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4.50KB ,
资源ID:3481514      下载积分:8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4815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壮哉,西南联大!.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壮哉,西南联大!.doc

1、1壮哉,西南联大!有这样一所大学,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战期间。它又不是一所新的学校,而是三所著名大学合并而成的临时大学。而这所临时迁往南方的联合大学,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培养出大批学业有成、学识渊博、满怀爱国热情、有理想、有才气、有报国之志的知识分子。虽然从它宣告结束时算起至今也已经 60 年了,但如今提起这所大学,仍然让人心潮难平。这就是中国学者引以为自豪的西南联大。就是这所学校的教授与他们所培养的学生,后来担当起新中国学术与各个学科的中流砥柱,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开国元勋” 。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围困了北平。此时正是各大学放暑假期间。北京大学校级负责人,只剩下秘书长郑天挺

2、一人(当时只有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及文、理、法三学院院长六位校级负责人,没有庞大的领导集团) 。其他五人都因各种情况不在校内,也不在北平,郑先生当机立断,对于一些尚未离校的学生,每人发了 20 元钱,让们迅速离校,这样,在 7 月 28 日北平沦陷时,北京大学里已经没有学生了。之后,接到教育部的通知,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学,均迁至长沙成立临时大学。郑天挺等一干北大、清华之教授,遂陆续取道天津南下赴湘。 此时的南开大学,已经被日寇飞机轰炸得面目全非,无法再教书、读书了。南开大学的教授与学生们,也陆续离津前往长沙。 长沙临时大学里,学生们个个慷慨激昂,一直在辩论是应继续学业2还是应参军参战共赴国难

3、。但日军的轰炸断然止住了这场辩论,接教育部通知,学校再次南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们分三路或走水路或走陆路来到昆明。其中以闻一多先生等人的陆路步行团最为艰苦。他们一行近三百人用了 68 天的时间,走行 1750 余公里,艰苦备尝,终至昆明。 在步行团所到之处,很多地方贴出帖子让沿路商民给学生提供食宿等方便。昆明人民更是爱护这所学校和这里的师生。 当时的昆明,凭空增加了一所大学,生活一下子紧张起来。学生们住在有窗户没有玻璃的茅草棚里,上课是在铁皮顶子的土坯教室里。教授们从前在北平和天津过着优裕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家无隔夜粮。这还不算,还有日本飞机来轰炸,时不时要躲警报。在日机轰炸后三天,吴

4、宓教授便在月光下露天授课。在这样的条件下,还要上课,还要坚持学术研究。试问,在哪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大学?有这样的学者?有这样的学生?!当时闻一多一家 8 口住在昆明郊外的一所三间很小的房子里,这时华罗庚家的房子被炸了,一家 6 口无处安身。闻一多把华全家请到自己家里居住,一家一间半,中间隔一层布帘。在这样的条件下,两位学者还要进行学术研究,于是才有了华罗庚的诗“东边考古西边算”的诙谐。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分别完成了自己的重要著述:闻一多取得研究九歌的重要学术成果,华罗庚完成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堆垒数论 。 虽然地处边隅,但同样能得到当时先进的知识。胡适从国外看到最新出版的数学书拓朴学马上买回来

5、寄到学校。江泽涵教授收到书后,3又立即将这本书交给联大数学系的同事们抄阅,然后立即列入教学内容。他们为了什么?就为了不使文化中断,为了给国家留下人才,将来用这些知识报效国家。他们懂得,战争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一旦战争结束,国家还要建设,如果都去参战,那么知识就会出现断档,从长远角度说,对国家不利。 但是,当美国陈纳德将军率“飞虎队”来援华缺少翻译时,为了国家大义,即将毕业的四年级男学生和其他年级的学生 800 人毅然参军。不少学生没能领到毕业证书便捐躯沙场。一位名叫许渊冲的学者,几十年后来到西南联大纪念碑前,指着碑上的名字哽咽着说:我名字前面五位都是我的同班同学,他们都牺牲了。他们以自己的慷慨

6、“我以我血荐轩辕” 。 令日本军国主义者没有想到的是,几十年后,在中国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设计方案上签字的,正是当时不断地“跑警报”的西南联大学生邓稼先。为了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邓稼先同样是“我以我血荐轩辕”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言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在两位导师的辅导下,完成了对他一生科研事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学士论文。另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也是在西南联大完成了他的物理学业,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至为关键的基础。邹承鲁教授,也是在西南联大完成他的学业的。上世纪 60 年代,由他带领的课题组,完成了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伟业 现代的人们,在和平环境里已然很难体会到当年的那种艰苦。如今我们

7、回首往事,应该从西南联大的经历中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西南4联大的校训是四个大字:刚毅坚卓。我们可敬的教授、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几个闪光的大字。他们不畏强暴,不畏日本飞机的轰炸,他们不畏吃的是砂石间杂的粗米饭,不畏住在难以挡寒的陋室。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与报国之志完全融为一体,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促使他们置一切艰难困苦于不顾,只朝着一个目标前进。 如今抗战胜利已经 60 周年了。我们的国家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而是顶天立地地站在国际舞台上指点国际事务的大国。我们的学子也不必再受那种战争离乱之苦,他们在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里诗一般地学习着世界上最新的知识。环境好了,我们是不是也应再回首往事呢?那种摧不垮的中华民族精神、那种报效国家的;仕志是不是也应继续发扬光大呢? 特别是气节威武不能屈的中国知识分子气节,让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前辈肃然起敬。 时代不同了,我们的肩上担负着比当时的学生们更重的责任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各个方面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重而道远,我们愿再道一声:珍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