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敦煌壁画上的本土乐器敦煌壁画上出现许多罕见、奇特的乐器图像,史书文献中未见记载,其它石窟壁画、墓葬壁画、画像砖中亦未发现,经过长期考察研究,我认为这些乐器应是敦煌地区的本土乐器。这些乐器有弹拨乐器,也有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拉弦乐器,特别是弹拨乐器较具特色。这些乐器出现在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洞窟中,其中唐代洞窟尤为耀眼,也就是说敦煌本土乐器主要出现在敦煌壁画音乐发展的鼎峰时期唐代。这些乐器的产生与形成,虽受到中原及西域乐器的影响,但更具敦煌本土乐器的特色。 敦煌壁画上的本土乐器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时代上延续不断,北周产生,隋唐发展,五代、宋、西夏、元代延续,逐步形成了敦煌本土乐
2、器。 二、造型上新颖美观,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 三、四大类品种齐全,既有打击、吹奏乐器,又有弹拨、拉弦乐器。四、音色丰富多彩,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独特音色。 五、演奏形式多种多样,除了自鸣乐外,有天宫、飞天、菩萨乐伎等,运用场合十分广泛。 敦煌壁画上的本土乐器主要有 14 种,其中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打2击乐器、拉弦乐器四大类齐全。乐器名称是根据乐器造型特点暂定的。 1、曲颈阮咸 曲颈阮咸,北周弹拨乐器,四弦,四轴,音箱圆形,头部曲颈,头项为菱形。出现在第 290 窟(北周)东壁上部,共有两件,由飞天乐伎演奏。此乐器既有中原阮咸圆形音箱的特点,又有西域曲颈琵琶头部曲颈的特征,似在
3、借鉴、吸收中原阮咸和西域曲颈琵琶的因素发展成的一种新型乐器。这是壁画上出现最早的一件敦煌本土乐器。 2、五弦葫芦琴 五弦葫芦琴,隋代弹拨乐器,出现在隋代第 262、420、423 窟等洞窟中。音箱呈葫芦状,五弦,五轴,琴头尖形或方形,面板上彩绘装饰图案。第 262 窟的五弦葫芦琴由供养菩萨演奏,演奏者姿态优美,栩栩如生,五弦葫芦琴美观、大气。第 423 窟的五弦葫芦琴则由飞天乐伎演奏,体态飘逸,动律感甚强,似乎隐约听到悠扬的琴声。 五弦葫芦琴的弦数与五弦相同,似受五弦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敦煌本土乐器,由于造型不同,音色也就与五弦不尽相同。 3、四弦葫芦琴 3四弦葫芦琴,唐代弹拨乐器,造型似葫芦而名
4、之。有四弦,四轴,琴头尖形或方形。敦煌壁画出现了两件四弦葫芦琴,一件在初唐第 322窟,由飞天乐伎演奏;另一件在晚唐第 192 窟,由反弹乐舞伎演奏,经变乐队为其伴奏。初唐开始,我们见到众多的批弹琵琶,这里又见到反弹葫芦琴,仅此一例,十分珍贵。第 322 窟的葫芦琴体积较小,可能是件高音乐器,第 192 窟的葫芦琴体积较大,仨计为中音乐器。四弦葫芦琴很可能是在隋代五弦葫芦琴启迪下产生的。 4、五弦花边琴 五弦花边琴,唐代弹拨乐器,敦煌莫高窟初唐第 220 窟北壁经变乐队中有此乐器的图像。音箱是六个花瓣形,五弦,五轴,有品,柄长,头曲,音箱上装有扶手,结构完整,并彩绘图案。造型独特而美观,古朴而
5、典雅。它出现在经变乐队中,并安排在乐队的显要位置,表明它的重要性。演奏者姿态端庄,头部略倾斜,左手拧弦轴,右手指弹弦,似在调音定弦,颇具真实感。五弦花边琴体大腹宽,估计是件低音乐器。广东流行的秦琴的音箱与五弦花边琴的音箱相似,是否由类似敦煌壁画五弦花边琴演变而来的,尚待考证。五弦花边琴似在阮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独此一件,应该是敦煌土生土长的弹拨乐器,十分珍贵。 5、莲花琴 4莲花琴,唐代弹拨乐器,出自敦煌莫高窟第 217 窟(盛唐)北壁自鸣乐中,音箱由四个花瓣构成,有四弦、四轴、扶手,琴头曲颈,头部菱形,结构完整,造型奇特,美观大气。仅见一件,音箱似莲花形,故命名为莲花琴,莲花是佛国净土的象征。 莲花形较五弦花边琴产生的晚,也是件奇特罕见的敦煌本土乐器。它不仅增添了弹拨乐器的品种,而且也反映了盛唐时期乐器的发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