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谈谈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影响中国古代的都城营建和城市规划思想在城市选址与方位布局、空间序列与功能使用、城市规模与道路宽度等方面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诸多特征。 一 古代都城规划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都城建设的方方面面受“礼”之制约与影响,建筑和都城布局往往成了传统礼制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种象征与载体,体现了独特的政治伦理价值。 由于相关文献资料的缺乏,目前能够研究的礼制,主要是周礼 、仪礼和礼记 。 周礼是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收法家和阴阳五行思想的重要文化典籍。全书 6 篇,共 12 卷。这 6 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汉时补以考工记 。 仪礼
2、记载的是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礼节仪式,是儒家经过长期整理撰著而成。礼记则是孔子学生以及后人传习礼经的记录,内容侧重礼的性质、意义和作用等。上述“三礼”都与孔子关于礼的伦理思想有关。其中, 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宫城营建模式和建筑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具体说来, “礼”对都城建设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第一,从城市营建的规模来看,强调城市建设的规格差异与等级性。周礼?春官?典命记载:“公之城方九里,宫方九百步;伯之城方七里,宫方七百步;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宫方五百步。 ”它基本把城市分为三个等级,即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这三个不同等级的城邑在城墙
3、高度、道路宽度等方面有不同规格,天子的王城最为尊贵,因而城墙最高、道路最宽。秦以后,把诸侯、大夫之地换为州、府、县,但严格的等级性并没有任何改变。 第二,从都城的方位布局及分区规划来看, 周礼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周礼称都城为“国”)。古代都城方位布局所重视的“礼”制,最核心一点是将宫殿置于都城中央显赫位置,以烘托宫殿的重威。 荀子?大略篇说:“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可见, “辨方正位” 、以“中”为尊是礼制的要求。 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就是说,规划师丈量土
4、地和营建都城,都城规模是九里见方,每边开有三个城门,城内纵横各有九条街道,每条街道宽可容九辆马车并行。宫城居正中心,左右对称布置宗庙(居东)和社稷坛(居西),朝庭在前(即南部),商市居后(即北部),朝和市的面积各为一百亩。显然,这是一个空间秩序十分严整的格局,尤其是天子所居地宫城必居中,以此为平面“坐标”设立其他建筑群。应当指出,几千年来古代都城的规划布局,难以绝对按照3考工记形制建造,然而它所强调的礼制精神却基本不变,并成为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基本模式。如元明清北京城便承袭了上述型制,其布局强烈显示了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伦理意识:皇宫位居轴线中段,太庙、社稷坛分列宫前左右,显示族权和神权
5、对皇权的拱卫。总之,运用方位显尊卑,按等级贵贱差别建立严谨的分区规划,是中国古城市规划的一大特色。 第三,从礼制建筑的等级和布局来看,礼制建筑是祭祀祖先、天地和神祗的场所,从一定意义上说浓缩了儒家伦理的基本内容,在我国都城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礼记?曲礼:“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 ”吕氏春秋?慎势:“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 ”宗庙之制渗透着强烈的伦理等级色彩,如礼记?王制规定:“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这一规定表明,天子可以建七
6、座宗庙,诸侯、大夫、士则依次降等,而庶民则只能在自家住宅中祭祖。西汉末王莽当政时期,为了表明他推行儒术的主张,在汉长安城南郊兴建了一组包括祭坛、明堂、辟雍、太学和灵台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礼制建筑群,奠定了以后历代都城礼制建筑的规划原则,在中国礼制建筑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杨鸿基的考古复原研究,西汉明堂(辟雍)的平面布局呈现圆中套方(方形院墙外有一圈圜水沟)、方中套圆(方形宫垣中央又筑圆形夯土基座)的十字轴线对称格局,这种布局能够充分展现儒家“礼”4的理想模式。 第四,从宫殿建筑的群体布局来看,礼的规制渗透到宫殿组群中,便形成所谓“前朝后寝”的基本格局。所谓“朝” ,即帝王处理朝政、举行大典的场所。
7、所谓“寝” ,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由于宫内的主要政治活动场所是“朝” ,因而宫城营建也主要围绕“朝”展开。为了烘托帝王的尊贵地位, “朝”需要通过极高的建筑规制和宏大的气势显示帝王的至高无上与江山永固。周代时,宫殿建筑群体布局还形成了所谓“三朝五门”之制。明清紫禁城的布局大体沿袭上述“前朝后寝”和“三朝五门”型制。由于前外朝是封建帝王颁发政令、举行朝仪的地方,所以在紫禁城中它几乎占到宫城三分之二深度,自午门开始至乾清门止,占地面积达 85000 平方米,尤其是作为紫禁城最大宫殿的太和殿,其屋顶式样为庑殿式,为伦理品位最高级的形制,其间架等级也为最高等级的五间九架(公元 1669 年改
8、建时筑为五间十一架),以象征封建帝王“九五之尊” 。 第五,从传统民居的空间序列来看,重视内外的空间规划。 礼记?内则曰:“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 ”这就是说,居家之礼的根本是“谨夫妇” ,即规范男性与女性不同的行为方式。对应于此,民居营建的原则为“辨内外” ,即划分内与外不同的空间序列,并要求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应有不同的行为举止。我国传统民居大多属于在群体组合中形成5的庭院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所构建的封闭的空间秩序,恰与儒家礼制所宣扬的“男女有别” 、 “内外有别”等伦理秩序形成了同构对应现象。如作为汉族传统民居经典形式的北京四
9、合院,便在空间布局和居住用房的分配使用方面突出反映了儒家的伦理观念。四合院多有前、后或外、内两院。其中,前院和中院之间的垂花门是界分内外、引导秩序的重要枢纽,门内门外,形成内院外院,妇女不能随便到外院,客人不能随便到内院。四合院具有严格的轴线对称,按照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位置序列,象征并强调了尊卑、长幼及内外秩序。总之,透视四合院的型制,宛如一幅形象生动的家族礼仪活动写照,它以一种无言的形式表达了传统的家庭秩序及其身份伦理观念。 二 儒家文化的“贵和尚中”特征,则在较大程度上赋予了中国古代都城和谐、严整、方正、秩序的理性美基调。 第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 要特点之一,也
10、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征,这一理念所提供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相互依存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规划最基本的哲学内涵。如果说西方建筑文化观念中的逻辑原点是天人相分,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看作是偏于对立的,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则在探求人与自然和谐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智慧,从周代开始便高奏“天人合一”的主旋律。6在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观念中,人们不仅将建筑、城市看作是自然、宇宙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宇宙不过是一所庇护人类的“大房子” ,而且还赋予建筑、城市以协调天道与人伦关系、建立合理社会秩序的工具价值。 “天人合一”的观念,在聚落选址、城市形态布局、城市的主体建筑和城市与其所处位置的天地
11、联系等方面都有自觉的体现。如中国古代的聚落选址与建设,历来重视尊重自然和顺应环境, 礼记?王制 “凡居民,量地以制宜,度地以居民,地宜民居,必参相得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周代以来,都城从型制到方位都要“顺之以天理” ,追求尊法自然,象天法地。春秋时,吴王命大臣伍子胥筑都城阖阊,伍子胥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吴越春秋?阖间内传第四)。秦都咸阳更是典型的取法天象的杰作,其整体布局与天象呈现出一一对应关系。据三辅黄图记载:“始皇兼天下,都咸阳。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这就
12、是说,以咸阳宫为中心对应天帝居住的“紫微宫” ,渭水贯都比附天上银河,横桥将南北的宫阙连成一体,比附牵牛星座的“鹊桥” 。从汉代开始,城市布局在“天人合一”方面超越了刻意追求地理位置的绝对对应与简单比附,开始采用真正意义上的象征主义的规划方法。明清北京城便按照星宿布局,南设天坛,北设地坛,东设日坛,西设月坛,中央立宫,这种“天、地、人”之间的有机结合,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体现。 7第二,儒家重视的“人际之和”在建筑和城市的空间布局及宫殿和城门的命名上也有所体现。例如,在中国建筑组群构成的方式上,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庭院式布局是主流。庭院式布局以庭院作为单体建筑联结的纽带,庭院空间起到了栋
13、与栋之间的联系作用。它的突出优点就是适应封建宗法制度下家族聚居的需要,空间的聚合功能非常突出,有利于创造一种和睦、和谐的氛围,间接表达了儒家宗法伦理中“家和万事兴”的观念。明紫禁城外朝三大殿分别命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内廷分别为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清代外朝三大殿改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使这三大殿的名称更加突出一个“和”字,这“和”是阴阳和合滋生万物之意,每当阴阳和谐、平衡,天地万物就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追求祥和昌盛、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理想。 第三,儒家“尚中”思想造就了富有中和情韵的道德美学原则,对传统城市整体规划与格局等方面有明显影响。传统建筑与都城文化在空间上
14、的主要特征之一莫过于“居中为尊” ,即对“中”的空间意识的崇尚。西周初期,周公继承武王“定天保、依天室”的旨意,择土中而营洛邑。周礼?考工记中的“营国制度”便是中心拱卫式的城市规划模式。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斗转星移、变动不居的宇宙中存在着一个众星拱卫、相对稳定的“中心”北极星,这种天象正好也象征人间的政治伦理秩序,天上世界的中央至尊就是地上世界的中央至尊。自汉代以后,贯穿数千年的建筑规划8意识便是择天之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都、择都之中而立宫,宫既居中,就需四方拱卫,于是“苍龙、自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皆取法焉。 ”(三辅黄图卷六)由此可见,“尚中”思想的形成,决非单纯美学上的几何理念,它蕴含着人们的伦理观念和思想。 在“居中为尊”的观念支配下,中国传统建筑大到都城规划,小到合院民居,大都强调秩序井然的中轴对称布局,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美学性格。中轴对称是人类早就认识和应用的一种造型美规律,在中国文化中还是尊严和重要性的标识。它使城市格局秩序严谨,空间主次明确,形象地体现了儒家“居中不偏” 、 “不正不威”的观念。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