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让品德教学贴着地面行走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为教而教的现象,公开课重形式,图热闹,常态课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忽视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致使我们的教育局限于课堂之上,游离于孩子生活之外。那么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中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正是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等重要。品德与生活(社会)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性是本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
2、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大量活动性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动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受到熏陶。比如一年级下册教材风儿吹呀吹 ,课堂上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风力小玩具,然后带着小玩具奔向操场,与风儿亲密接触,感受风儿带来的快乐。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也发现了风和风车、纸飞机等的关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 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 在品德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它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往往局限于书本,人为地造成了“纯”的教育。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2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和经
3、验为起点,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才能激活我们的品德课堂。比如教学春天在哪里 ,课前先让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课堂上,出示春天的优美画面,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那优美的乐曲、动人的意境深深感染了学生,紧接着我抛出这么一个问题:你发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激情被点燃了,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寻找、观察、感受、交流体会到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在心灵深处就有了一种想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重视学生亲身的体验 体验教育是建立在个人体验基础上而不是通过书本或者别人的传授而获得知识,它能够激发学生更好地发挥主动精神,积
4、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性的体验活动,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这样的学习才是主动的。教学四年级的想想他们的难处 ,教师就要非常重视学生亲身的体验。课前让学生在家中自行开展换位体验残疾人生活的活动。课一开始,请一个同学上来把教室里的灯关掉,再请他打开。接着让他蒙上眼睛做同样的事,请大家仔细观察两次的异同,并请这个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让所有孩子右手放在身后,单手系红领巾,问孩子有什么想说的。有了亲身的体验,学生感受就非常的真诚实在,发自内心。课堂教学也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真挚的情感 情感,是有感
5、染力的,品德课本身也是充满情3感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增强品德课的情感色彩,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深化,并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达到在激情中明理的目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假若缺少情感因素,只是空洞地提出要求,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品德教学中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必须创设道德教育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学战争何时了 ,课前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教师自然亲切地询问学生的姓名,生日以及过生日时收到过什么样的礼物等等,看似闲聊,实际上却是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幸福生活。上课了,教师请学生观看几张幸福温馨的照片,并配以动情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突然,画面切换到了伊拉克战火中不幸的儿童身
6、上:鲜血、恐惧、死亡、悲痛。强烈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对侵略者的愤怒、对弱者的同情、对战争的憎恶涌上心头,学生与老师,与文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课堂效果非常明显。 合理使用品德教材 教材提供的资源是静态的,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处理、应用,该增加的内容要合理补充,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可大胆删除。以从一滴水说起为例。在水资源匮乏教学部分,由于我们生活的城市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对缺水,学生没有实际的感受,我觉得只凭书上的图表、资料、数字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花的工夫比较大。首先一杯水、一勺水、一滴水的演示形象地诠释了 2.7?的概念,接着我准备了一部分图片和一段录像,加深了
7、学生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尤其录像与图片中缺水地区同龄人的生活现状引起孩子的共鸣,使学生意识到原来缺水如此严重。在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部分,书上有统计刷牙、洗碗等日常生活行为要用多少千4克水的内容,我觉得这个数据不容易采集,就算有了确切数据,也不会给学生带来什么特别的感受。另外此板块还有关于工业用水的问题,我认为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所以我没有选择这两个内容,而是发动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从自己的视界出发,以自己的眼睛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发现并指出了生活中的浪费与污染现象,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呈现的顺序,教师要善于观察,针对班级、学生的思想实际展开教学,抓住教学的最佳时机。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责编 / 郑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