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9KB ,
资源ID:3473650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736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互联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文化建设.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互联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文化建设.doc

1、1互联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文化建设【摘 要】作为“百戏之母”的昆曲可视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典型样本,将之作为案例,考察在互联网时代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可得出如下结论:应找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文化建设间巧妙的契合点,并在当代传播语境下,调动各种方式让传统与“今天”对话,使传统融入进日常生活之中。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传承;高校文化建设;昆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97-02 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2001 年联合国评鉴首批“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将其列

2、入其中,这同时也意味着,像许多传统文化一样,昆曲也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如何更好地保护这种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令我们思考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媒介,随着媒介形态的发展,昆曲施展魅力的场所由最初的舞台,走向广播、影视。由于昆曲在文学和艺术上的特殊性,需要读者(观众)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艺术积累才能理解其内容、欣赏其表演艺术。而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群体,使得高校成为昆曲生存的沃土。因此,倘若能够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将高校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无疑是一条可行性2路径。 一、古莲种子的新土壤:互联网时代的昆曲传播 莲花种子是世界上寿命最长

3、的植物种子,千年前的古莲种子经过培育,依然能发出新芽,绽放出绮丽的花朵。倘若我们将以昆曲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比喻为沉睡千年的古莲种子,那么互联网便是能使它们焕发出全新生机的土壤。 网络媒介具有跨时空传播、即时性强的特点,其强大的多媒体功能更是兼具了纸媒的文字表达和电视、广播的视听功能。常见的网络传播形态有门户网站、论坛、搜索引擎、博客(微博) 、播客、即时通信工具等,以此呈现的昆曲文本形态也十分多样。例如,中国戏曲学院“雅音新赏乐团”在推广昆曲艺术时,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的平台,推出微博“雅音新赏昆曲在线”及微信公众账号“雅音新赏” ,通过这些平台发布最新演出资讯、昆曲常识,及演员个人动

4、态,既及时有效地传达信息,又能够通过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让青年观众从视觉之美进入到昆曲的绮丽天地。 此外,网络媒介还具有鲜明的交互性和信息小众化的特点,与受众间的互动加强,使得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与昆曲专家、演员进行互动。如“昆曲义工”白先勇的个人微博,内容涉及昆曲演出信息、幕后花絮、昆曲?v 座、昆曲研究文章等与昆曲相关的方方面面。而微博同时也为昆曲观众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观众可以通过微博平台,撰写自己对昆曲的认识,成为其他媒介有效的补充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兼有信息接收者和传递者的双重身份,体验感增强,并能自觉推进昆曲更为3广泛地传播。 二、珠联璧合:昆曲与高校文化建设 昆曲进入高校,在传播

5、昆曲的同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与我国现代大学创立同步的。早在我国第一所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创立之初,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就聘任昆曲学家吴梅担任词曲教授。20 世纪 40-50 年代,俞平伯在清华大学组建“清华谷音社” ,赵景深在上海组织“上海昆曲研习社” ,其成员大多是高校师生。改革开放以后,高校又有了普及昆曲的学术、实践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白先勇的“北大昆曲传承计划” ,以及青春版牡丹亭的各地公演。 2009 年秋,在白先勇的倡导下,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启动“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 ,该计划“将在北京大学开设昆曲公选课,举办包括演出、展览、讲座等活动在内的昆曲文化周,推动数字昆曲工

6、程等,力求保护昆曲文化、培育昆曲传承新生血液、用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昆曲文化的复兴。 ”这项计划一经展开,立即引发不小的影响。而这一传承计划之于我们的意义并非只是对昆曲的传承,它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尝试,无疑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北大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本身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以昆曲教育为例,自蔡元培将昆曲教育引入北大后,北大一直有昆曲传统,以吴梅、俞平伯、吴小如为代表的几代师生不遗余力地研究、创作、推广昆曲艺术,让昆曲之美在北大校园内不间断地一直传承下去。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白先勇为何选择将他的“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率先在北大校园进行推广了。北大的昆曲传统为“白先勇

7、昆曲传承计划”提供了4最佳平台,而在这项传统艺术中,北大的校园文化亦在无形中得以丰富、深化。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园文化建设其实有着相辅相承的互动性,我们甚至可以说,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就应当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无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还是进行高校文化建设,都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校园文化是高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管理水平的集中展示,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持久的、集各方力量共同完成的事业。建设校园文化不能存功利主义之心,须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三、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传统与“今天”对话 正如昆曲经典牡丹亭里的唱词那样:“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在将民族传统文

8、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的过程中,我们唯有真正进入传统艺术的“园林”之中,让传统与“今天”对话,使传统文化能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一方面, “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便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样本。 (一)让多元主体为高校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高校文化建设需要高校自身的努力,同时更离不开高校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多元互动。 “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得以成功,与高校、市场、社会之间的合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前,我国已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依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特征的描述,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其表现并非仅是毛入学率数量指标的变化,数字表象背后所呈现的,则是高等教

9、育若干方面质的变化。在诸种质的变化之中,无法忽视的便是高校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正不5断发生着变化,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至普及阶段,高校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同市场、社会的互动协作,适当地借助来自于校外的力量,不失为一种为高校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的良好方式。 市场可以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在“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其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分别得到了来自可口可乐公司、美国 FCCH 基金会的资金赞助。在“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中,经费的投入是各项活动如演出、展览、讲座等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当前高校的文化建设,其经费多来自财政拨款,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商

10、业资本同文化之间不断交织缠绕并形成复杂丰富的耦合机制。文化事业同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行不悖、相互促进。只要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高校文化建设也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顺应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与企业、演出机构、个人等市场力量共同搭建平台,携手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 社会对于高校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专业技术支持上。 “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昆曲课程、讲座中,其师资团队囊括了国内昆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昆曲表演艺术家,而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代表的昆曲演出则依托苏州昆剧院等演出团体。由此可见,高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市民和社会的支持,高校应打开校门“拥抱”社会,寻求全社会范

11、围内专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的技术支持。借由此路径,以昆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传播至更广的范围。 (二)利用新的传播平台进行传播 “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设有官方网站、官方博客、官方微博、微6信公众账号,最新的演出、讲座等活动资讯及详情,会通过这些平台发布,使学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此外,这些平台还会进行一些昆曲相关知识的介绍,虽然这些介绍在学术深度上稍有欠缺,但其富于趣味性,对于昆曲的普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网络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也使得其成为学生与昆曲专家、表演艺术家互动的平台,在互动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能真正参与到昆曲的传承之中。 (三)创新学生参与形式 2010 年 3 月

12、,北大进行了一场校园版牡丹亭海选,通过海选,北大昆曲工作坊接纳了 80 名学员,这其中大部分学员都是不具备戏曲基础的。经过一系列昆曲教育后,进入排练阶段,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姚继?j 以及青春版牡丹亭主演都曾多次到?F 场指导这些学生的表演,到 2011 年 4 月,校园版牡丹亭终于在北大进行公演。这种让学生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新形式,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而是具有一种新鲜的吸引力,让学生乐于接近、了解,无形中达到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时代意义与民族传统兼具的校园文化。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以高校文化建设为依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

13、很好的方式。我们今日的努力,可以守住那些不应被时间隔断的文化,让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白先勇北大昆曲传承计划. 7http:/www.icipku.org/maywalk/KunOpera/. 2江巨荣.汤显祖研究论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3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4吴安新,邓江凌.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高校治理问题研究基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2, (3):55. 作者简介: 邢 李(1986- ) ,女,山东济南人,齐鲁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 2016 年度山东省学校艺术科研课题重点课题“互联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文化建设以昆曲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AT00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