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5KB ,
资源ID:347346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734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doc

1、1汉译佛经与汉语词汇在印度阿育王(约公元前 273 年一前 232 年)统治时,佛教从恒河中下游地区传播到天竺(当时中国称印度为天竺)各地,并不断向四周扩展,终于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逐渐传人中国。据史书记载,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 2 年)传人中国内地。东汉初年,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长六丈,绕殿飞行。明帝次日询问众臣,博士傅毅奏道:西方有神,其名为佛,正如陛下所梦。于是明帝派遣蔡悄、秦景等十多人出使天竺,求取佛法。行至大月氏国(令阿富汗一带),正好遇见在当地传教的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永平十年(公元 67 年),汉使梵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千辛万苦,回到洛阳。天竺高僧开始时下榻于鸿胪

2、寺,这是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次年,明帝又命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之北修建僧院,供僧人长住。这一僧院就是白马寺。之所以取名为白马寺,一是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二是纪念最初下榻于鸿胪寺。白马寺建立以后,许多僧徒相继在此翻译佛经,如摄摩腾、竺法兰翻译的四十二章经就是第一部汉文佛经。东汉末年以后,外国僧人和我国西部地区的僧人来到中原地区的日益增多,他们翻译出了不少佛经,天竺的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同时被介绍到中国。随着汉译佛经的兴起,佛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最初的佛经翻译,一般都不是由一个人所完成的,而必须要由几个人合作完成。据出三藏记集 ,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 179 年),天竺竺2佛朔口授,月支支

3、娄迦谶“传言” , “授与”洛阳人孟元士,张少安“笔受” ,四人共译般舟三昧经 。所以般舟三昧经的译者虽然是支娄迦谶,但孟元士在“宣梵为汉”(即口头把梵文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月支高僧竺法护早期译经有须真天子经和正法华经 。须真天子经的参译人,除竺法护本人外,还有“传言者”安文惠、帛元信, “笔受者”聂承远等;正法华经的翻译,帛元信与天竺沙门竺力共任“参校” 、 “重校” ,另有“劝助者” (赞助者)六人。 “传言”一职,支娄迦谶是自任,竺法护则是安排安、帛二人,可见早期的佛经翻译“传言”者不一定就是译主。 “传言”的职责,既可以是像支娄迦谶一样“宣梵为汉” ,也可以像安、帛二人一

4、样参与译主竺法护初译文字的酌定,再“传”给“笔受者” 。可见,早期的“传言者”要兼通汉语和梵语,才能充分理解梵语佛经的原本含义,并用准确的汉语翻译出来。 到了后来,译经程序有所简化。像竺法护所译的净律经 ,是由西域寂志“诵出经本” ,竺法护宣译,聂道真笔受;魔逆经则由竺法护本人“争执梵经,口宣晋言” ,聂道真笔受,没有“传言” ,也没有“参校” 。 普曜经的参译人也只有笔受者康殊、帛法巨二人。 正是因为早期的佛经翻译经过多人之手,口耳相传,使它不可避免地使用了当时不少的口语词;又因为佛经原文中的某些词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汉语词语,同时翻译者想保留佛经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因而也自创了相当多的词汇。这些

5、词汇随着佛经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也日益扩大,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有些高僧因为汉语水平特别高,例如唐代玄奘的译经,译文精美流畅,文言色彩浓厚,但是其中3能够反映当时语言状况的口语词却较少。 从东汉以来,汉语从佛经中汲取了大量的借词。这些借词有一般的常用词,也有不少熟语。常用词,是某一个时代最常见的词,也就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如果我们把古今汉语打通而不局限于某一时代的话,可以看出其中来自佛经的词语仍然不少,例如以“魔”为语素的词就有一大批。魔,梵语 mara 的音译,最初译作“磨罗、魔罗” 。梁武帝认为“字宜从鬼” ,故专作“魔罗” ,省作“魔” 。 “魔”意为杀者、能夺命者、障

6、碍等,凡一切扰乱身心、障碍修行的事物均可称为“魔” 。以“魔”为语素的词语主要有:魔子、魔女、魔国、魔民、魔军、魔界、魔宫、魔障、魔道、魔事、魔戒、魔网、魔缘、魔病、魔境、魔乡、魔鬼、魔力、魔掌、魔法、魔术、魔窟、魔方、魔头、魔系、魔缚、魔棍、魔杖、魔难、魔怪、魔母、魔媪、魔怔、魔火、阴魔、死魔、妖魔、业魔、心魔,病魔、着魔、人魔、恶魔、邪魔、群魔乱舞、邪魔外道、妖魔鬼怪、走火人魔、自在天魔等。这些词中有相当一部分在现代汉语中一直都在使用,属于高频词。 汉语中其他借自佛经的常用词还有不少,如佛、塔、寺、僧、尼,钵、禅、和尚、尼姑、菩萨、观音、罗汉、浮屠、舍利、袈裟、因缘、因果、世界、报应、现在

7、、现实、现世、悲观、平等、圆满、真谛、体会、信心、实际、佛法、功德、执着、三昧、三世、轮回、弹指、体验、法宝等等。其中的单音词又可以跟其他语素组合成很多双音词。例如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以“佛”为第一个语素的词即“佛”形式的词175 个,其中大部分都与佛教有关,较常用的如:佛士、佛子、佛日、佛4心、佛母、佛光、佛事、佛陀、佛性、佛堂、佛眼、佛种、佛慧等。 民间的日常口头用语中也有大量从佛经用语中转化而来的词语。如对人身体的贬称,有所谓革囊、皮囊、臭皮囊、屡囊、尿屎袋、皮袋等词。追根溯源,这些词的最早源头还是在汉译佛经。西晋竺法护翻译的普曜经卷四出家品:“菩萨遍观,顾视其妻,具见形体:发爪髓脑,骨齿

8、骷髅,皮肤肌肉,筋脉肪血,心肺肝肾,屎尿啼唾,外是革囊,中有臭处。 ”又,西晋法炬与法立共同翻译的法句譬喻经卷四喻爱欲晶:“女人之好,但有脂粉,芬熏众华,沐浴涂香,着众杂色衣裳,以覆污露,强熏以香,欲以人观,譬如革囊盛屎,有何可贪?”佛教强调人身不净,故求解脱。这些词语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对后人是有影响的。 熟语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由于熟语的性质和作用相当于词,因此我们把它作为词汇的一部分来看待。熟语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与佛经有关的熟语中成语最多,上面有关“魔”的词语中已经列出了几个,又如:一心无二、一无所知、一无所受、一无所损、一尘不染、一厢情愿

9、、四大皆空、刀山剑树、不可思议、不知不觉、不二法门、如是我闻、行住坐卧、苦海无边、牛头马面、牛鬼蛇神、大彻大悟、刀头舐蜜、称心如意、借花献佛、光明正大、善男善女、劫后余生、天女散花、天花乱坠、唯我独尊、超凡人圣、人生如梦、梦幻泡影、电光火石等。现在最大型的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以及各种各样的成语词典对于汉译佛经中的语言词汇都重视不够,许多成语的例证过晚,其实如果检索汉译佛经,可以大大5提前不少成语的时代性,并且对这些成语的意义也将认识得更清楚。 还有许多歇后语,虽然不是直接来自佛经,但跟佛教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如“老和尚念经句句真言” 、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等。有不少谚语也与佛教有关,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