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和谐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我认为一个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应该像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有自信、有价值、有尊严;流淌着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自主性学生们能做出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支持;觉察学生是机灵又富于创见的,他们知道身边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感受周围人群的思想与情感。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下,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
2、,如何才能营造出如此令人心动的课堂教学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2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例如本学期我所教的班中有一名女学生学习成绩
3、在班级排名倒数几位。通过了解,她的妈妈精神有问题在家长年修养,父亲的个子很矮在小饭店帮忙打杂,家庭条件也比较艰苦,而她课堂上总是闷声不响,有点自卑。因此,我课后找她谈心,课堂上经常叫她解决较容易的问题,多表扬、鼓励,帮她建立一些自信,嘱咐旁边同学多关心她。一学期下来,她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自信心也足了,有什么问题或困难也会找你商量了。和谐的师让关系是需要一个长时间发展的过程,是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形成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有效情境的创设应该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分析,使其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使其头脑中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在教
4、学倍的认识时,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谁能猜猜看? 学生说出 42 岁、38 岁、45 岁等,教师板书。 师:这样猜不容易猜准,现在老师说一句话猜起来就比较准了老师的年龄是 5 的倍数。 学生猜可能是 40 岁、45 岁、35 岁。 师:为什么这样猜呢? 3生:因为 40、45、35 都是 5 的倍数。 师:那么刚才猜的 42 岁,38 岁猜得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因为不是 5 的倍数。 师:现在有三个备选的年龄,老师再说一句话老师的年龄既是 5的倍数,又是 9 的倍数,你们说老师几岁? 生:45 岁。 由此可见,教师用对话形式的情境,通过猜老师的年龄,使“生活化
5、”的问题逐步“数学化”,抽象成数学问题,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有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毫无疑问,像这样贴近生活,针对性很强的情境创设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和谐课堂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让课堂活跃起来 第一要注意情境教学,通过讲故事、设疑问等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针对学生特点,激发他们表现欲;第三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适时进行鼓励,培养勤于质疑,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我在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中,先把两个纸盒挂在黑板上,边说边问学生:每个盒子里放进 4 个皮球,一共有
6、多少个皮球?学生用二四得八的口诀很快算出一共有8 个皮球;然后我又把 8 个皮球平均放在两个盒子里,问学生:一共有 8 个皮球,平均放在两个盒子里,一个盒子里有几个皮球?学生答:4 个。这时,我并不满足于学生所求的计算结果,接着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经过4一番思考,回答了其中的道理。当回答得有理有据,准确无误时,才算解决了问题。像这样的教学,对低年级来说,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他们通过动脑筋后所能接受的。这对激发儿童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有着重要作用的。我在讲长方形周长一节课中,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的特征观察每条边的长,利用通俗的、学生所熟悉的“一圈”,让学生理解和掌
7、握长方形周长的概念。然后,画出一个长 10 厘米、宽 6 厘米的长方形,并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有几种算法?学生先后列出:10+10+6+6;10+6+10+6;102+62;(10+6)2 四种算式。又对照这四种算式让学生认真思考,找出最简便的算法,从而导出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长+宽)2,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来源,而且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得主动而灵活,学得开心而又有所收获。 四、启发学生思维,构建知识网络,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笔者认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在于是否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思维,思维来自问题,更来自
8、对矛盾的分析。因此,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对矛盾的揭示和矛盾的分析过程的教学,这里特别要揭示教材内容中展示的矛盾。矛盾的展示、分析、转化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启发因素,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过程。 我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过程中,十分注意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题目,在课堂上有计划地提问学生,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抓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应5用题“青云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去年批准 160 名同学入队,今年批准入队人数比去年的 2 倍还多 20 名。两次一共批准多少名同学入队?”时,在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启发学生讨论解答方法。学生提出几种不同的解法。有
9、的学生提出“160+(1602+20)”的解法,与教材中例题算式不同(书中算式没有括号),并能讲出这种解法的根据。在学生理解了这道例题的解法之后,我又改变了题中的条件,把“多 20 名”改为“少 20 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做出解答。这样,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讨论,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在算式上探求知识的规律性,找出正确、灵活的运算依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感受学习的快乐,不枯燥。 总之,数学教学中,在注重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加体会到自己亲手打开知识宝库的满足感,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慢慢地对数学感兴趣,慢慢地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所以说营造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是评判一位老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教学的一个永恒指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平望实验小学) 责编 / 董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