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独具特色的战争报告文学枪杆子:读后张正隆曾以多部战争题材作品蜚声文坛,尤其以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创作而见长。最近这部历时 15 年采访写作的枪杆子:1949更独具特色。正是“十五年磨一剑” ,呕心沥血,终出精品,令人敬佩。 枪杆子:1949真实记述了东北野战军(后改名为“四野” )解放东北后,入关,打平津战役,过长江,一路南下,激战湘云贵,渡海拿下海南岛,直至天涯海角的漫长艰辛的征战历程。作者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采访素材和史料,回溯记录了当年大量鲜为人知激动人心的战争细节以及亲历者用枪杆子打江山的刻苦铭心的记忆,是少有的一部思想性与文学性结合得较为完美的现实主义主旋律纪实作品。 这部枪杆子:19
2、49风格独具,在题材选择、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文学语言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阅读上,更有吸引力,更有冲击力,是一部极受欢迎、极有史料价值的军事文学佳作。 枪杆子:1949选题新鲜引人,在战争题材中少有详尽深刻触及“四野”从东北直打到海南岛的全过程,人们大多只知个表面,而这部枪杆子:1949详尽地向读者披露了大量的历史细节与真实故事,令读者见识了战争中的毛泽东、林彪、蒋介石、傅作义、白崇禧等风云人物,再现了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高层决策和对决的内幕,对指挥者战略思想、战术、个性的客观描写也十分感人。书中描绘的“狗皮帽2子进关了” 、 “虎啸津门” 、 “南下难下” 、 “水土不服” 、 “
3、东北虎变海上蛟龙”等很多章节,都十分精彩,内容细节多为首次披露。 选择采写 1949 年的解放战争,选择全景式描写“东北虎”纵穿北南,“旱鸭子”跨江河、渡大海,故事很新鲜,很引人。从事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都明白,题材选择对了,就是成功的开端,创作上可能就成功了一半;如果选择老一套题材,不新鲜,那么再有创作才华,再有文采,也极难写出成功的作品。在这方面,张正隆头脑敏捷清醒,思维灵活创新,所以他成功了。 读枪杆子:1949 ,还深深地感到作者在采访上花费的心血精力时间之多,是很多报告作家所不及的。15 年的采写、积累,是个多漫长、多艰辛的过程!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力是绝对办不到的。报告文学创作,在
4、所有文学品种的创作中,常常是更为艰苦的。作家理由也说,报告文学创作,往往是“七分采访,两分构思,一分下笔” 枪杆子:1949的后记叫身后有只狼 。身后一直有只狼追着,你不得不拼命往前奔跑一停下,一回头,就可能被狼吃掉。作者比喻自己的创作,如同身后有只狼追着撵着,不能停下当然,这只狼就是他的“时代责任心、使命感” ,不是被动的而是心甘情愿的。 张正隆是一位极为勤奋的军旅作家,几十年前一走进作家行列,便被战友们誉为“拼命三郎” 。他说:“首先是不惜气力采访,占领素材的制高点。对于报告文学来说,这永远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 ”“我的作品是用脚写出来的。 ”这里,作者告诉了我们创作经验,也告诉我们作家
5、的人生真谛。 3枪杆子:1949中的人物刻画,极为生动鲜活感人。尤其是把人们较少了解的林彪和傅作义写活了,写得活灵活现。好几处描绘林彪工作思考时,不经意地伸手抓一把炒黄豆,送进嘴里,咯嘣咯嘣地咀嚼起来成为一种习惯;写傅作义每每思考时,总是双手背后,插在棉裤腰上转悠着,也是一种习惯,写出了人物的个性。林彪身体瘦弱,脸色苍白,怕光,怕风,怕水,怪病,食量少如“猫食” ,不抽烟,不喝酒,不讲吃,不讲穿,死板,不爱多动。然而,也有例外。红军年代,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李卓然编了个话剧庐山雪 ,剧情为红军打进南昌,杀上庐山,活捉蒋介石。为了官兵同乐,在中央领导鼓励下,林彪居然扮演了红一军团团长的角色,罗瑞卿则扮演蒋介石。两人在台上胡乱编说“台词” ,演成了一个活报剧,把台下观看的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和官兵们全逗得哄堂大笑作者写了林彪的独特个性、习惯,同时也敢于写林彪的赫赫战功、军事才华、指挥韬略,告诉读者一个较为完整的、真实的、如同“东北虎”的林彪。这在文学作品里,好像不多。 围攻京津之际,夜幕中刘亚楼等突然与敌军相遇时很惊险,但刘亚楼却能随机应变,脱险后哈哈大笑的细节描写,很生动。书中刻画了刘亚楼将军的热情、爽快、勇敢、机智、活泼、乐观性格,人物形象赫然显现纸上。书中的细节描写均着墨不多,但文字富有功力、魄力与文采,且简炼,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