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简评王志与王岐山“面对面”的提问风格作为一名观众,我十分关注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栏目。在央视,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王志等的主持各有其风格,王志在这些人中显示了不同于他人的提问风格。王志与年广九“面对面” ,问题尖锐让人无法回避,使年光九无以回答,只好沉默。王志与孙渤“面对面” ,对孙渤充满了同情与关爱。 王志与北京市代市长面对面是在 4 月 30 日。这一天正是北京“非典”疫情处在很危险的时刻,这一天,王岐山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王志在与王岐山的面对面中,表现了同别人、也同自己以往不同的提问技巧与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与王岐山“面对面”中,
2、王志共问了 29 个问题,在提问中王志充分表现了他的睿智与敏捷。面对王岐山这样一个善谈的人物,他紧紧把握住采访的主动权,有机地把一个个问题引向深入,在得到信息的同时,显示了采访者的个人魅力,也显示了被采访者的性格魅力。王志与王岐山坐定之后,首先从新闻发布会谈起,王岐山主动说:“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还有很多令我害怕的问题你们没有问到。 ”王志非常机警地跟上:“今天记者问的都不是你最害怕的,你最害怕什么?”王岐山回答:“最害怕的是北京青年报上登的我说的那句话:军中无戏言 。最重要的是污染源的切断。感染源不能切断就不行。 ”王志紧接上:“困难2在哪儿?”王岐山回答了他。这两个问题提得具体、紧凑,尤其是
3、从新闻发布会入手,从王岐山的讲话入手,非常自然地转入两个人谈话。 王志在提问中,有的问题相当尖锐,而且潜台词意蕴很深,使对方不能不回答。但他又注意不让对方难堪,这正是他的聪明所在。如第 4个问题:“我们眼中看到了一个镇定的市长,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京感染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个问题很尖锐,而且具有潜在意思:既然你那么镇定,那么面对北京感染人数的增加,你还能镇定吗?第 6 个问题是:“你上任时发病数字是不到 300 人,昨天(即 4 月 29 日)是 2290人,这似乎与你的措施(指王岐山上任以来的严厉措施)不成正比?”这样的问话,有些咄咄逼人,潜台词意义很深:你既然已经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为什么事
4、实与你的措施不成正比?这让对方不得不回答。还有第 23 个问题也是具有言外之意的。王志问:“看你的表态,你在海南时总是说不要急,不要急,急就要出乱子 ,你现在是不是有点急?”这个问题很中肯,但言外之意是:在海南时你说不要急,那是没遇到像今天“非典”这样突发的、关系到许多人生命的大事。现在,你临危受命,每天的疫情报告不断增加,你能不急么?王岐山的回答很诚恳:“拍板时不要急,在办事时就要急。 ”点明了急与不急的辩证关系。 作为记者、主持人,在采访提问时,应该掌握访问的主动权,这在新闻采访理论和实践中都是认同的。在与王岐山的对话中,王志充分表现了这种高超的驾驭艺术。作为一个被采访对象,王岐山显然不是
5、个寻常人物,他的人生阅历、学识,表明了他的善谈、智慧,这在他与王志的对话中显示出来。王志问的第 28 个问题是:“你上任以来的严厉措施3老百姓是欢迎的,但还是担心”这时,王岐山没等王志问完,就接过他的问话说:“我明白了,”一下子,谈话的主动权掌握在王岐山的手里,且滔滔不绝。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主持人如不及时把握机会参与,就会陷入被动状态。王志非常机警地插了一句问话:“过五一节了,你对市民说些什么, 抗击非典的情况”王志很自然地、不露痕迹地把主动权又要回来了。这就是一个聪明的记者。 王志在提问技巧上也是很讲究的。有闭合式提问,如“你是赞成市民呆在家里,还是正常生活?”有正问、侧问、追问,这些提问
6、方式他都运用自如,王志在问话中,有时先肯定,再转折设问,以增强对方回答的肯定性。如王志说:“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但在我印象中,这几乎不可能。 ”王岐山很自信,非常干脆地:“不,这能行。 ” 王志在提问时生动形象,具有幽默感。如第 29 个问题:“有人很形象地比喻北京的春天是一个戴口罩的春天 ,夏天就要来了,还会过一个戴口罩的夏天吗?”王岐山的回答也是充满机趣:“那就且听下回分解吧!”至此,一次智者与智者的面对面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 在这场采访谈话中,王志既表现了他一贯的采访风格,也有不同以往的表现。另外,王志准备工作的充分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个记者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敏感性。王志提了 29 个问题,但实际准备的并不止这些问题。在提问过程中有许多即兴提问,这是需要记者有深厚的功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