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摄(nie)影留住美好时光我们这帮小伙伴们就像看把戏似的,前呼后拥的跟着他,他走到哪儿,我们跟到哪儿!这个时候, “老举”也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人 “你能听到的历史?年,你能看到的历史?年,你能品尝到的历史?年” ,几年前的一则酒广告让我记忆深刻。没有相机之前,绘画可以让人们描绘历史。但画总归是画,最高明的画家,最高超的画技也不能真实地记录历史。相机的出现,丰富了人类的形象记忆。无论是“大清国当今圣母皇太后”慈禧还是大清朝最后的太监,他们的形象永远定格在照片上,为后世所津津乐道。某种意义上讲,相机让更多人和事物的形象得以永存。 稀罕玩意儿叫“nie 影” 我喜欢纪实摄影,因为,岁月的沉淀让时间
2、成为艺术,时光的穿梭在瞬间凝固在一张相片上得以永恒。当你看到一张张老照片的时候,那个气息扑面而来,那个年代的时代的痕迹会表露无遗。若不是这张 1984年春节的黑白全家福照片,那真的回忆不起来自己当时的样子。这是我们家第一张全家福。一家九口人在自家房子前照了一张最普通、也是最朴实的照片。 老家河南新野,1980 年代照相机在农村还是稀罕玩意儿。想要照张照片都要到乡里唯一的“新华照相馆”去照。由于还没有彩色相机和胶卷,也只能照一张黑白照片作为留念。但当时的摄影工作者非常聪明,2发明的照片着色技术一下就流行了,因此还诞生了“照片着色工”这个工种。我记得自己出生后 100 天的“百日照”就是黑白着色的
3、,那应该是我的第一张“彩照”了。 春节前后,乡里的“新华照相馆”的摄影师们会带上相机走村串户招揽生意。很多家庭成员都会在春节的时候穿上盛装,照一张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全家福。所谓的盛装就是一套新衣服而已。我们家的传统是,每到春节父母都会为爷爷奶奶和我们四个孩子添一套新衣。 那个时候,农村管摄影叫“nie 影” ,一些大人们会吓唬小孩子说摄(nie)一次影,就会被摄(nie)走魂魄,摄人魂魄的成语是不是说的这个意思?大人们绘声绘色的讲述,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是半信半疑,浮想联翩。莫非摄影师真的是传说中装神弄鬼“跳大绳”的巫师?谣传归谣传,但真见到摄影师“老举”来到村里还是蛮好有好感的。一般的“老
4、举”都戴着眼镜和帽子,着装讲究。在我们这些农村小学生看来,倒像是乡里的干部,他们一般骑着自行车,驮着笨重的三脚架,三脚架上面用一块黑布罩着一个黑匣子,那就是“摄(nie)影机” 。 “老举”一进村,我们这帮小伙伴们就像看把戏似的,前呼后拥的跟着他,他走到哪儿,我们跟到哪儿!这个时候, “老举”也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人。 村里最受欢迎的人 除了拍全家福,也有很多人拍单照。拍单照比拍全家福讲究,拍全家福一般都会选择自家门前的院子作为背景。而拍单照, “老举”会准备一个两米见方的背景布,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墙面挂起来,背景布上面是山水楼阁的图案。一些幼儿会坐在座椅里面不用父母抱着;一些时髦的3姑娘们会背着
5、准备好的挎包、洋伞等道具;老人们则正襟危坐,因为阳光太强,会戴上一副老式眼镜。 “老举”像导演一样嘴里不停地让被拍摄者按照他的指令,摆好姿势,保持笑容,最后他的左手放在镜头的上面,让被拍摄者望着他的左手,嘴里说着“不要动,不要眨眼” ,随着右手手持气囊快门的“咔嚓”声,一张照片算是拍完了。然后“老举”头伸到黑布里面倒腾来倒腾去,又开始拍下一张。 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对拍摄过程不感兴趣,都想把头伸到黑布下面看个究竟。但拍摄的时候,摄影师会告诫大人不要让小孩子靠近照相机,一是怕把三脚架绊倒,二是随意揭开黑布容易造成底片曝光。但“老举”还是很开明的,在我们的请求下,当拍摄快结束的时候,都会满足我们把头伸
6、到黑布里看一看的要求。黑布里面并不是漆黑一片,里面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小视窗,视窗上能看到镜头前来回走动人的倒影。我很快就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别的伙伴,其他小伙伴们都围过来一看究竟?看完之后小伙伴都议论纷纷, “看样子,把人的灵魂摄(nie)不走。 ”“照相机太厉害了,咋能把人都给照成倒着走?” “老举”见我们疑问重重,就告诉我们说,像是照倒了,但那个底片匣子可以拆卸下来,冲洗照片的时候颠倒过来就正了。 我们问“老举” ,照一张就要到黑布下面倒腾?他说,底片在匣子中是一整张,照完一张就要换一下位置,不然就重影了,虽然当时还不能全部理解,后来想想他说的就类似后来用胶卷照相时的过卷。可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为
7、什么是倒影,不是正像呢?直到上物理课学了透镜原理才明白怎么回事。 4最幸福的事儿就数照片来了 最幸福的事儿就数摄影师过来送照片的时间。摄影师照例会骑着自行车,背一个皮包,里面装的是一叠叠照片。这个时候照过全家福的小伙伴?不忘拿着照片“炫耀”起来。大人们也很重视,会买回来一个崭新的镜框把全家福装进去,挂在堂屋最显眼的位置。当时我也颇感神奇,一个照相机就可以真实记录一个人的外貌形象,而且将那么大的人浓缩到一张小小的照片上。大概是也想赶回潮流吧,就回去和父亲商量,等下一年再照相的时候我们全家也照一张大合影,父亲竟然很痛快地答应了。 盼望着,盼望着,又一年春节临近了,还没过小年, “老举”便如约而至。
8、轮到我家照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了。当时光线正强, “老举”建议照相的时候用侧光,可以面向西南。这样还可以将上房和偏房都照进去。我家这座房子被我们称为“新房子” ,是上世纪 80 年代初盖的。因为父亲曾参与过南阳军工“红阳厂”的建设,干过建筑工,因此在建房的时候屋内的山墙都是用钢筋混凝土铸的,当时农村建房还是“空心斗”(砖立起来,可以节省砖头) ,但我家房已经是“卧砖”了,据说当时用水泥柱子建房在村里还是第一家。我家的老房子离的不是很远,是土坯房,爷爷奶奶住习惯了,不愿搬过来住,所以他们一直住在土坯房里面。照片上,爷爷奶奶坐着,其他人全部站立。当时父母正值壮年,姑姑还未出嫁,两个姐姐及我和弟弟都
9、在上学。冬天,在农村也没什么装饰品,女的一般会围个围巾或者脖套,男的都会戴个帽子。说到帽子,照片上爷爷奶奶戴的帽子被称为“四喜帽” ,父亲戴的是黄军帽,我戴的是海军5蓝帽,弟弟戴的是“鸭舌帽” 。在“老举”的指挥下,我们家第一张全家福诞生了。大概是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 “老举”把照片送过来了。一家人兴高采烈的传阅着照片,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年那几天,家里来了客人,我都会把全家福拿出来让他们欣赏一番。当时我想,等将来如果自己能当上摄影师,那一定为家人多拍点照片。 高二的时候,参加了县委宣传部新野周报通讯员培训班,看到当时县委宣传部干事们拿着相机随意拍新闻照片,煞是羡慕。便下决心买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在父母的支持下,高三的时候买了一台“海鸥”120 相机。很快,我拍的新闻照片便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参加工作后曾在中国摄影家杂志上班,第一年我便买了一台二手的美能达单反相机。就是用这台相机,在弟弟的婚礼上我用自拍功能给一大家子拍了一张大合影,这是我家第一张彩色全家福。只可惜,爷爷奶奶已经过世了。2004 年的时候,我买了第一台数码相机,这样就有了第一张“数码”全家福。再后来,手机摄影普及了,再照全家福就是分分钟的事了。 责任编辑 余玮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