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上市公司的舆论监督刍议一处不该有的“留白” 非财经专业类报纸的证券新闻版,普遍缺少一个重要内容:对上市公司的舆论监督。 证券市场需要对上市公司进行舆论监督,这是毋庸置疑的。资本市场发育成熟的国家,无不将新闻媒体对上市公司的监察督促,当作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美国证券市场除专业监管机制外,还有三大社会监管机制。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排在民事诉讼赔偿机制和专业机构市场惩戒机制之前,是社会监管的主力。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证券市场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上海证券交易中心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八大问题,提出 15 项对策,其中一剂“药方”就是加强新闻舆论
2、监督。中国证监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证券法实施情况,也要求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力度,借用新闻媒体的“阳光”功能,抑制上市公司的不当行为。 报纸读者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舆论监督。国内证券市场 6000 多万登记开户的投资者,绝大多数是传媒的受众。鉴于部分上市公司弄虚作假损害投资者利益,他们期盼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维护群众利益,维护中国证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报纸证券新闻版的读者定位是投资型受众。监督上市公司的新闻报道,投资证券市场的受众觉得最“贴近” ,2服务性最强;监督上市公司的新闻媒体,在投资型受众中权威性、公信力强,触及率高。 报业竞争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舆论监督。从最早的银广厦,到前不久的
3、江苏琼花,证券监管部门处理的每一个上市公司案件,几乎都有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功劳。这些舆论监督文章,多是证券业界、政府监管部门、证券投资群名噪一时的新闻“兴奋点” ;刊发这些文章的媒体,也成为传媒市场的“兴奋点” ,令受众久久难忘。 报纸版面美学有个术语“留白” ,说的是不将版面用图文挤满,适度留点儿空白,更美观。但“留白”过头就是“开天窗” 。报纸证券新闻版留下上市公司舆论监督这块大“白” ,有“开天窗”之嫌。 上市公司不是“飞地” 综合性报纸对上市公司舆论监督的缺位,首要原因是畏难。 一难易触爆“地雷”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严格规定,要求各种传媒传播证券交易信息必须真
4、实、客观,禁止误导;禁止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严重影响证券交易;禁止公布尚未公开的对上市公司证券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内幕信息。这些禁令治“假” 、治“空” 、治“角色错位” ,和新闻媒体本身的社会责任一致,并未禁止舆论监督。事实上,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始终欢迎、重视并鼓励、支持新闻媒体对证券市场可持续发展高度负责的舆论监督。但很多媒体却产生误区,或认为上市公司不能监督,或认为监督上市公3司是必遭误炸的“地雷阵” 。 二难上市公司“拽” 。一些上市公司自以为是有“金书铁券”的“特保儿” ,是可以不受舆论监督管束的“飞地” ,漠视公众知情权,漠视证券法对上市公司信息公开的要求,经常拒不接
5、受新闻媒体采访,动辄“无可奉告” 、 “不便透露” 。媒体采访难度大,记者也不愿意和上市公司打交道。 三难缺乏专业人才。上市公司经营及其信息披露,必须严格依法专业化运作。媒体记者解读上市公司公开信息,采写上市公司舆论监督报道,须有一定的经济学识和相关法学造诣。而多数媒体人才结构失衡,通用型写手满屋皆是,学者型写手凤毛麟角。 上述三难中,第一难是对证券法的误读;第二难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来源的误解;第三难才是真难所在,这一难题被破解,其他难题自然破解。其实,在企业群中,上市公司是相对最透明的企业,必须守法如期公开发布季度、半年度、年度经营报告,必须及时公告公司重要动态,而且必须全面、真实、准确。新闻
6、媒体监督上市公司,所需信息都摆在桌面上,应有尽有。记者“找料” ,一杯清茶,几小时案头苦读,无须耗油。 国内外新闻媒体成功的上市公司舆论监督报道,有一个共同特征:取材各种公开信息,就事论事,严谨客观,决不“触雷” ,决不让监督对象找到反咬一口打官司的“下嘴”处。 严谨客观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问题在于,以上市公司公报为主的公开信息,通篇让外行头大的专业术语和统计数字,你读得懂吗?4借一双善于监督的慧眼 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最需要舆论监督的上市公司不当行为,是大股东挪用公司募集资金、违规担保、虚假信息披露、操纵报表利润等违规违法问题,业界称之为“公司治理缺陷” 。 国家立法规范上市公司运作,
7、制约其营私舞弊的要害一招,是严格规定各种必须如期如实公开的经营信息。管理层缺德的非上市公司,劣迹尽可想方设法藏着掖着;有“走私”杂念的上市公司,很多经营行为和业务报表,到时间必须对投资者、对市场监管者作个交代,还要详尽交代前因后果。言多必失,怎么编故事、做假账,兔子尾巴都难免“走光” 。 舆论监督舞弊的上市公司,一要能“看穿”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揪出其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小辫子” ;二要善于比对,拿来公司不同时期的相关公告,横看竖看,在经营行为及业绩报表的连贯性中,察觉其作风不正派的蛛丝马迹。 怎样利用定期报告和其他公开信息,监督上市公司有无舞弊嫌疑?有行家建议从五方面着眼。 一看资金是否
8、被挪用。不少上市公司“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 ,主因是大股东违规挪用公司在股市募集的资金。 二看关联交易是否清白。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向股东或关联5企业转移利润、资产,通过不公平交易(如低于市场价格向关联方卖出或高于市场价格向关联方买入商品和服务)损害公司利益以中饱私囊。 三看对外担保是否过多,是否清楚。对外担保多尤其是风险巨大的对外担保多,公告对此言辞含糊,很可能有猫腻。 四看收益和现金流是否匹配。有些公司每股收益很高,但经营活动产生的每股现金流却很低,甚至为负。要睁大眼睛分析是否有人操纵利润。 五看利润是否忽高忽低。这也有操纵嫌疑。 以上建议可当作入门课的内容。记者知识积累越厚, “看点”自然越多。 (作者系武汉长江日报经济新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