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素材使用应使效能“最大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素材效能的“最大化”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和改进: 一、活用教材提供的素材 教师选择素材时,首先要考虑用好教材所提供的教学素材。尊重教材但不“唯”教材, “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教学法的再加工,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的基础上调整教材所提供的学习素材,也可以在把握学生所占有或提供的学习资源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素材。当然,活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的前提条件是深入钻研教材、准
2、确把握教材。例如“认识周长”一课,教材是按照认识游泳池池口的周长认识树叶的周长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这一思路来编排的。这样安排有着极强的目的性:游泳池是一个较特殊的立体实物,池口是封闭的,并且池中间是“空”的,这些特点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周”及“边线”的含义;树叶是一个接近于平面图形的实物,用线围一围的方法可以得到其周长,渗透了周长是一个“长度”的内涵;“试一试”提供的是两个平面图形,学生在说、量、算等2活动中,有效地理解了平面图形一周所有边线的长度的总和就是图形的周长,这里面既有周长的概念,又有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两者有机融合成一体。在对教材深刻研读之后,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随便更改教材上提供的
3、素材,而只需要改变教材上的呈现方式,化静为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中的素材时,首先要分析、理解素材的内涵,在把握教材本质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处理教材中的素材,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直接用教材中的素材或者是另选素材,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 二、充分挖掘素材的价值 使用素材时,教师要充分挖掘素材的价值内涵,充分发挥素材的功能,防止“走过场”的现象。素材的充分使用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同一素材在一节课中多次使用,可以是形式内容的多次变换,也可以是素材的分层次使用,还可以是通过教师的一次追问或一个简单的设计使素材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 “四色图”是“分数的初步认识
4、”一课中的一道练习题,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把其作为普通习题练习简单处理,让几名学生说出结果就草草了事;而应该充分利用“四色图”这一素材,先将“四色图”转化为动态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折、画激发学习兴趣,然后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设问,使知识学习环环相扣、步步拓展,在讨论交流中将所学的知识升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3使学生思考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而已涉及分数的意义、分数的简单运算、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蕴涵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也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素材的内涵价值,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不是一本教材
5、或一套教参所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创新。如果说数学知识是一盆淡而无味的“白面”的话,那么深入挖掘的、优化的学习素材则是帮助学生进食的“调味剂” 。 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和选择素材,思考和挖掘每一个素材的内涵价值。 三、有效拓展素材的资源 素材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抽象与应用过程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教学素材资源,教师要广泛拓展素材资源撷取渠道,积极开发、利用各种素材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的学习素材。教师要善于把素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关
6、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组织、提炼、转化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活教材,使素材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使素材生动活泼、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这样,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既学习、理解和发展了数学,又密切了数学与自身生活实际4的联系。例如,学习“纳税问题”时,可以引入我国个人所得税计算的素材;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可以引入峰谷电价、停车场收费的素材;学习 “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可以引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等等。总之,教师要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实际,平时注意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组织加工成富有生成性和开放性的学习素材。 此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因为开放性的学习素材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并具有可选择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更大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拓展素材资源时,在关注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不要忽视素材的“数学味道” ,不要忽视素材的目的性、实效性和科学性,避免走入“乱用素材” 、 “滥用素材”等误区。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责编 / 吕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