度重视之外,还应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我们新闻出版工作者应注意科技方面的知识更新,提高科技知识素养,同时应该提高使用规范科技名词的意识。今后在遇到一些重要的科技方面的问题时,尽可能多与有关方面

13、专家进行讨论,或勤查一些严谨出版社出版的比较权威的工具书,以尽量处理得比较规范,避免产生错误。 73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有些问题,可能也涉及到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健全问题。 由于全国名词委下属的不同专业和一些书籍对 spore 定名不一,有的书定名为“芽胞” ,有的书又定名为“芽孢”或“孢子” ,使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经过认真思考,选用其中的一者,并且应该做到整张报纸,至少是在同一篇文章中前后统一。 在有关“炭疽”的报道中,起初使用的病名极其混乱,后来,趋于比较一致使用“炭疽”了。这可能是因为卫生部有关部门出面进行过纠正(见文汇报2001 年 10 月 19 日) ,也可能与新华社统发稿的正确引导有关。因而,今后如遇到一些重要的科技方面的问题,加强与新华社等部门联系,似乎也可避免一些差错的出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