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凄美的哲思与喟叹评王毅栀子花开我和王毅素不相识。一位我们共同的朋友将她的稿子捎来几篇,建议我读读。朋友没有对这作品发表评价,只是转达了作家“请求批评”的诚恳。这诚恳令我不安如果说十几年前我尚算是个“作家” ,现在大概应加上“空头”二字。每天文牍山委,小说早已不写,艺术感觉大概亦钝若铅刀也。如此状态,还能发表什么好的批评?不过,那诚恳再加上这殷殷的人情,却是很难拒绝的。 然而,当我读完了朋友送来的几篇作品,却不由得不按照作家留下的电话打过去,希望她把全部书稿发到我的邮箱里。 她的作品,其中最为成功的篇章,以其凄美的情调,更以其凄美的哲思征服了我。 爱情重叠 为什么要改变生活 无处躲藏的美 ,等
2、等,都是喜欢的篇章。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爱人河 一户老上海人家的三个女孩儿李小米、李小茫、李小书,每个美丽的身影都在历史和人生的天空上留下了一段独特而又平凡、惨烈而又凄清的痕迹。自幼学习芭蕾最终成为红色娘子军主角的李小书,为了“学英雄、演英雄” ,犹如永无停歇的红舞鞋,最终瘫倒在舞台上;李小米的悲剧则从援藏期间一段铭心刻骨的恋爱开始,那段恋爱因她被母亲骗回上海而结束。她后来被街道工厂的同事虎子迎娶为妻,然而又2因为恋爱的前史而遭遇丈夫的欺凌、妹妹的抱怨,最后抱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卧轨身亡。而曾经对姐姐小米的恋爱嗤之以鼻的李小茫自己也开始了被嗤之以鼻的恋爱,最终她冲破妈妈狱卒般的监视,出走嫁给了印
3、刷厂的男友。悲惨的是,命运并不眷顾这位果敢的女性她死于白血病。死了以后,她的户口还被妈妈扣在家中美丽和青春就是这样流萤般从永恒的天空中划过。其人生悲剧的根源在哪里?是社会是个人抑或是无常?作家并没有归结为一个单一的结论,但在她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这一图景是意味深长的:妈妈和她年幼的女儿们最常做的“游戏”是:剪出一个个纸箍,套在孩子们的手上,用以考验女儿的规矩与定力。这“纸镯游戏”的意象有如惨淡的夕阳,照耀在美丽和青春毁灭的道路上。 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作品里,我们都曾听说过类似的悲惨故事,也曾领略过当代青年女作家笔下的凄美。在某些时候,这凄美甚至成为了时尚。应该说,在爱人河里,类似的描述同样不亚于
4、别人。比如李小米怀着西藏恋人的孩子回来,在妈妈的跪求下到医院引产了已经六个月的孩子。 “那胎儿长得非常健康,皮肤红红的,地道的西藏小汉子”后来她去了一家玩具厂,每天的工作就是画娃娃脸谱, “把一个个没有生命的冰冷的面孔画成一张张笑吟吟的脸” , “她常常一个人坐在钢琴前。我看到她的眼泪滴在黑色的半音键上”“她的手指头冻得像透明的冰雕,现代人说是神经末梢供血不够,音乐漂浮着无尽惆怅。”看似不经意的一段叙述,把一个被迫交出所爱的女性的绝望写得痛彻骨髓。然而,王毅笔下的故事,并不仅止于故事。王毅笔下的凄美,3也并不仅仅止于情调。她把这种人生的悲凉和凄美延伸为一种哲思式的拷问那种高蹈于庸常的生活描述之
5、上的对世界与人生的感悟。这就是这位作家的难能可贵之处她为我们重新铸造了一个世界。 对于这样的笔力的作家,我不能不心生敬畏。 这样的笔力,往往会被人误以为来自哲学教程,或者是来自沙龙的玄谈,其实它体现着一个作家对生活与人生体悟的深度。王毅作品中的哲思,从作家深深的喟叹中飘逸出来那是来自作家心底的喟叹。文学,最终还是要仰赖于情感。恰恰是情感,让哲思插上了御风飞翔的翅膀,直扑读者的心灵。我想,以后有机会见到这位作家的时候,或许我会对她某篇作品的文字、某篇作品的结构、直至对全书各篇的良莠不齐提出意见,但是我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位对生活有感受,对人生有感悟,对艺术有感觉的作家。她的作品特色独具。 正因为这位作家具有这样的思考深度和艺术表现才华,我才有理由对她有更多的苛求与期待。如果说,我对本书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的话,那就是我希望这位作家更加精选自己的作品,更加沉潜于创造的天地,用更为宁静沉着的态度来锻造自己的艺术世界。 或许,喧嚣与骚动的年代,这才真是有才华的作家面临的考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