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乐载道 决不媚俗11 月 21 日晚北京音乐厅,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举办了新音乐季第一台中国交响新作音乐会,演出了李文平交响序曲 、王世光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 、苏夏清唱剧血写的课本与金湘的交响合唱金陵祭 ,李心草担任指挥。11 月 23 日下午 3 时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座谈会,专家、传媒与作曲家共聚一堂,探讨作品的得失。现将部分发言整理如下: 黄晓和教授:作曲家是交响乐发展的火车头;当然,作为表演艺术,二度创作也很重要。咱们的乐团去国外再多,演奏人家作品再好,也不能说明我们音乐事业的成就。这次国交的交响新作音乐会举办很成功,整场作品印象非常好;相对而言,上半场弱一些。李文平的交响序曲作品有交响
2、性,铜管好,弦乐动听的旋律少了一些,音乐外在了一些。王世光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主题创作基于歌曲,副部主题重新创作,写得很开朗,音乐整体很抒情,但钢琴两次出来略显暗淡,如果音乐展开情感冲突更大一些,音乐主副题融会更好一些音乐会更成功。苏夏先生血写的课本很震撼人心,严谨、没有废话,显示老先生的艺术与技术功底。不过,唱词最好打上字幕,利于观众听懂。这部作品于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非常贴切,苏夏先生认为共产党员本质就是“牺牲自己,保护人民” ,像歌词里所唱的,通过艺术形象直接传达出来。金陵祭是金湘最杰出的作品之一,金湘自己的歌词也写得精彩感人。音乐一开始就把人带入环境,第二部分很逼真、很刺激,第三
3、段动人、2动情,第四段是抒情的中心段落,童声很好,独唱女中音不太突出。结尾两段能重复以前的抒情段落,予以总结,加强作品发展的逻辑会更好一些。 张丽达教授:几部新作品围绕抗战主题,给人印象深刻。李文平序曲本是为今年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写的,是一个造势的作品,铜管发挥好,弦乐单薄了一点,甚至木管也弱,再丰富一些就好了。 松花江上这首歌写为钢琴协奏曲很合适,引子好,如果长句式的东西多一些更好,作品显得有些碎。 血写的课本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作品,写得很多元,不仅是技术好,作品有听头,很打动人。 金陵祭的音乐很场景化,歌词也很好,闭上眼听有戏剧, “月光”一段很平淡,却更动人,很大气,作品中显示出作曲家聪明
4、才智的细节很多。歌词中一些细节还可以推敲,比如“招魂”一段开始“象是一堆白骨” , “象是一杆杆招魂幡”的“象”字可以去掉。 唐建平教授:国交应该视发展中国交响乐创作为己任,哪怕作品存在不足,不足就更应该扶持。只求变为一流乐团不是国交追求的唯一目标。这台音乐会四个作品写得都不错,充满思想,很有意义。 序曲金鼓齐鸣,有气势,情绪较外在,结尾仓促了一些。王世光老师的作品钢琴写得不错,音乐充满了爱,但爆发力还差一点,反差还不够。苏夏老师作品主题很平凡,音乐很朴实,作曲家添柴续火,不断发展,音乐思维很交响化。作品写在 20 年前,是比当时的一般作品高出很多,这个作品今年 3 月在中央院首演,令大家吃了
5、一惊。这首作品也反映了苏先生的为人与品格。金湘作品使我震惊,这是我听过的能表现南京大屠杀这3一事件的最好合唱作品,尤其是“序歌”和“屠城”写得相当不错。 “月光”一段写得也好。后面一些段落的写法,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比如“涅 ”一段不一定全唱,用念用喊都可以。一些段落的写法可以用一些安魂曲、弥撒的复调写法。 何少英(作曲家):四个作品可以用一个“好”字来概括,这样一场高质量作品的音乐会近些年不多。李文平序曲有思想内涵,表现的是黄河、中华民族的精神,铜管的大二度用得好,当然,也应该给弦乐以机会。 松花江上钢琴织体化写法到位,乐队写作也相当不错,显示作曲家器乐写作的功力,大概受歌曲原作的影响太多,作
6、品出来有点一块一块的。苏夏先生风度儒雅,他的“课本”显示出传统写作的深厚功力,这种作品不会过时。金湘的金陵祭 ,是我听过的金湘交响作品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完全征服了我。 “月光”一段的确是画龙点睛之作,最后两段稍微有点掉下来;此外,各乐章可以间断演奏,自成系统,给人印象更深刻。 傅显舟(乐评人):四个作品都不媚俗,追求真善美,表达真情实感,有重量,显示出中国作曲家的良心与社会责任感。李文平作品的音乐有层次、有气势,写作没问题,问题是主题单一,材料单一,音乐缺乏对比;王世光作品抒情浪漫,好听,副题也抒情且大气,好听,钢琴与乐队写作与演奏都不错,是一首经得起听的作品;苏夏先生的作品也耐听,越听越有味
7、,有技术有内涵,听来让人感动;金湘作品现场效果好,回家听也不错,只是篇幅略长,后两乐章可拿掉一章,见好就收为佳。两部声乐作品,唱词演唱再清楚一些效果会更好。 4王廷瑛(国交演出部):各位老师的发言给我很多教益,这次演出的成功首先是作品的成功,作品写得动人,催人泪下。这些年国交演出中国作品少,我也感到惭愧,我一定把大家的意见带回去,国交应该为中国交响乐事业的繁荣出力。 最后,几位作曲家发表了个人感想。王世光认为松花江上这首歌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在自己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纪念抗战胜利 60 周年选择了这个题材,8 月份完成写作,国交很快投入排练,杜泰航的钢琴为这次演出的成功出力不少;李文平对乐手尤其铜管声部队员与团领导表示感谢。苏夏提到以前的中央乐团对中国作品一直是很重视的,李凌多次跟他谈到繁荣中国作品的创作问题。1986 年写这个作品,思考到一些社会问题。今年他 80 岁,运气好,学生郭文景找到了一点钱,开了音乐会,作品才得到机会演出。金湘讲到 90 年代他看“1937 南京大屠杀”的展览,看到 6 个被日军砍下的中国人头颅,极受震撼,感觉中国作曲家有责任把这一切表达出来。大家一致肯定了国交支持交响乐创作的举措,希望国内乐团继续支持国内作曲家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